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

作者:苏轼
论书

书法心得论著。三卷。宋苏轼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并举为“宋四家”。擅长行、楷,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诸名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且能自创新意。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生平论及书法的文字甚多,后人辑成东坡《论书》。

猜你喜欢的书

人的大地

人的大地

《人的大地》初版于1939年,出版当年即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同时,美国以《风沙星辰》为名出版英文版,成为畅销书,并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小说中的那些风、沙、星辰、黑夜、大海等雄奇壮丽的情景,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惊心动魄。本书以优美隽永的文字怀念事业上共同奋斗的同事——梅尔莫兹跌落在四千米高的白雪皑皑的悬崖绝壁之顶,困了两天两夜,修复了摔坏的飞机,奇迹般地飞离了险地。吉约梅迫降在终年冰封零下四十度的安第斯山,凭着顽强的意志,像蚂蚁一样走了五天五夜,从死神怀抱中夺回自已的生命。

罗亭

罗亭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罗亭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先进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在大学学习时参加过波科尔斯基(影射着斯坦开维奇)小组,迷恋于黑格尔的哲学,企图从理论上探索人生的目的,强调应该为崇高的理想献身。罗亭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善于辞令。他在侃侃而谈的时候,给保守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给渴望知识的青年打开一个广阔的天地。在他那热情的慷慨激昂的话语的影响下,贵族少女娜达丽娅开始了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平民知识分子巴西斯托夫热烈地去探索人生重大问题。但罗亭虽然具有唤醒人们的能力,却没有领导他们前进的本领。他是个启蒙者,但不是个改革者和实践者;是个言语的巨人,却是个行动的矮子。虽然有巨人的智慧和富于煽动力的辩才,但无坚强的意志,缺乏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和扫除障碍的恒心和勇气,因而辜负了女主人公娜达丽娅的期望。屠格涅夫在娜达丽娅身上表现出“一种几乎是无意识的,然而是不可克制的对新生活和新人的要求”(杜勃罗留波夫语)。罗亭在对娜达丽娅的爱情上表现出了怯懦,这说明他满足不了新生活的要求,不配做一个新人,而是一个“多余的人”。他那软弱的性格也使他在整个一生中都一事无成,始终是个败北者,他后来在农业改革、通航计划、教育事业中都遭到惨败。

学古编

学古编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十五举论印章文字的篆写。下卷为 《合用文籍品目》,一小篆品,二钟鼎品,三古文品, 四碑刻品,五附器用品,六辨谬品,七隶书品,八字源辨,凡四十六条。其后附录 “洗印法”、“印油法”、“取字法”共三条。后人对此书评价甚高,历来被誉为最早印学经典著作。如元代危素云: “吾丘君隐于武林(今杭州)阛阓间,高洁自持,尤攻篆籀,此编之书,可一洗来者俗恶之习”。夏溥称此书出, “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又谓: “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孟頫) 又晚效先生法耳”。明清篆刻家多仿效其体例而一再续作,如托名何震的 《续学古编》、清代桂馥有 《续三十五举》、姚晏有 《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有 《续三十五举》 等。又清人姚觐元有《三十五举校勘记》。此编曾辑入 《四库全书·子部》、《说郛》、《学津讨源》、《篆学琐著》、《美术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附录数则,有考为后人所续者,认为较少价值。

金箓斋投简仪

金箓斋投简仪

金箓斋投简仪,北宋张商英奉敕编修。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篇末有张商英撰〈金箓斋科仪序〉,内称金箓科仪乃神仙演说,南朝陆修静行之于前,唐末杜光庭集之于后。北宋杨杰编纂而成书,因旧仪先后颠倒,繁简不伦,故作者奉旨重加编次删补,定作九条。本篇所载金箓斋投简仪当即原书九篇之一。此仪用于皇帝建金箓斋事毕之后,重设普天大醮,告盟天地,遣官员及道士投简于山水土地之中,祈神仙上奏九天,申明设斋建醮之事。篇内首列投简仪之节次及祝辞咒交,其次列简文款式。

一片爱国心

一片爱国心

三幕话剧。熊佛西编剧。发表于1926年《东方杂志》第23卷10、11期。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剧本从家庭内部矛盾这个生活侧面,通过对人物内心复杂矛盾的开掘和激烈的外部冲突,深刻地揭示了一场爱国与卖国之不可调和的尖锐斗争。女主人公唐亚男是聪明热情的女学生,母亲秋子是一个日本籍妇女,母子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亚男对母亲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连被同学们骂为“卖国奴”的痛苦都能忍受。亚男的父亲唐华亭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他对其妻秋子的救命之恩无限感激,相爱甚笃。但是,当涉及国家民族利益这一大是大非问题时,女儿和父亲的爱国热情便如火如荼的迸发出来。母亲要让身为实业督办的儿子唐少亭在一张出卖祖国矿山权益的契约上签字,父亲夺过契约,欲以火烧;母亲抢过来,要送日本公使馆,女儿夺回契约,撕了个粉碎!全剧谴责了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行为,表现了反对侵犯国家主权的强烈反帝意识。

钦定南巡盛典

钦定南巡盛典

清高晋等初编。萨载等续编。阿桂等合编。是书先有前编,由高晋等纂,于乾隆三十五年 (1770) 书成奏上。共120卷,分恩纶、天章、蠲除、河防、海塘、祀典、褒赏、吁俊、阅武、程途、名胜、奏议十二门记载高宗皇帝于乾隆十六年 (1751) 至三十年四次南巡之事。因只为巡幸江南一地的记录,故乾隆御旨,荟萃巡幸浙江、直隶、山东等地之事,由萨载等续编。阿桂等把两编中的程途、名胜门的重复之处合并,又将天章门移到恩纶门之前,经汇纂成书,共100卷。其中:卷1至卷24为天章门,卷25至卷30为恩纶门,卷31至卷34为蠲除门,卷35至卷54为河防门,卷55至卷64为海塘门,卷65至卷68为祀典门,卷69至卷73为褒赏门,卷74、卷75为吁俊门,卷76、卷77为阅武门,卷78至卷80为程途门,卷81至卷88为名胜门,卷89至100为奏议门。乾隆皇帝这次南巡的事迹,也散见于《清史稿·高宗本纪》 中,但不集中、完整。是书则详尽地介绍了乾隆皇帝于南方各地的活动: 有他庆典颁赏的记录,劝课农桑、崇尚节俭的言论,有他养耆年、衅庶狱、提拔官吏、振兴文教、整顿武备的种种举措,并有他视察海塘防筑、对湖河疏蓄所作的具体指示以及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所作的题咏。由于这几次巡幸高宗多奉太后偕行,书中不但有帝、后起居的记述,还在名胜门附录了帝、后于巡幸各地的行在之所,对其具体位置和修葺大略均有记载,为了解行在宫室建筑和帝王生活提供了有用资料。是书前有卷首一卷,分上下收有《御制南行记》、《御制南巡盛典·序》、《南巡盛典·初编表》 (高晋)、《南巡盛典·续编表》 (萨载) 和凡例等。但 《四库提要》却只介绍了高晋的 《南巡盛典》 (初编) 120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