二十四画品
作者:黄钺
指中国画二十四种重要品评标准及绘画风格特点。也指绘画的二十四种美的境界, 即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逸、朴拙、超脱、奇辟、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幽邃、 明净、健拔、简洁、精谨、隽爽、空灵、韶秀。二十四种美的境界,既是指的客观现实的反映, 又指的是画家主观的人品、胸次、气质和情思的表现。《二十四画品》为清代黄钺所撰,集中反映出黄钺的绘画美学思想, 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品评标准。黄氏强调绘画作品的情景交融,主客观的统一,提倡与欣赏“妙在画外,如音栖弦, 如烟成霭”的“气韵”一品。认为绘画的作用在于“消忧”、“药俗”、“增才”等, 以既传客观之神,又抒主观之情为第一要求。同时注意到景物的基本规律“理”的前提下, 重视所谓“天倪”与“兴”对于绘画美形成的作用。指出多读书的作用与锤炼作为创造绘画美的境界的笔墨技巧的重要, 既不反对师古,又很主张创新。《二十四画品》为宋代以后重要的画品之作,《二十四画品序》云:“昔者画绘之事,备于百工, 两汉以还,精于学士。谢赫姚最, 并事书传,俱称画品。于时山水犹未分宗, 止及像人肖物。钺涂余闲,乃仿司空表圣之例,著画品二十有四篇。 专言林壑理趣。管蠡之见,曾未得其二三,后有
章节列表
升序↑黄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老君年谱要略
李致道由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别出第1卷,校正刊行。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
钦定八旗通志
兵制史书。又名《八旗通志二集》。清铁保等奉敕续修。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姓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吏部主事。是书约于嘉庆间精选补充《八旗通志》而成。较之《八旗通志》,资料来源有所扩大,体例亦有所变通,并增加了一些类目。计凡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卷首载天章、敕谕。“志”有旗分、兵制、职官、氏族、土田、典礼、学校、选举、营建、人物等类。“表”分封爵、世职、宗人府、内阁、部院、直省等大臣以及内大臣年表,八旗都统年表。另有八旗大臣题名。全书已非原志之志、表、传三部分,原志诸传收入人物志内,人物志所补,多系李绂补撰。志下有目,如氏族志下分八旗满洲谱系、八旗蒙古谱系、八旗高丽谱系、八旗汉军谱系等子目。世职表按满洲、蒙古、汉军之黄、白、红、蓝,或前镶后正,或前正后镶,分述其世职。八旗大臣题名按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分卷。所补内容以乾隆朝为主,卷首天章、敕谕所收资料尤为难得。系研究八旗之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沿革的重要参考书。有乾隆末年刻本、1984年中央民族学院影印本。
贤首五教仪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于清康熙五年(1666)集成是书,康熙十四年(1675)宣讲。此书认为:“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故以此五部分组织,概括华严宗教义的主要内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
西晋录失译人名,唯首品即犯戒罪轻重,并目连所问二经,下诸品,与五部律,及诸律论,俱多矛盾。曾于毗尼集要卷首稍辨之。
五事毗婆沙论
二卷,唐玄奘译。尊者法救作。释世友尊者之五事论。五事者色,心,心所,不相应,无为之五法也。分别色品第一。分别心品第二。分别心所法品第三。释尊者世友五事论,文来未尽。
法镜经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家等。内容叙述释尊应郁伽(梵Ugra ,本经译作‘甚’)长者之请,为在家、出家之菩萨说戒行。[杂阿含经卷三十、大唐内典录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四、开元释教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