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北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文物建筑最多的城市。城中极多的建筑物或是充满了历史意义,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现在全国人民都热爱自己的首都,而这些文物建筑又是这首都可爱的内容之一,人人对它们有浓厚的兴趣,渴望多认识多了解它们,自是意中的事。nTn中华典藏网

北京的文物建筑实在是太多了,其中许多著名而已为一般人所熟悉的,这里不谈;现在笔者仅就一些著名而比较不受人注意的,和平时不著名而有特殊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提出来介绍,以引起人们对首都许多文物更大的兴趣。nTn中华典藏网

还有一个事实值得我们注意的,笔者也要在此附笔告诉大家。那就是:丰富的北京历代文物建筑竟是从来没有经过专家或学术团体做过有系统的全面调查研究;现在北京的文物还如同荒山丛林一样等待我们去开发。关于许许多多文物建筑和园林名胜的历史沿革,实测图说和照片、模型等可靠资料都极端缺乏。nTn中华典藏网

在这种调查研究工作和不能有效地展开之前,我们所能知道的北京资料是极端散漫而不足的,笔者不但限于资料,也还限于自己知识的不足,所以所能介绍的文物仅是一鳞半爪,希望抛砖引玉,藉此促进熟悉北京的许多人们将他们所知道的也写出来——大家来互相补充彼此对北京的认识。nTn中华典藏网

天安门前广场和千步廊的制度nTn中华典藏网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这个现在中国人民最重要的广场,在此前数百年中,主要只供封建帝王一年一度祭天事出入之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革命由这里开始,这才使广场成了政治斗争中人民集中的地点。nTn中华典藏网

到了三十年后的十月一日,中国人民伟大英明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昭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个广场才成了我们首都最富于意义的地点。天安门已象征着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国徽中主题,在五星下放出照耀全世界的光芒,更是全国人民所热爱的标志,永在人民眼前和心中了。nTn中华典藏网

这样人人所熟悉,人人所尊敬热爱的天安门广场本来无须再来介绍,但当我们提到它体型风格这方面和它形成的来历时,还有一些我们可以亲切地谈谈的。我们叙述它的过去,也可以讨论它的将来各种增建修整的方向。nTn中华典藏网

这个广场的平面是作“丁”字形的。“丁”字横划中间,北面就是那楼台峋峙规模宏壮的天安门。楼是一横列九开间的大殿,上面是两层檐的黄琉璃瓦顶,檐下丹楹藻绘,这是典型的、秀丽而兼严肃的中国大建筑物的体形。上层瓦坡是用所谓“歇山造”的格式。nTn中华典藏网

这就是说它左右两面的瓦坡,上半截用垂直的“悬山”,下半截才用斜坡,和前后的瓦坡在斜脊处汇合。这个做法同太和殿的前后左右四个斜坡的“无殿顶”气魄较雄宏,“歇山顶”则较挺秀,姿势错落有致些。天安门楼台本身壮硕高大,朴实无华,中间五洞门,本有金钉朱门,近年来常年洞开,通入宫城内端门的前庭。nTn中华典藏网

广场“丁”字横划的左右两端有两座砖筑的东西长安门。每座有三个券门,所以通常人们称它们为“东西三座门”。这两座建筑物是明初遗物。体形比例甚美,材质也朴实简单。明的遗物中常有纯用砖筑,饰以着色琉璃砖瓦较永远性的建筑物,这两门也就是北京明代文物中极可宝贵的。它们的体形在世界古典建筑中也应有它们的艺术地位。这两门同“丁”字直划末端中华门(也是明建的)鼎足而立,是广场的三个入口,也是天安门的两个掖卫与前哨,形成“丁”字各端头上的重点。nTn中华典藏网

全场周围绕着覆着黄瓦的红墙,铺着白石的板道。此外横亘广场的北端的御河上还有五道白石桥和它们上面雕刻的栏杆,桥前有一双白石狮子,一对高达八米的盘龙白石华表。这些很简单的点缀物,便构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地方。全场的配色限制在红色的壁画,黄色的琉璃瓦,带米白色的石刻和沿墙一些树木。这样以纯红、纯黄、纯白的简单的基本颜色来衬托北京蔚蓝的天空,恰恰给人以无可比拟的庄严印象。nTn中华典藏网

中华门以内沿着东西墙,本来有两排长廊,约略同午门前的廊子相似,但长得多。这两排廊子正式的名称叫做“千步廊”,是皇宫前很美丽整肃的一种附属建筑。这两列千步廊在庚子年毁于侵略军八国联军之手,后来重修的,工程恶劣,已于民国初年拆掉,所以只余现在的两道墙。如果条件成熟,将来我们整理广场东西两面建筑之时,或者还可以恢复千步廊,增建美好的两条长长的画廊,以供人民游息。廊屋内中便可布置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短期变换的展览。这所谓的千步廊是怎样产生的呢?谈起来,它的来历与发展是很有意思的。nTn中华典藏网

它的确是街市建设一种较晚的格式与制度,起先它是宫城同街市之间的点缀,一种小型的“绿色区”。金、元之后才被统治者拦入皇宫这一边,成为宫前禁地的一部分,而把人民拒于这区域之外。nTn中华典藏网

据我们所知道的汉、唐的两京,长安和洛阳,都没有这千步廊的形制。但是至少在唐末与五代城市中商业性质的市廊却是很发展的。长列廊屋既便于存贮来往货物,前檐又可以遮蔽风雨以便行人,购售的活动便都可以得到方便。商业性质的廊屋的发展是可以理解的,它的普遍应用是由于实际作用而来,至今地名以廊为名而表示商区性质的如南京的估衣廊等等是很多的。实际上以廊为一列店肆的习惯,则在今天各县城中还可以到处看到。nTn中华典藏网

到了元筑大都,便依据这个宫苑为核心而设计的。就是上文中所已经谈到的那鼎足而立的三个宫,所谓“大内”兴圣宫和隆福宫,以北海中海的湖沼(称太液池)做这三处的中心,而又以大内为全个都城的核心。忽必烈不久就命令重建岛上大殿,名为广寒殿。上面绿荫清泉,为避暑胜地。马可·波罗(意大利人)在那时到了中国,得以见到,在他的游记中曾详尽地叙述这清幽伟丽奇异的宫苑台殿,说有各处移植的奇树,殿亦作翠绿色,夏日一片清凉。nTn中华典藏网

明灭元之后,曾都南京,命大臣来到北京毁元旧都。有萧洵其人随着这个“破坏使团”而来,他遍查元故宫,心里不免爱惜这样美丽的建筑精华,要遭到无情的破坏,所以一切他都记在他所著的元故宫遗录中。据另一记载(《日下旧闻考》引《太岳集》)明成祖曾命勿毁广寒殿。到了万历七年五月(1579)“忽自倾圮,梁上有至元通宝的金钱等。”其实那时据说瓦甓已坏,只存梁架,木料早已腐朽,危在旦夕,当然容易忽自倾圮了。nTn中华典藏网

现在的白塔是清初1651年——即广寒殿倾圮后73年,在殿的旧址上建立的。距今又整整300年了。知道了这一些发展过程,当我们遥望白塔在朝阳夕照之中时,心中也有了中国悠久历史的丰富感觉,更珍视各朝代中人民血汗所造成的种种成绩。所不同的是当时都是被帝王所占有的奢侈建设,当他们对它厌倦时又任其毁去,而从今以后,一切美好的艺术果实就都属于人民自己,而我们必尽我们的力量,永远加以保护。nTn中华典藏网

(原载《新观察》第3卷2期(1951年8月),署名:林徽因。)nT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