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愚庵小集

愚庵小集

十五卷。清朱鹤龄撰。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初经学家。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集说》、《易广义略》、《愚庵小集》、《杜工部李义山诗注》。是集凡十五卷。卷一为赋,卷二至卷六为诗,卷七至卷十五为杂著文,末附《传家质言》十三则。由金阊童晋之梓行。卷首有王先承所撰 《朱长孺文集》序和计东于康熙十年(1671)所撰《愚庵小集序》。始刊刻当在康熙十年或稍后。其版屡经增补,行世之本所收诗文多寡不一;个别作品前后印本在文字上也有出入。还有少数作品有文无目,如卷二《初夏过严园》二首,卷四《挽李石如明府》、《赠顾季任》 二首,卷五 《九日遗兴》、《岁暮杂诗》六首,卷六《送徐果亭太史还朝》三首,卷七 《周易广义略序》,卷九 《申子纯孝行记》、《孙义士鸣灾记》,卷十《与吴汉槎书》、卷十四《跋王贞媛传后》,附录《传家质言》都是如此。卷十五《庄园沈孺人传》则不但无目,还重出一篇,内容大体相同而文字互异,后一篇当为改定稿。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补入复旦藏本所无各篇,是较为完备的一种本子,亦有 《四库全书》 本。

孙可之集

孙可之集

唐文别集。孙樵撰。孙樵字可之。一作《孙樵集》。据孙樵自序说:“所著文及碑碣书檄传记铭志得二百余篇,丛其可观者三十五篇,编成十卷,藏诸箧笥,以贻子孙。”《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通志》等均著录为3卷,题名为《经纬集》。《直斋书录解题》作10卷,35篇,与自序所记相同。传世的是10卷本,3卷本不见流传。今存宋代版本有南宋初刻本《孙可之文集》,10卷;明正德十二年(1517)震泽王鏊刊本,题名《孙可之集》,为现通行本的祖本,明天启五年(1625)问青堂刻本即以此为据,再参校《文苑英华》等书纠正其误。《四部丛刊》即据问青堂本影印。后来,毛晋汲古阁刻《三唐人集》,也以正德本为蓝本。《四库全书》即据毛晋汲古阁本著录。清代有同治六年(1867)平步青刊本和嘉庆三年(1798)孙冯翼问经草堂刻巾箱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据蜀刻本影印,线装1册。

非烟传

非烟传

《非烟传》是唐代的一部文言传奇小说。刻画了唐代女子步非烟不甘柔情空落,红杏出墙,偷恋邻家公子赵象,最终私情泄露,惨遭摧残而死的事情,虽也有人嗤之以鼻,但更多的是得到人们的悲悯和叹息。

呵旁观者文

呵旁观者文

呵旁观者文,发表于1900年2月的《清议报》,是梁启超的“新文体”代表作之一。此文从关系“国家之盛衰兴亡”的高度,提出了“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论点,全文既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又有严肃深刻的议论,条理清晰,笔锋犀利。

书蔡传旁通

书蔡传旁通

六卷。元陈师凯撰。该书取董鼎《书传辑录纂注》以疏证蔡沈《书集传》,书中多采先儒问答,论其得失,意在阐明义理,于天文、地理、律历、礼乐、兵刑、龟策、河图、洛书、道德、性命、官职、封建之属则不甚经心。凡蔡《传》阐释未详者,此书博征繁引,析其原委;凡蔡《传》谬误者,此书多所回护。盖此书旨在发挥蔡《传》,故于蔡《传》谬误不复纠正。版本现存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另有《通志堂经解》本。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一卷,唐法成译,尾题无上四字,一五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