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概论
作者:钱基博章节列表
升序↑- 序言[1]
- 作者录
- 一 夏曾祐《孔子学说》
- 二 梁任公《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 三 章太炎《中国文学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
- 四 章太炎《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 五 胡适之《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 六 胡适之《研究国故的方法》
- 七 刘叔雅《怎样叫做中西学术之沟通》
- 八 陈蘧庵《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
- 九 陈启天《中国古代名学论略》
- 一〇 抗父《最近二十年间中国旧学之进步》
- 一一 江亢虎《中国文化及于西方之影响》
- 一二 钱基博《某社存古小学教学意见书》
- 一三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
- 一四 清龚定庵《六经正名》
- 一五 清魏默深《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序》
- 一六 清胡竹村《诂经文钞序》
- 一七 清陈恭甫《经郛条例》
- 一八 钱基博《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 一九 清钱莘楣《十驾斋养新录》论古书音读三则
- 二〇 清陈恭甫《汉读举例》
- 二一 章太炎《中国文字略说》
- 二二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 二三 梁任公《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
- 二四 江易园《古今音异读表序》
- 二五 金可庄《声音学听讲录》
- 二六 钱基博《吴江沈颍若先生〈文字源流〉后序》
- 二七 清龚定庵《古史钩沉论二》
- 二八 梁任公《五千年史势鸟瞰》
- 二九 梁任公《历史统计学》
- 三〇 柳翼谋《正史之史料》
- 三一 夏曾祐《周秦之际之学派》
- 三二 章太炎《论诸子的大概》
- 三三 胡适之《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 三四 柳翼谋《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
- 三五 江山渊《论子部之沿革兴废》
- 三六 江山渊《论九流之名称》
- 三七 江山渊《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猜你喜欢的书
全上古三代文
《全上古三代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6卷。其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论画十则
画论,清王原祁撰。六法古人论之详矣,但恐后学拘局成见,未发心裁。疑义意揣,翻成邪僻。今将经营位置笔墨设色大意,就先奉常所传及愚见言之。以识甘苦。后有所得,当随笔录出。
耳书
笔记小说集。清佟世思(1651—1692)撰,参见附录小传。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年 (1681) 前后。一卷,内分人、物、神、异四类。有康熙间《与梅堂遗集》本、民国间《辽海丛书》本等。据自序可知,作者青年时代曾随其父佟国正 (官至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宦迹半天下”,耳闻目染,将各地传闻佚事、神怪故事随笔记载而成此书。文多简短,略记大概,但因作者能文,虽仅寥寥数语,常能撮其要而传其神。
双凤奇缘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80回。全名《昭君和番双凤奇缘传》。无名氏撰;题作“雪樵主人”。有嘉庆间坊刊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维扬二酉堂刊本,卷首均有绣像;另有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宝善书局石印本。该书写汉王与昭君(王嫱)、赛昭君的悲喜爱情故事。越州太守之女王嫱字昭君,才貌双绝,于中秋夜梦入皇宫。汉王也于此时梦见昭君,醒来即命丞相毛延寿到越州访取昭君。毛贪财索贿未遂,即私将昭君画像点上“伤夫滴泪痣”以疑汉王,结果行贿万金的鲁员外之女得选西宫。奸相与鲁妃共进谗言,将昭君打入冷宫。昭君常借琵琶抒发幽怨,得林皇后为她澄清冤情,得见汉王,惩治奸佞,昭君当了西宫宠妃。但奸相毛延寿却潜逃番邦,挑拨单于大举兴兵中原,要索取昭君为“阏氏”(单于王后)。汉王兵败,不得已方命昭君和番。16年后,昭君纵身河水,尸回中原。汉王思念昭君之情未断,又纳昭君之妹赛昭君以续奇缘。单于复兴兵来犯,汉王亲征,赛昭君用九姑仙女传授的武功打败番兵,既保住了汉王江山,又为昭君雪怨报仇。王嫱本实有其人。《汉书·元帝纪》有“赠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汉书·匈奴传》亦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的记载。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则增加了画工毛延寿的故事;元杂剧《汉宫秋》又写成元帝、昭君缠绵爱情的悲剧。该书则在悲剧之后,杜撰出了“赛昭君”加上一条喜剧的尾巴。小说从昭君梦幻开始、以昭君显神结束,完全失去历史的真实,成为一部合乎市民口味的言情小说。
丁鹤年集
元诗别集。4卷。丁鹤年撰。《四库全书》曾据直隶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唯仅1卷。本集另有别本,题为《丁孝子集》3卷。本集为黄丕烈旧藏的明初刻本(黄跋认为是元刻本),曾刊入《琳琅秘室丛书》,并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卷首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戴良序。卷1为《海巢集》,并注明:“海滨避兵时所作”。本卷署“门人四明戴稷编次”。卷2为《哀思集》,亦注“海滨避兵时所作”。卷3为《方外集》,所收入的是与僧、道唱和之作。卷4为《续集》、注明:“兵后还武昌所作”。所谓“兵后还武昌”,系指明初他回归武昌守制于父亲坟园,所以此书肯定编成,刊刻于明代卷后附录有丁鹤年的哥哥吉雅谟丁、爱理沙,表兄吴善的诗。附录后有释至仁的跋,跋云:“太学生戴习,录其师鹤年先生诗,曰《海巢集》者,请题其后。鹤年,予友也。其诗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焉。”可知此跋专为卷1《海巢集》作,但戴稷却作戴习。各种版本的丁鹤年集收入的诗并不一致,所附吉雅谟丁3人的诗,数量也不一样,但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编排上看,本集都是丁鹤年集中较好的本子。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三卷,余函,大正二一六三。前有本寂撰雕入唐四家请来录序,即以下四目,大正不载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