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宁寺塔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

北平广安门外天宁寺塔的研究,已在我们《平郊建筑杂录》的初稿中静睡了年余,一年来,我们在内地各处跑了些路,反倒和北平生疏了许多。近郊虽近,在我们心里却像远了一些,许多地方竟未再去图影实测。于是一年半前所关怀的平郊胜迹,那许多美丽的塔影,城角,小楼,残碣全都淡淡的,委屈的在角落里初稿中尽睡着下去。IcD中华典藏网

前几天大公报上(本市副刊版)有篇《天宁寺写生记》,白纸上印着黑的大字“隋朝古塔至今巍然矗立,浮雕精妙纯为唐人作风”这样赫然惊人的标题一连登了三日,我们不会描写我们当日所受的感觉是如何的,反正在天宁寺底下有那么六字的隋唐的标题,那么武断大意的鉴定(显然误于康熙乾隆浪漫的碑文),在我们神经上的影响,颇像根针刺,煞是不好受。IcD中华典藏网

具体点讲,我们想到国内爱好美术古迹的人日渐增加,爱慕北平名胜者更不知凡几,读到此种登载,或从此刻入印象中——巍然燕郊隋塔,访古寻胜,传说远近势必影响及国人美术常识,殊觉可憾。不客气点,或者可说心里起了类似良心上责任问题,感到要写篇我们关于如何鉴定天宁寺塔的文字,供研究者之参考。IcD中华典藏网

建筑各部构材,在中国建筑中占位置最重要的,莫过于斗拱。斗拱演变的沿革,差不多就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结构法演变史。在看多了的人,差不多只须一看斗拱,对一座建筑物的年代,便有七八分把握。砖塔石塔之用斗拱,据我们所知道的,是由简而繁。最古的例如北周神通寺四门塔及东魏嵩岳寺十二角十五层塔,都没有斗拱。次古的如西安大雁塔及香积寺砖塔,皆属初唐物,只用斗而无拱。与之略同时或略后者如西安兴教寺玄奘塔,则用简单的一斗三升交蚂蚱头在柱头上。直至会善寺净藏塔,我们始得见简单人字拱的补间铺作。神通寺龙虎塔建于唐末,只用双抄偷心华拱。IcD中华典藏网

真正用砖石来完全模仿成朵复杂的斗拱的,至五代宋初始见,其中便是如我们所见的许多“天宁式”塔。此中年代正确的有辽天庆七年的房山云居寺南塔,金大定二十五年的正定临济寺青塔,还有蓟县白塔,正定青塔等等。在那时候还有许多砖塔的斗拱是木质的,如杭州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等等。IcD中华典藏网

天宁寺塔的斗拱,最下层平坐,用华拱两跳偷心,补间铺作多至三朵。主要的第一层,斗拱出两跳华拱,角柱上的转角铺作,在大斗之旁,用附角斗,补间铺作一朵,用四十五度斜拱。这两个特点,都与大同善化寺金代的三圣殿相同。第二层以上,则每面用补间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之繁重,亦与转角铺作相埒,都是出华拱两跳,第二跳偷心的。就我们所知,唐以前的建筑,不惟没有用补间铺作两朵的,而且虽用一朵,亦只极简单,纯处于辅材的地位的直斗或人字拱等而已。就斗拱看来,这塔是绝对不能早过辽宋时代的。IcD中华典藏网

承托斗拱的柱额,亦极清楚的表示它的年代。我们只须一看年代确定的唐塔或六朝塔,凡是用倚柱的,如嵩岳寺塔,玄奘塔,净藏塔,都用八角形(或六角?)柱,虽然有一两个用扁柱的,如大雁塔,却是显然不模仿圆或角柱形。圆形倚柱之用在砖塔,唐以前虽然不能定其必没有,而唐以后始盛行。IcD中华典藏网

天宁寺塔的柱,是圆的。这圆柱之上,有额枋,额枋在角柱上出头处,斫齐如辽建中所常见,蓟县独乐寺,大同下华岩寺都有如此的做法。额枋上的普拍枋,更令人疑它年代之不能很古,因为唐以前的建筑,十之八九不用普拍枋,上文所举之许多例,率皆如此。但自宋辽以后,普拍枋已占了重要位置。这额枋与普拍枋,虽非绝对证据,但亦表示结构是辽金以后而又早于元时的极高可能性。IcD中华典藏网

在天宁寺塔的四正面有圆拱门,四隅面有直棂窗。这诚然都是古制,尤其直棂窗,那是宋以后所少用。但是圆门券上,不用火焰形券饰,与大多数唐代及以前佛教遗物异其趣旨。IcD中华典藏网

虽然,其上浮雕璎珞宝盖略作火焰形,疑原物或照古制,为重修时所改。至于门扇上的菱花格棂,则尤非宋以前所曾见,唐五代砖石各塔的门及敦煌画壁中我们所见的都是钉门钉的板门。IcD中华典藏网

栏杆的做法,又予我们以一个更狭的年代范围。现在常见的明清栏杆,都是每两栏板之间立一望柱的。宋元以前,只在每面转角处立望柱而“寻杖”特长。天宁寺塔便是如此,这可以证明它是明代以前的形制。这种的栏杆,均用斗子蜀柱。分隔各栏板,不用明清式的荷叶墩。IcD中华典藏网

我们所知道的辽金塔,斗子蜀柱都做得非常清楚,但这塔已将原形失去,斗子与柱之间,只马马虎虎的用两道线条表示,想是后世重修时所改。至于栏板上的几何形花纹,已不用六朝隋唐所必用的特种拱字纹,而代以较复杂者。与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内栏板及大同华岩寺壁藏上栏板相同。凡此种种,莫不倾向着辽金原形而又经明清重修的表示。IcD中华典藏网

平坐斗拱之下,更有间柱及壸门。间柱的位置,与斗拱不相对,其上力神像当在下文讨论。壸门的形式及其起线,软弱柔圆,不必说没有丝毫六朝刚强的劲儿,就是与我们所习见的宋代扁桃式壸门也还比不上其健稳。我们的推论,也以为是明清重修的结果。IcD中华典藏网

至于承托这整个塔的须弥座,则上枋之下用枭混,而我们所见过的须弥座,自云冈龙门以至辽宋遗物,无一不是层层方角叠出,间或用四十五度斜角线者。枭混之用,最早也过不了五代末期,若说到隋,那更是绝不可能的事。IcD中华典藏网

关于雕刻,在第一主层上,夹门立天王,夹窗立菩萨,窗上有飞天,不必“从事美术十余年”,只要将中国历代雕刻遗物略看一遍,便可定其大略的年代。由北魏到隋唐的佛像飞天,到宋辽塑像画壁,到元明清塑刻,刀法笔意及布局姿势,莫不清清楚楚的可以顺着源流鉴别的。IcD中华典藏网

若必与隋唐的比较,则山东青州云门山,山西天龙山,河南龙门,都有不少的石刻。这些相距千里的约略同时的遗作,都有几个或许多共同之点,而绝非天宁寺塔像所有。IcD中华典藏网

隋代石刻,虽在中国佛教美术中算是较早期的作品,但已将南北朝时所含的犍陀罗风味看出摆脱得一干二净,而自成一种淳朴古拙的气息。若天宁寺塔上看出犍陀罗作风来岂不是“白昼见鬼”了么?IcD中华典藏网

至于平坐以下的力神,狮子,和垫拱板上的卷草西番莲一类的花纹,我想勉强说它是辽金的作品,还不甚够资格,恐怕仍是经过明清照原样修补的,哪里来的唐人作风,虽然各像衣褶,仍较清全盛时单纯静美,无后代繁缛云朵及俗气逼人的飘带。但窗棂上部之飞仙已类似后来常见之童子,与隋唐那些脱尽人间烟火气的飞天,不能混为一谈。IcD中华典藏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定天宁寺塔绝对绝对不是隋宏业寺的原塔。而在年代确定的砖塔中,有房山云居寺辽代南塔与之最相似,此外确为辽金而年代未经记明的塔如云居寺北塔,通州塔及辽宁境内许多的砖塔,式样手法都与之相仿佛。正定临济寺金大定二十五年的青塔也与之相似,但较之稍清秀。IcD中华典藏网

与之采同式而年代较后者有安阳天宁寺八角五层砖塔,虽无正确的文献记其年代,但是各部作风纯是元明以后法式。北平八里庄慈寿寺塔,建于明万历四年,据说是仿照天宁寺塔建筑的,但是细查其各部,则斗拱,檐椽,额枋、普拍枋,券门、券窗、格棂,如意头,莲瓣,栏杆(望柱极密),平坐枭混,圭脚,——由顶至踵,无一不是明清官式则例。IcD中华典藏网

所以天宁寺塔之年代,在这许多类似砖塔中比较起来,我们可暂时假定它与云居寺南塔时代约略相同,是辽末(12世纪初期)的作品,较之细瘦之通州塔及正定临济寺青塔稍早,而其细部或有极晚之重修。在未得到文献方面更确实证据之前,我们仅能如此鉴定了。IcD中华典藏网

我们希望“从事美术”的同志们,对于史料之选择及鉴别,须十分慎重,对于实物制度作风之认识尤绝不可少,单凭一座乾隆碑,追述往事,便认为确实史料,则未免太不认真,以前的皇帝考古家尽可以自由浪漫的记述,在民国二十年以后一个老百姓美术家说句话都得负得起责任的。除非我们根本放弃做现代国家的国民的权利。IcD中华典藏网

最后我们要向天宁寺塔赔罪,因为急于辩证它的建造年代,我们竟不及提到塔之现状,其美丽处,如其隆重的权衡,淳和的色斑,及其他细部上许多意外的美点,不过无论如何天宁寺塔也绝不会因其建造时代之被证实,而减损其本身任何的价值的。喜欢写生者只要不以隋代古建,唐人作风目之,传此塔则仍是写生的极好题材。IcD中华典藏网

(本文原发表在1935年3月23日《大公报·艺术周刊》第25期。后来又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5卷4期转载,转载时题目有改动,署名:林徽因,梁思成。)IcD中华典藏网

注解:IcD中华典藏网

[1] 原载1952年《新观察》第1期,署名:林徽因。IcD中华典藏网

[2] 原载1952年《新观察》第2期,署名:林徽因。IcD中华典藏网

[3] 原载1952年《新观察》第3期。IcD中华典藏网

[4] 原载1952年《新观察》第4期。IcD中华典藏网

[5] 原载1952年《新观察》第5期。IcD中华典藏网

[6] 原载1952年《新观察》第6期。IcD中华典藏网

[7] 法海寺门与原先的居庸关:所指居庸关,为居庸关云台,为元代一座过街塔的塔座。Ic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