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

作者:钱穆
国学概论

现代钱穆著。讲述中国两千多年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著作,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前八章专言经子,内容包括孔子与六经、先秦诸子、秦之焚书坑儒、两汉经学今古文之争、晚汉之新思潮、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典翻译、宋明理学等,扼要叙述上自春秋孔子,下至晚明心学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及其变迁轨迹。第九章专论清代考证学。将清代学术分成清初诸儒之学、乾嘉考据之学和晚清今文经学三个阶段,反对把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笼统地概括为考证学。在论吴学、皖学的治学风格时,称“吴学务反宋,而转陷尊古。皖学初本阐宋,后乃为诤宋。吴以革命始得承统,皖以承统始而达革命”。最后一章为最近期之学术思想,叙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科玄之争、戴季陶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等。收入台湾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

猜你喜欢的书

儿子与情人

儿子与情人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的半自传体作品。小说围绕矿工毛瑞尔一家展开。保罗的母亲格特鲁德与保罗之父毛瑞尔婚后不久,毛瑞尔就变成了一个酒鬼,格特鲁德憎恶他,于是把全部爱情转向儿子。她原来最喜爱大儿子威廉,后来威廉去伦敦工作,并在伦敦病故,她就把全部感情寄托在二儿子保罗身上。保罗16岁时认识了女友米丽安。她鼓励保罗在工厂工作之余作画,并与保罗同学法语,两人情感日益加深,但是保罗的母亲不喜欢米丽安,要保罗放弃她。同时,米丽安由于受到严格的宗教观念的影响,将爱情的任何热烈表示都看作是不轨与低下,只追求精神上的恋爱,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保罗与米丽安的关系终于破裂。几年之后,保罗为了摆脱母亲在精神上对他的控制和米丽安给他的感情上的打击,他认识了女工克莱拉。这时漂亮的克莱拉已与丈夫分居,不久她就成了保罗的情妇。他们的关系虽然充满了火热的感情,但缺乏精神上的理解,保罗觉得单纯的肉体满足也不能给他带来长远的欢乐。他无法找到使精神与肉体统一起来的爱情,因而又陷入了精神的矛盾。保罗的母亲患了癌症。一天他去医院看望母亲,发现患了伤寒症的克莱拉的丈夫道斯也在那里。保罗出于对道斯的同情,说服了克莱拉,使他们夫妇重归和好。母亲去世后,保罗孤独一人,茫然不知所惜。通向未来生活的途径究竟在哪里?他依然不得而知。最后,经过长期的内心斗争,他以新的勇气投入了新的生活。

故园情

故园情

散文集。唐鲁孙著。1978年11月台北时报出版公司初版。本书除“小引”外,收入《北洋时代的一页“官场现形记”》、《紫禁城的小掌故拾零》、《舞琐》等52篇作品。描写的内容可分为两部份:第一部份是民俗传说,宫廷掌故,名人趣事,旧日社会和景物的忆述。第二部分是谈中国吃喝的饮食艺术和文化。

达摩洗髓易筋经

达摩洗髓易筋经

本书分原理源流、功法、辅助功法及附录功法三篇。洗髓易筋经内容丰富,熔释、道、儒三家之说于一炉,赅性命双修,内外兼备,刚柔相济于一法。对此功法如能勤而习之,恒而持之,锲而不舍,气功功力和气功境界,必能由浅入深,由低而高。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固然可期。《达摩洗髓易筋经》,原作周守儒, 少林空悟禅师嫡传。原书约十万字,插图五百多辐。除洗髓易筋经外,还收集了洗髓易筋经支流功法,为十二大劲、韦驮十二劲、操腹九冲图、立八段锦和坐十二段锦。【暂缺第三篇,末尾附pdf图片版下载】

类证活人书

类证活人书

二十二卷。宋朱肱撰。朱肱精研 《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 (1107)撰成此书,原称《南阳活人书》 (概因张机曾居南阳,而华佗称 《伤寒论》 为“活人书”,故名),又名 《无求子伤寒百问》、《无求子伤寒活人书》、《无求子伤寒类证活人书》。原书二十卷,后作者重校为十八卷。后世代有增加,至明吴勉学刊本析二十卷本为二十一卷,并附释音辨误药性诸篇及伤寒十劝等为一卷,共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一论经络、切脉、表里、阴阳等,并剖述各类伤寒之症;卷十二至卷十五载《伤寒论》诸方辨析;卷十六至卷十八辑各家伤寒治方; 卷十九至卷二十一为妇儿伤寒诸证及疮疹医方;卷二十二为释音辨误药性及李子健伤寒十劝。作者根据《伤寒论》的经络说提出三阴三阳六经病机说,并且提出辨识六经为病的证侯指证,补充了六经脉侯,打开了后世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思路,并对后世立六经提纲证开辟先路。作者还提出了七表阳、八里阴的脉象分类,即:浮、芤、滑、实、弦、紧、洪为表为阳,迟、缓、微、涩、沉、伏、濡、弱为里为阴。这种分类成为后世论脉象分类的先驱与基础。作者特别强调病症的鉴别诊断,认为:“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而处病不差矣。”通过辨病而辨证,区分寒温异旨,对后世颇有启发。作者主张以方类证,遣方用药应方证相合,将药合病,灵活加减,不可执方疗病。这又是一个创见。作者研究《伤寒论》,但并不迷信,认为此书不能包罗万象,百灵百应,所以又从他书摘取有效之方,以为补充。同时注意妇、儿体质特点,提出遣方用药应特别慎重。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评价:“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可见此书极为后世医家所重。

道德经精义

道德经精义

以道家内丹功法注解《老子》的代表性著作。清代黄裳撰。按《老子》八十一章,逐章为注。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尤以其融儒入道,而能凿空无痕;因道弘儒,而能浑全一体。明道修德,可端天下之风尚;养心养气,足正万世之人心。本人道以明仙道,字字金科玉律;体圣学以阐玄学,言言口诀心传。深入浅出,亲切平实。诚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华阳汪氏养性斋刊本、南京红十字会道院精刊本等。1960年萧天石重刊于台北时,易名为《道德经精义》。

胤祯外传

胤祯外传

胤祯,康熙第四子。少年无赖,好饮酒击剑,不见悦于康熙。出亡在外,所交多剑客力士。结兄弟十三人,其长者为某僧,技尤高妙,骁勇绝伦。能练剑为丸,藏脑海中,用则自口吐出,矢矫如长虹,杀人于百里之外,号称万人敌。次者能练剑如芥,藏于指甲缝,用时掷于空中,当者披靡。胤祯亦习其术。康熙晚年病笃,胤桢偕剑客数人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