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史
作者:张亮采
张亮采编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年出版。中国近现代第一部风俗史著作。本书按照历史发展阶段,将上至远古下至明代这几千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在书中列为四编,编下各章即各历史时代。第一编,浑朴时代。为黄帝以前、黄帝至夏商、周初至周之中叶。第二编,驳杂时代。为春秋战国、两汉。第三编,浮靡时代(浊乱时代)。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第四编,由浮靡而趋淳朴时代。为宋、辽金元、明。对于各代民俗事项的设置,本书原则是:风俗有为此时代所有,而为彼时代所无者,则仅著于此时代中。有为数时代所有,而非各时代所均有者,则仅著于数时代中,有为各时代所均有,而不必于各时代全列此条者,则仅著于一时代或数时代中。作者对于各代民俗事项的列取,也有自己的出发点,如: “各章列饮食、衣服、婚娶、丧葬等条,以觇奢俭。列忠义、名节、风节、廉耻等条,以励忠节。列诗歌、乡评、清议等条,欲据民情舆论,以知风俗之厚薄。列淫祀、巫觋二条,以醒时俗。”此外,书中各章之末的言语一节,搜集颇多。各章之首均有概论一节作综合叙述。本书在时代划分和民俗事项选订的科学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它作为早期编纂出版的一部中国风俗史的著作,在中国民俗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今天的研究也
章节列表
升序↑张亮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玉箓资度宿启仪
玉箓资度宿启仪,不署撰人。据考应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玉箓斋乃道教「三箓七品」斋法之一,用于荐度亡灵。南北朝末至唐初成书之《玄门大义》已提及此斋法。然而今《正统道藏》所收玉箓斋仪八种,则是后人模仿金箓斋仪改编而成。其改编时代应在北宋末杨杰编修金箓斋仪之后,明洪武十六年(1383)张宇初奉敕建玉箓大醮之前。本篇所载宿启仪为玉箓斋仪之一,用于建斋之先。行此仪旨在为皇帝、太子、诸藩王公侯以及天下人民忏悔罪愆,启告三清、玉皇等神灵,申明修建玉箓大斋,荐度亡灵之意。其行仪节次主要有宣五方神咒、礼方忏悔、三启三礼、告符简等项。
栲栳山人诗集
三卷。元岑安卿 (1286—1355)撰。安卿字静能。余姚 (今属浙江)人。所居近栲栳峰,故自号栲栳山人。终身贫困,然志行高洁。此集为安卿邑人宋禧编辑。禧初名元禧。明洪武间应召修《元史》,为安卿题像,叙其生平。今皆附于集中。《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唯七言古诗时杂李贺、温庭筠之体。盖有元一代,风气如斯。然气骨本清,究亦不同纤媚秾冶之格。”有清乾隆五十四年 (1789)岑振祖刻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嘉庆十六年 (1811)延绿斋刊本 (藏于上海图书馆)。《四库全书》本题名 《栲栳山人集》。
明英宗宝训
明英宗朱祁镇语录汇编。李贤、陈文等编纂。成化三年(1467)成书,与《明英宗实录》同进。十二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三卷。凡七十二子目,前有明宪宗序。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一卷,明何道全注,原题无垢子注,日本佚名跋因无垢二字以为宋张九成著未是。
奇然智禅师语录
2卷,清超智说,明林.明灿等编。卷上住襄阳府百丈山黄龙禅寺语录住襄州南漳县双池禅寺语录住襄阳府枣阳县狮峰白水禅寺语录住襄州南漳县宝山灵慧禅寺语录,卷下小参普说示众法语颂古真赞机缘联芳佛事
清净心经
一卷,宋施护等译。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