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生活史话

作者:田家英
中国妇女生活史话

田家英著,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年出版。该书汇编了田家英为《新中国妇女》期刊撰写的稿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妇女生活、中国奴隶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和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作者为适应一般妇女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以朴素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和生活状况,是一部用唯物史观介绍妇女生活历史的读物。

田家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狗心

《狗心》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5年。1987年6月在前苏联首次公开发表。 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的社会生活。闻名欧洲的医学教授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和助手博尔缅塔尔博士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将一名死去男子的脑垂体和睾丸植入一条狗的体内,试图发现促成人类肌体年轻化的奥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实验的结果导致了狗的人化。这只成为人的狗尽管具有人的外形和语言能力,但却没有任何道德意识。他无耻下流,为所欲为,搅得教授一家鸡犬不宁,最后竟拔枪威胁其缔造者的生命,万不得己教授和他的助手重又将其变回狗身。 在这部中篇小说中,作家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与幻想、悲剧与喜剧、轻松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融为一体,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人类自身发展的重大命题,比如进化与革命、认知世界的渴望与科学实验的危险后果、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责任等,因此《狗心》被评论家称为布尔加科夫从小品文写作跨入高水平创作的标志性作品。

三口棺材

作者约翰·狄克森·卡尔。密室杀人NO.1 侦探小说NO.1 全球销售NO.1。对葛里莫教授谋杀案以及随后那桩同样耸人听闻的卡格略史卓街奇案,纵使以连篇累牍、光怪陆离的词语来形容,亦是毫不为过。菲尔博士那些钟爱不可能犯罪的朋友再无可能从他的案件记录中翻出更匪夷所思、更令人惊骇莫名的案例了。因为根据这两起谋杀案的手法,行凶之人不仅有来去无踪的本事,而且还有轻盈如风的身法。有证据显示,凶手杀害第一位受害者之后便凭空失去踪影;接着同样有证据显示,他在空荡荡的街道中央夺走第二位受害者的性命之际,虽然现场两侧都有目击者,却无任何一人窥见他的身影,雪地上更不曾留下半点足迹。

在路上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该流派的“圣经”,发表于1957年。作者将一卷白纸塞入打字机,不加思索地进行自发性创作。创作前,凯鲁亚克以吸大麻来刺激并培养一种超越真实生活的独特感受。他也曾为了同一目的,浪迹天涯,放荡形骸,此作即他的经历的真实反映和记录。作品以自然主义的笔触,描写几个“垮掉”分子周游全国的生活经历,除了精心描绘主人公萨尔·帕拉戴斯的形象之外,还采用“人像陈列式”结构,刻画了一群“垮掉”分子的形象,如狄恩·邦克尔等。这群近乎狂癫的“垮掉”分子,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流浪,大量吸毒、群居杂交、通宵饮酒、寻欢作乐、追求刺激等等,不一而足。作品表现出对“美国天堂”的失望、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不满、对传统道德的鄙视。作品也宣扬了“看透一切”的人生哲学、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思想,和空虚堕落的颓废情绪,是战后美国青年精神世界和病态心理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美国社会的腐朽。作为“路上派”小说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的结构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的艺术追求和风格。小说情节较松散,兴之所至,信手成章。作品质量粗糙,格调低下,只是作为反抗传统道德、不满美国现实、厌恶资本主义文明的美国青年的心声,小说才获得了一定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

一叶

中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 1922年5月。同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列入《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的主人公李天根是一个青年学生。在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以“爱”作为“人间最大的补剂”。但是现实中却没有“爱”。他的父亲死于封建家族的迫害,他的恋人死于“野蛮的强迫婚姻”,他的朋友们也因无法忍受黑暗势力的迫害而远走异邦。他的信仰崩溃了,感叹“人生还不如一叶”,于是变成了一位“悲观主义和定命论”者。在描写李天根思想历程的同时,小说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二次革命”后反动军阀疯狂捕杀革命者和无辜平民的罪行,也有所揭露。《一叶》不仅勾画出了自清末至“五四”前夕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端,而且比较细致地描绘了“五四”时代觉悟了的知识分子对人生问题的思索。李天根变成一个“悲观主义与定命论”者,说明他并没有找到新的人生道路。但李天根的挫折、苦闷以至失败,录下了“五四”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在探究人生问题所经历的曲折和坎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一叶》技巧上还不够成熟,情节中含有作者较明显的主观倾向,但它以较大的格局,丰富的内容,显示出新文学开创期中长篇小说创作的初步成绩。

海叟集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不知洪武正韵已合二部为一。袁凯用官韵,非奸韵。“故国飘零事已非”,改为“老去悲秋不自知”。盖以袁凯已仕明,欲讳其前朝之感。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下句自明,非为元七而作。至“雨声终日过间门”,改为“雨声随处有间门”。更不知其点窜之意何居。弘治间,陆深得旧刻不全本,与何景明、李梦阳更相删定,题名《瓦缶集》行世。(《在野集》《瓦缶集》皆为《海叟集》的选辑本。隆庆四年(1570)何玄之得张祥泽旧刻,以活字校印百部传之。万历三十七年(1609),张所望复为重刻。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曹炳曾以张本为主,而参以何氏本,正其谬误,并增辑《集外诗》一卷重新刻印。袁印诗取法杜甫,气体较为清健,颇受时人推重。程嘉燧在《列朝诗集小传》中称:“海叟诗,气骨高妙,天然去雕饰,天容道貌,即之冷然。古意二十首,高古激越,雄视一代。七言古诗,笔力豪宕,斟不如意。七言律诗,自宋元来学杜,未有如海叟自然者。”评价虽然有些过誉,但仍可窥见袁凯诗在当时的影响。有副督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

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勿起恶取空见如芥子许。盖空见拨无因果。能断五乘善根故也。然般若如大火聚。四面皆不可触。触则被烧。苟不取著。则温身熟食除冥。以喻四门皆可入道。又何为独破空哉。须知空句破。则四句皆破。破空句。正所以显空门。空门显。四门皆显。菩萨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般若何止破空相始教而已。且如此经。一则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再则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继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是岂非实相大乘之正印乎。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