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

哲学史著,12篇,为胡适早期撰写的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于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国后,经过一年的修改,于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定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作者采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体系、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把孔子、儒家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同先秦诸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评论,破除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和神秘色彩,有开创性的影响。第一篇《导言》,论述“哲学”、“哲学史”的定义,研究哲学史的目的,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中国哲学史的分期和整理史料的方法等。二篇至十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十二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认为评价一家学说的价值标准,是看“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如何。胡适以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在当时的确是“面目一新”的印象。蔡元培指出,本书以“平等的眼光”评判先秦时代各派思想,把孔子与诸子平列起来,打破了孔学的独尊地位。此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

猜你喜欢的书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道教书名。原题“东方朔撰”,乃依托,盖出于魏晋时之古道书。一卷。此书叙述道教灵山五岳(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四山(青城山、庐山、霍山、潜山)之形胜灵迹。仿山水上下曲折之状绘制成图。谓有此真形图,则入山不迷,可避兵灾毒害。并有道士入山书佩符图之法。收入《道藏》第197册。

蓝涧集

蓝涧集

诗别集。六卷。明蓝智著。今存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刻本,卷内题:“方外友生上清道士程嗣祖芳远编集。”集前有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张昶序,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间张矩、蒋易序。在张昶序后有“时永乐元年癸未孟春蓝山书舍刊”牌记,在张矩序后又有“嘉靖丙戌孟冬榖旦山涧六世孙可轩、蓝鉏等重刊”字样。此集收诗五百馀首,是蓝涧诗作收罗较完备的版本。但清四库馆臣未见此本,收入《四库全书》的《蓝涧集》是《永乐大典》辑本,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蓝涧诗)惟《永乐大典》各韵中所收尚夥,搜辑裒缀,共得古今诗三百馀首,虽篇什不及《蓝山集》之富,而大略已见,谨以类编次,厘为六卷,俾其兄弟著作,均不致泯没于世矣。”以嘉靖本与《永乐大典》辑本相比较,嘉靖本多出诗作一百五十馀首。蓝仁、蓝智诗,选家时有参错之处,有时已很难辨析清楚。今常见者有影印《四库全书》本及清宣宗道光(1821—1850)、文宗咸丰(1851—1861)间其裔孙蓝鼎雯刻本。

佛性观修善法

佛性观修善法

一卷,中国佛教典籍。三阶教创始人信行撰。 本文献是三阶教的重要着作。未为历代経录所着录,亦未为历代大藏経所收。关於《佛性观修善法》的内容与研究,可参见拙作《〈佛性观修善法〉的基础研究》(载木村清孝博士还历记念论集《东亚佛教的形成与展开》,2002年,春秋社)。 现知在敦煌遗书中保存该文献写本两件,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北敦07879号(制79,缩微胶卷8386号)与北敦14802号(新1002)。北敦07879号首残尾存,尾题作「□□观修善法」,尾题的前两字脱落。北敦14802号从中部起抄写《佛性观修善法》这一文献,存有首题,但文本尾残。将两号相互对照,北敦14802号所存为该文献的前部分,而北敦07879号所存为该文献的後部分。两者约有2600字相互重复。由此可以将两个写本合并而复原《佛性观修善法》的全文。复原後,全文约有一万余字。并可补足北敦07879号尾题所残两字,恢复为「佛性观修善法」。 前此,业露华已将北敦14802号整理录文,发表在《藏外佛教文献》第四辑上。所以在此仅将北敦07879号整理录文。与北敦14802号重复的部分,参校该号及业录文。

无明罗刹集

无明罗刹集

无明罗刹集,三卷,失译人名附秦录。

圆觉经析义疏

圆觉经析义疏

圆觉经析义疏,四卷,通理述,心兴较订。

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阎罗王五天使者经

刘宋沙门释慧简译,即中阿含天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