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之趋势

作者:李宗吾
中国学术之趋势

李宗吾著,成都日新印刷工业社1936年7月出版,148页,1946年7月收入晨钟书局的《厚黑丛书》。这是一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简史著作,全书共分4篇:老子与程明道;宋学与蜀学;宋儒之道统;中西文化之融合。作者在书中将中国学术的发展划分为3个时期:一是以老子为代表的周秦诸子的思想,为中国学术独立发达时期;二是以程颢为代表的赵宋之儒思想,为中国与印度学术融合时期;三是西方文化传进以后的中、西、印三方学术融合时期。该书的这个分期是很独特的,对我们把握中国学术思想之流进大有帮助。

猜你喜欢的书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历代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三人为从祖孙三代,吴兴祚为楚材从父,调侯为楚材侄。本书成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选录历代散文(包括骈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卷,二百二十篇。作品按时代先后为序,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本书包括的作品时代久远,虽数量不多,但所选文章却广收博采,照顾到了各个时代,各个作家、各种体裁和风格,从中精择佳制,多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七个时期,每个时期都选有重点作家作品,因而能够反映出历代散文发展的概况,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几乎可与《昭明文选》、《唐诗三百首》相媲美。本书目的在于“正蒙养而裨后学”(吴兴祚序),每篇文章的中间和末尾,都随有精当的评注和分析;其中对文章特点的分析,尤其精辟,富有启发性,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义和把握章法。编成后风行海内,成为历代读者学习古代散文、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范本。但此书亦有失当之处,如先秦文未选诸子,汉文未选《汉书》,因而不能反映中国散文发展的全貌。有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版本,中华书局1959年版本,后又有多种白话译注本。

奇门遁甲元灵经

奇门遁甲元灵经

遁甲之说,论者谓始于黄帝,删于吕望、张良。汉以前往往散见于他书,至于《隋书?;艺文志》始有专书一十三卷,唐益倍之。《后汉?;张衡传》郑元既注九宫之说,而《南齐?;高帝本纪》云:“九宫者,一逢、二内、三冲、四辅、五禽、六心、七柱、八任、九英,皆有太过不及之占。”唐会要元宗三载十月,术士苏嘉庆上言,请于京城,置九宫坛:五数而为中,戴九履一,右七左三,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武宗会昌二年正月,左仆射王起等奏,按黄帝《九宫经》及萧吉《五行大义》所谓“一宫天蓬卦坎行水方白”者,与今奇门之言星无异。

静思集

静思集

元诗别集。10卷。郭钰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明洪武二年(1369)庐陵罗大已序,明嘉靖四十年(1561)罗洪先序。罗大已就是为杨允孚《滦京杂咏》写跋语的人,《静思集》中关于杨允孚的诗作很多。罗大已在序中评郭钰诗“题无泛作,必有关涉;章无羡句,必有警发”,并称郭钰有经济、能自守。据罗洪先序,本集为郭钰后裔郭廷昭编次付梓。卷1为歌行,卷2为五言古诗,卷3—5为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9为七言律诗,卷10为五、七言长律(各1首)、五六七言绝句、词及铭(各1篇)。《四库全书总目》对本集的编次提出了批评,认为“廷昭等不知编次之法,前后舛错,殊无义例”,这个意见是有根据的。郭钰身处江山易代之际,转侧兵戈,流离失所,亲眼目睹时事危机之状,然而,无论国事还是自身的命运他都无法左右,所以,他的诗基调悲凄沉郁,读之使人心情沉重,颇具感染力。《静思集》传本比较少见,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数种清抄善本传世。

八大灵塔梵赞

八大灵塔梵赞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梵语,无华言。

中观论

中观论

Mady&amacronmaka-ś&amacron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鸠摩罗什译。为古来三论之一,极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品,现藏中阿僧佉释,瞿昙般若译之顺中论,二卷。分别照明菩萨释,波罗颇迦罗译之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安慧释,惟净等译之大乘中观释论,九卷,皆为龙树中论之异出。西藏亦有中观学派之二系统,则此论为学者所珍重,不待言矣。

银色女经

银色女经

佛说银色女经,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佛说于过去为银色女救他之事。与佛说前世三转经同。事迹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