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志
作者:王念孙
清人王念孙撰。嘉庆十七年后陆续刊行,道光十一年甫毕。八十二卷。收入史、子、集部十种书的研究成果(经部收入《经义述闻》),即:《逸周书》四卷,《战国策》三卷,《史记》六卷,《汉书》十六卷,《管子》十二卷,《晏子春秋》二卷,《墨子》六卷,《荀子》八卷另补遗一卷,《淮南内篇》二十二卷另补遗一卷,《汉隶拾遗》一卷。王氏殁后,其子王引之检其手订遗稿二百六十馀条,于道光十二年刻成馀编二卷,收入有关《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子》、《法言》、《楚辞》、《文选》等八种古籍的杂志。全书校勘比重较大,其次为释解词句、句读。充分运用古音、文字、训诂、语法、修辞等知识,使用本证、旁证、推理等方法,校读原文,纠弹旧注,使许多千年疑滞得以解决,识见卓绝,凌越前人。如《战国策杂志》“触讋、揖之”条,考证“讋”系龍言二字误合,当为“龍”,“揖”乃“胥”字隶讹又加偏旁之误,当为“胥”,均被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所证实。于《淮南子》用力最勤,在《读淮南子杂志书后》中将错讹归为“传写讹脱”、“冯(憑)意妄改”两类,条分缕析致误原因、表现、后果。有王氏家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家刻本影印,新附条目索引。
章节列表
升序↑- 逸周書弟一
- 逸周書弟二
- 逸周書弟三
- 逸周書弟四
- 戰國策弟一
- 戰國策弟二
- 戰國策弟三
- 讀史記雜志序
- 史記弟一
- 史記弟二
- 史記弟三
- 史記弟四
- 史記弟五
- 史記弟六
- 漢書弟一
- 漢書弟二
- 漢書弟三
- 漢書弟四
- 漢書弟五
- 漢書弟六
- 漢書弟七
- 漢書弟八
- 漢書弟九
- 漢書弟十
- 漢書弟十一
- 漢書弟十二
- 漢書弟十三
- 漢書弟十四
- 漢書弟十五
- 漢書弟十六
- 管子弟一
- 管子弟二
- 管子弟三
- 管子弟四
- 管子弟五
- 管子弟六
- 管子弟七
- 管子弟八
- 管子弟九
- 管子弟十
- 管子弟十一
- 管子弟十二
- 讀晏子春秋雜志序
- 晏子春秋弟一
- 晏子春秋弟二
- 讀墨子雜志序
- 墨子弟一
- 墨子弟二
- 墨子弟三
- 墨子弟四
- 荀子弟一
- 荀子弟二
- 荀子弟三
- 荀子弟四
- 荀子弟五
- 荀子弟六
- 荀子弟七
- 荀子弟八
- 淮南内篇弟一
- 淮南内篇弟二
- 淮南内篇弟三
- 淮南内篇弟四
- 淮南内篇弟五
- 淮南内篇弟六
- 淮南内篇弟七
- 淮南内篇弟八
- 淮南内篇弟九
- 淮南内篇弟十
- 淮南内篇弟十一
- 淮南内篇弟十二
- 淮南内篇弟十三
- 淮南内篇弟十四
- 淮南内篇弟十五
- 淮南内篇弟十六
- 淮南内篇弟十七
- 淮南内篇弟十八
- 淮南内篇弟十九
- 淮南内篇弟廿
- 淮南内篇弟廿一
- 淮南内篇弟廿二
- 顧校《淮南子》各條
- 《淮南子》宋本未誤者各條
- 《淮南子》宋本之異者各條
- 漢隷拾遺序
- 漢隷拾遺
- 讀書雜志餘編上
- 讀書雜志餘編下
王念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龙榆生学术论文集
本书收录龙榆生学术论文44篇。其中31篇已见于《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本次收录皆据论文原始出处予以重新校订。另据各类期刊及手稿,增补论文13篇,两者裒为一集。以论文发表时间(讲义以刊印时间、未刊手稿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以观龙氏治学之全貌。 《论文集》仅收词学论文,本编则包含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文献学和歌词学等各学科领域论文,展现了龙榆生先生更为广阔的学术天地。其中既有《诗教复兴论》、《读词随笔》、《古籍的标点和校勘》等已刊论文,也有如《稼轩先生年谱》、《最近二十五年之词坛概况》、《词曲概说》等稀见文献,还有珍贵的未刊手稿,如《骈文杂话》和《介绍文学遗产的方式问题》。此外,如《填词与选调》一文本已收入《论文集》,本编根据相关文献考证出作者撰有另一篇同题论文,两者若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其中有趣而特殊的学术意义及价值,故而增入。
隐忧续记
浙江杭州林西藩著。南京图书馆藏稿本,1卷。起咸丰十一年十一月,止同治三年。太平军二克杭州时,作者适在城中,后去宁波,并在太平军中供事。内中记太平军在浙江的情形,以及中、法反动武装联合镇压太平军事。多为其亲见,有较大参考价值。
双溪杂记
《双溪杂记》是杂记见闻的一部书,记载的都是朝廷中的故事。对于宏治以前的记事,真实性较强,足可以与正史相参照,即便是是非的评断取舍,亦不十分乖谬。到了正嘉之间的记事,就有些任凭私见,多有污蔑之处,不可据以考实了。有《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
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本书是贺麟先生对从188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界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哲学的介绍与引入,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扬。在这个大背景下,贺麟先生介绍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等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民国学者的学术造诣与学术水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西方哲学的绍述与融会”“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三章,从新心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约五十年时间中国接受西方哲学影响,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下编则深入探讨了“知行”学说问题。
毗沙门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
大乘同性经
全称《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亦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佛教经典。北周阇那耶舍译。二卷。“同性”,梵文abhisamaya的意译,亦译作“证契”,即契入大乘教理之意。本经论述了众生之实相、众生界之无尽及菩提、世谛法等教理,并列举了菩萨十地。异译本有唐地婆诃罗译《证契大乘经》二卷。两种译本均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