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
作者:周予同
当代中国经学史家周予同研治经学史主要论著选集。朱维铮编选。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专著4部 (《经今古文学》、《朱熹》、《群经概论》、《孔子》) ,论文 杂著33篇。解释了 “经今文” 和“经古文” 的含义,分析了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背景和实质。考察了纬书的起源、变迁及其与今古文学的关系。把经学划分为 “西汉今文派” ,“东汉古文派” ,“宋学”等3大派。对于宋学的主要代表朱熹的生平、哲学、经学、著述以及朱学之传授做了系统地阐述。对于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的生平、家世、著述、本体论、道德哲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于怎样治经,治经与治史的关系,儒家之精神,均有深刻地说明。认为现存 “六经” 无疑经过孔子整理,今文学者把 “五经”看作孔子的“致治之术” ,古文学者则把 “六经” 看作孔子整理古代史料之书。在《经今古文学》重印后记中周予同自己宣布 “是比较倾向今文的”。解放后作者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史。在《中国经学史的研究任务》一文中认为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部门。研究经学史能够深刻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
章节列表
升序↑周予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红色骑兵军
苏联系列短篇小说。1926年出版。作者伊·埃· 巴别尔 (ИссакЭммануилович Бабель,1894—1941),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犹太人家庭,毕业于敖德萨商业专科学校。1916年在高尔基主编的《编年史》丛刊上首次发表了两个短篇。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骑兵军》和《敖德萨的故事》,电影脚本《漫游的星星》,剧本《晚霞》和《玛丽娅》,短篇小说《觉醒》等。本书包括34个独立成篇的短篇小说。各篇都以“我”为故事叙述人,虽然没有贯串始终的情节线索,但人物、事件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整体。比较重要的短篇有《盐》、《一封家信》、《多尔古绍夫之死》、《一匹马的故事》、《骑兵连长特罗诺夫》等。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布琼尼第一骑兵军的战斗生活,既插写了骑兵军所经历的光辉道路,歌颂革命的忠诚保卫者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不朽功勋,又如实地反映了哥萨克骑兵自由散漫、纪律松弛、酗酒、斗殴、甚至杀戮和掠夺的情况。作品对红军战士的描写,常常把革命理智、义务感同任性、放荡,把革命人道同恣意杀戮,把温柔关怀同粗暴野蛮糅合在一起,用人物行为自身的矛盾揭示其性格的多重组合,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中造成独特的艺术效果。《骑兵军》问世之初就被译成20种文字,影响至今不衰。
珞琭子赋注
二卷。按钱曾 《读书敏求记》称《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二卷,李同、王廷光、释昙莹、徐子平四家注解。考《永乐大典》所载共有二本,一为徐子平注,一即此本,而独题释昙莹之名,但李同、王廷光之说也悉存。可能钱曾之本是后人辑四家之说合为一书,所以题名互异,也可能释昙莹采李、王二家之注附以己说,故同列二家之名。释昙莹所注往往以命理附合《易》理,似不及徐子平注明白切实。但如所列王廷光 “命限”一条颇为精确,释昙莹自论“孤虚”一条亦有可采择。此书上卷三家之注并载,下卷则释昙莹之注为多。又释昙莹自序以李同、郑潾并称,而卷中并无郑潾一语,疑是传写脱佚,或者是《永乐大典》有所删节。王廷光、李同二人生平事迹皆不可考。释昙莹以谈《易》名于一时,洪迈《容斋随笔》称其为 “易僧”,可见其以《易》理言命理是本于此书。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四库全书》 本等。
永乐百问
永乐百问,是古代相书之一。该书是明朝永乐皇帝因喜好相学,与相学名家袁柳庄先生所作问答,上自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尽及。此书为相学珍品,世上少传,乃相学爱好者必备之宝。
清文宗实录选辑
本书(一册六八面四○、八○○字)选自「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咸豊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八五○~六一)中,内有咸豊三年太平天国事变,外有八年英法联军入侵之役。当时台湾所受内战影响甚少,而在外患方面却已启外人觊觎之渐。道光三十年,有英人欲往鸡笼采煤并有「福建港口亏折甚多,思换台湾作为港口」一议之纪载,即为后来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开辟台湾口岸之张本。此外,则有咸豊二年洪纪及三年林恭等事变发生。因所纪无多,本书选辑尺度略见放宽。
贤者五福德经
高丽藏作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一卷,西晋白法祖译。说贤者说法得五种之福德。
大乘造像功德经
梵名Tatha^gata -pratibimba-pratis!t!ha^nus/am!sa^ 。凡二卷。唐代提云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叙述优陀延王造立佛像之因缘及其功德。本经译于武周天授二年(691)之大周东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五以本经与东晋所译(译者不详)之‘造立形像福报经’为同本异译,缘山三大藏总目录卷上则谓此说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