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名画补遗

作者: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

绘画品评著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五代名画记》。北宋刘道醇撰。1卷。道醇,开封人,尝著《圣朝名画评》。卷首有嘉祐四年(1059)陈洵直序,谓宋初胡峤曾著《广梁朝名画目》,收录五代画家,始自尹继昭,终于刘永,共43人。道醇因其书,捃拾阙遗,叙而编之,故名“补遗”。胡书已佚。此书收录凡24人,分7门:人物10人,山水2人,走兽2人,花竹翎毛4人,屋木2人,塑作3人,雕木1人。门内又以神、妙、能三品分列之。因是书乃补胡书所不载者,故五代54年间仅得此数。书中于画家生平逸事、画艺作品等均有记叙,所述画家间竞技尤具故事性,如跋异作画“败于张将军,取捷李罗汉”一事,颇为生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录有宋刊本。现有明翻宋本、《王氏书画苑》本等。今人于安澜辑入《画品丛书》,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校点出版。

刘道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剧本,是一部喜剧,首次出版于1598年。该剧讲述那瓦国君臣四人发誓要清心寡欲,拒绝一切物质享受,不近女色,专心读三年。可是当美丽的法国公主和她的侍女们来到宫廷后,他们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争先恐后地向她们求爱。但由于他们缺少真实的感情,法国公主把他们训斥一番以后离弃他们而去。威廉·莎士比亚在这部戏剧中讽刺了宫廷贵族的爱情言辞和爱情观。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

又名《各遂所愿》,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600年至1601年,出版于1623年。主要情节取自巴纳比·里奇《告别军职》中的阿波洛涅斯和西拉的故事。中译本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本剧叙述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奥薇拉海上遇险,妹妹得救后化名西萨里奥,女扮男装充当公爵奥西诺的侍从,暗中爱上公爵。公爵钟情于富家女奥丽维娅,遣西萨里奥前去求爱,结果奥丽维娅却爱上西萨里奥。哥哥西巴斯辛和营救他的船长安东尼奥来到。安东尼奥在街头发现艾古契克因向奥丽维娅求爱受挫要同西萨里奥(即奥薇拉)决斗。他错把妹妹当作哥哥并为其解围,却又因前科被捕。与此同时,奥丽维娅巧遇西巴斯辛,错把他认作西萨里奥,邀至家中欲即刻成亲。正值公爵往访奥丽维娅,安东尼奥被带来受审,声称西萨里奥是他营救的少年,而奥丽维娅则声称西萨里奥是她的丈夫。公爵闻此十分伤心,正欲告别,西巴斯辛到来,于是真相大白。最后,公爵记起西萨里奥(即奥薇拉)对他表示的爱情,遂移情于她。本剧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赞颂了纯洁的爱情与友谊,尤其是女主人公奥薇拉,聪明勇敢,不畏艰险,终获幸福。剧本通过次要情节还对清教徒的虚伪大加嘲讽;通过一连串的误会和一些次要人物的幽默取得喜剧效果。本剧中还有莎氏最为脍炙人口的歌曲之一“过来吧,过来吧,死神!”

理想国

理想国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著。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他著名的“四主德”说,即一个国家必须同时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道这四德的性质,才称得上是理想国。而实现理想国的根本途径是让哲学家担任治国者,或让治国者学习哲学。作者指出认识“善”的理念是治国者学习的最高目标。在书中作者还阐发了他著名的“理念论”,即认为有一个永恒不变,普遍绝对的理念世界,它独立于现象世界,凡美的、公正的或善的具体事物其真实性都来自“美”、“公正”、“善”等理念。作者认为,因为哲学家懂得“善”的真谛,所以只有他才能治理国家。他还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情欲三部分组成,而灵魂中这三种成分的和谐相处(在理性的引导下)就会造就一个公正的人。作为个人放大的国家,与灵魂中这三种成分相应,是政治家、军人和劳动者,当这三部分人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互相干扰和僭越的时候,国家便有了公正。作者强调了美德即是和谐,和谐的首要因素就是公正。公正是社会中的支配力量,它是调节公共社会生活的原则,也是个人生活价值的标准。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指出了理想的国家,稳定的社会秩序与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有着重要的关系,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在于培养哲学家,训练保卫国家秩序的军人,提供大量安于生产,服从统治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该书是作者关于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艺等方面的一部综合性著作,是他中期思想发展的系统化总结,该书是人们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了解2000多年来的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的必读书。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英吉沙尔厅乡土志

英吉沙尔直隶厅,中国清代新疆省所辖的一直隶厅。原为英吉沙尔回城,附属于喀什噶尔城(今喀什市)。“英吉”,维吾尔语意为“新”;“沙尔”为城,英吉沙尔即新城之意,一作“英噶萨尔”。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注。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太极妙化神灵混洞赤文之图》、《河图像数之图》等六幅图像,以内丹家图书《易》学原理阐述本书注经旨要。注文探集薜幽栖、李少微、青元真人、萧应叟、默庵先生诸家之说,偏重以内丹理论解释经文。往往大段阐述内丹原理,名词解释亦采用内丹术语。书末附图二三幅、图说一篇、青天帝君降笔一篇。

岁时广记

岁时广记

四十卷。陈元靓撰。陈元靓,约当南宋理宗时人。该书卷首为图说一卷,卷末为总载一卷,正文四十卷。春、夏、秋、冬各为一卷,元旦分上、中、下各一卷,立春一卷,人日一卷,上元分上、中、下各一卷,正月晦日、中和节为一卷,二社日为一卷,寒食分上、下各一卷,清明一卷,上巳分上、下各一卷,佛日一卷,端五分上、中、下各一卷,朝节、天贶节为一卷,三伏、立秋为一卷,七夕分上、中、下各一卷,中元分上、下各一卷,中秋分上、中、下各一卷,重阳分上、中、下各一卷,小春、下元为一卷,冬至一卷,腊日、交年节为一卷,岁除一卷。摘录《月令》、《孝经纬》、《三统历》诸书为主,集以杂书所记有关节序之事按月、节分隶其下。所引典故虽多稗官野史,但都备录原文,详注出处,可资参考。传本有两个系统,一为四卷本,分四季为四卷,春令46条,夏令50条,秋令32条,冬令38条,大致为文翰应用而设,有《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另一系统为四十卷本,唯第六卷元旦中缺,为《十万卷楼丛书》二编本和《丛书集成》本。《格致丛书》本亦为四卷本,但多图说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