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之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李怀州集
隋代诗文别集。李德林撰。李德林字公辅,曾任怀州刺史。据《隋书》本传,李德林“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亡失,见(现)五十卷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李德林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至宋,亡佚。今存明人辑本,有张燮《七十二家集》本《李怀州集》2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李怀州集》1卷。张溥本自张燮本出,凡收录文15篇、诗6首。又,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今人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收录李德林诗文较前为备。
太上老君内观经
太上老君述修道则修心,劝人内观己所生、因缘运会及六识起六欲,以清静其心。《云笈七签》卷17全录此经。作者不详。今人考其大约出于唐初。经文借太上老君之口说明心为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心就是神,变化不测,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而流浪生死沉沦恶道都由于心妄想染著,因此当内观己身以澄其心。经文要人做到虚心、无心、定心、安心、静心、清心、净心;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
隋炀帝艳史
明代长篇白话小说《隋炀帝艳史》全名《新绣全像通俗演义隋炀艳史》,一名《风流天子传》。明齐东野人撰。关于作者的真实姓名、生平不详。鲁迅先生认为齐东野人即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许多学者认为其论据不足,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有明代人瑞堂刊本,卷首有痴子序,崇祯辛未槜李友人委蛇居士题词,崇祯辛未野史主人自序,有精图14幅,凡例数则和主要人物表,题“齐东野人编演”,“不经先生批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出版。全书八卷四十回,以隋炀帝荒淫放荡的一生为主线,叙述隋王朝败亡的历史。隋炀帝杨广系文帝杨坚之子,他聪明敏慧,然而生性贪婪,喜好权术。为谋夺太子储位,内宫伪装孝顺,讨好文帝和独孤后;外廷则结交权臣杨素图谋不轨。文帝病重卧床之际,他迫不及待地遣张衡入侍,弑父自立,调戏庶母宣华夫人,秽乱宫中。
湘绮楼词钞
近代词集。1卷。王闿运著。1917年秋家刻本,线装1册。收词57首,附唱和词3首。其词以抒写个人悲愁见长,充满时代的失落感。名篇如[摸鱼儿]《庚午题岳阳楼用稼轩韵》、[长亭怨]《沙市晴望》、[辘轳金井]《废圃寻春见樱桃花感赋》等,皆传诵一时。闿运以诗文见称于时,群推为湖湘派领袖,词亦别有风格。论者谓“闿运经术与诗,颇滋物议,其词独抗高调,语欲惊人。往往凌纸怪发,精光逼人。次亦警练绵密,不作凡语”(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戒品》,亦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梵网菩萨戒经》、《梵网经菩萨心地品》、《梵网经菩萨戒》、《菩萨戒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二卷。据说梵文原本有一百二十卷(一说一百十二卷,或三百卷)、六十一品,罗什仅译出关于菩萨阶位与戒律的第十品。大乘佛教戒律著作。上卷主要叙述菩萨阶位的四十法门,包括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第三十心及体性平等地等菩萨十地。下卷主要叙述大乘菩萨应遵守的十重戒、四十八轻戒。被认为是大乘菩萨戒的基本经典。有较为浓厚的中国伦理色彩。多处强调孝道,谓释迦牟尼最初制定的菩萨戒为“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故有人认为此经乃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之伪经。据说此经译出后即有道融、昙影等三百人受持此戒,慧融写三千部以资流传。注疏有智顗、法藏、知周、法铣等十余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二十八药叉大将名号
二十八药叉大将名号,一卷,唐不空译,日本弥伊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