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新研究

作者:李浴日
孙子新研究

民国时期孙子兵学研究著作。李浴日著。民国35年(1946)8月南京世界兵学社初版排印本;民国36年(1947) 2月南京世界兵学社增订再版本;又有1956年3月台湾世界兵学社排印本。此书主张对《孙子》持批判继承的态度,为了继承而批判,通过批判以求更好地继承。将《孙子》兵学初步归纳为先知、计划、自然、求己、全存、主动、利动、迅速、秘密和变化等十大原理,给人以新的启示。书中除直接引用英人贾尔思的《孙子》译文外,还大量援引日本军人和学者的《孙子》研究成果,而其研讨之结论则多归结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观点。

李浴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浮溪集

浮溪集

诗文别集。宋汪藻(1079—1154)撰。三十二卷,拾遗三卷。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崇宁进士,累官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兵部侍郎,拜翰林学士。后以显谟阁学士、左中大夫,知徽州、宣州。卒封新安郡侯。另有《浮溪词》、《浮溪文粹》。《宋史·艺文志》著录有集凡百二十卷,原本久不传,明嘉靖中胡尧臣合旧传诗文,成《浮溪文粹》十五卷刊行,清乾隆间,四库馆臣又自《永乐大典》辑抄补缀,重编为是集,文二十八卷,有奏疏二卷十五篇,表四卷百○八篇,外制文四卷百七十七篇,内制文五卷百七十二篇,序跋等一卷十六篇,记二卷十五篇,碑、传、铭赞、祭文、书札三卷二十八篇,启二卷四十七篇,神道碑、行状一卷四篇,墓志铭四卷三十六篇,凡五百四十八篇。诗四卷,有古诗五言四十九首,七言二十三首;律诗五言四十七首,七言七十八首;五言排律六首;绝句五言十五首,六言三首,七言六十一首;词三首,凡二百八十五首。藻学问博赡,文章淹雅,为南渡后词臣之冠。文如代隆祐太后手书建炎德音诸篇,皆明白洞达,典当情事,诏令所被,无不凄然愤发,天下传诵,足以动人,为辞令之极,擅绝一时。其他杂文,也多深醇雅健。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今观其诗受苏轼影响尤深,情感真实,不乏忧念国事之作。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附清孙星华辑《拾遗》三卷,数量也可观,并逐一注明来源。另有《四部丛刊》本,无《拾遗》;《四库全书》本作三十六卷。今人栾贵明又自残存《永乐大典》中辑得清四库馆臣漏辑诗五首,文十二篇,见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金兰筏

金兰筏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20回。无名氏撰;题“惜阴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评阅”。每回后有署名顾天飞的评语。有藏于大连图书馆的旧刊本。明万历年间,杭州乡宦田华有子田中桂,多才好义,人称“小孟尝”,他娶虞按察之女虞赛玉为妻。洛阳书生元正文游西湖,与田中桂交好,但因见田中桂被光棍仇人九等诱以声色,不务正业,故不辞而别。仇人九等哄骗田中桂去扬州选美妾,半路抢走银子,又串通妓院,让田中桂日夜沉溺于声色之中,骗取钱财。此时其父田华做官时的旧案复发,家产被查抄,田中桂钱财一空,一文不名,其妻虞赛玉只能靠纺织谋生,旧友、帮闲个个星散,仇人九等人却靠田中桂的银子发迹起来,并诬陷他杀人,欲置之死地。元正文离了杭州,进京应试,高中探花,钦点浙江巡抚,为田中桂审清冤案,并赠银让他发愤读书。田中桂歧途猛醒,刻苦进学,京试高中榜眼。当朝高宰相欲招为女婿,田中桂不忘糟糠之妻,拒绝婚事,直到皇帝赐婚,元正文规劝,方才应允。皇帝钦点田中桂为钦差到江南发赈,中桂惜恤黎民,不辱使命,并在高宰相、元正文帮助下收回家产。小说当是乾隆时的作品,通过田中桂的沉浮,道出人心险恶,世态炎凉的人生感慨。作者具有一定的艺术功底,一些场景写得干净生动,如田中桂身无分文狼狈回家一场。虞赛花这个人物也刻画得较为生动。

绝妙好词

绝妙好词

词总集。 南宋周密(1232—1298)辑。七卷。密字公瑾,号草窗、萍州,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原籍济南(今属山东),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宋末曾做小官,入元后隐居不仕。此集收录南宋词人作品,共一百三十二家,词近四百首。选词标准严格。南宋词集多有不传,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书以存,故此书具有南宋词史之价值。唯周氏偏向形式美,诸多忠愤填膺之优秀爱国作品全被排斥不选, 实为词坛憾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宋人词集,今多不佳,并作者姓名亦不尽见于世,零玑碎玉,皆赖此以存,于词选中最为善本。清查为仁、厉鹗有《绝妙好词笺》,对作者生平史实及有关词的本事等,考证颇详。

古今列女传

古今列女传

明解缙 (1369—1415年) 等所撰历代名女传,3卷。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曾任《永乐大典》总裁官。是书系永乐元年(1403年)仁孝皇后徐氏为阐扬 “风教” ,劝成祖敕令缙及黄淮、胡广等人共同撰辑。上卷为历代后妃,中卷诸侯大夫妻,下卷士庶人妻。全书所录,皆为旌表按封建伦理规范行事之妇女事迹。如,明 “真定高邑许颙二妾陈氏、牛氏,颙卒,皆自经死,事闻,诏旌为‘双节之门’。” 书成后,即 “颁之六宫,行之天下,俾为师氏知所以教,而闺 门知所以学。” (成祖《序》)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明清以来,夫权愈重,妻位愈卑,囿于“三从四德” 、“从一而终” 、“为夫死节” 之事,愈演而愈烈,是书实有深远影响焉!有明原刻本及《四库全书》本。

星阁史论

星阁史论

一卷,清赵青藜撰。 “星阁”是赵青藜的号。是书是作者的史论著作。共由14篇论文组成,涉及上至秦汉,下迄明代的政治、人物等。“项羽本纪书法论”论述《史记·项羽本纪》的写作意图,不在于“伸项以绌刘(邦)”,而在于“援楚以利秦”;“治不复三代论”认为封建井田之不复,不应该归咎于汉文帝、汉高祖,实际上是势使之然;“武侯论”认为诸葛亮为政体恤民力,卒得成功; “费祎论”认为蜀汉之亡,亡于费祎,黄皓等人不足责;“唐论”说明唐亡不在于建立藩镇,而在于宦官; “宋论”论述宋代诸小人的亡国; “于谦论”认为于谦在“夺门之变”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还有“徐勣论”、“汉王允唐五王合论”, “蜀汉后帝论”、 “先帝不取荆州论”, “灌婴论”等。全书议论,观点新颖,有理有据,对历史发展的某些线索作了一定的探讨。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普贤菩萨说见佛之法。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普贤大众之所围绕。有十大菩萨,各与眷属忽集。众问普贤,此诸菩萨从何国来?普贤令其入定观察,竟不能知。三番请问,普贤示以观察之法,乃见皆在如来身中广大国土佛道场内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