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

作者:刘咸炘
目录学

《目录学》是刘咸炘在四川教授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该书分著录、存佚、真伪、名目、篇卷、部类、互著别裁、次第、题解、版本、校勘、格式、文字、末论共 14 篇,是较为完整的目录学讲章。刘咸炘提出 “明统知类” 的目录学观,主张重新整理四部,强调目录学在揭示学术统系和类别关系方面的重要性,拓展了目录学的研究范畴和功能。他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学、道家思想以及章学诚等传统目录学家的影响,又积极了解西方目录学思想,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条平衡发展的道路。咸炘的目录学研究贯通了从刘向、刘歆父子开始直至清末的目录学史研究,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重要的目录学文献及郑樵、章学诚等人对目录学、校雠学的观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辨,从部次流别以辨体知类,归于以六艺统群书、以道统学,对整个中国目录学史的发展、衍变做了爬梳和总结,提出了很多不同于既往陈说的新观点。

章节列表

升序↑

刘咸炘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春潮

春潮

《春潮》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写于1871年。小说以作者的一段真实经历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俄国的“多余人”的看法。《春潮》没有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从情节看似乎只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其篇幅与作者的长篇小说相差无几,但屠格涅夫却称其为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名叫杰玛,是个既美丽、文静又坚强、果断的姑娘。先前在她母亲的主持下与一个名叫克吕贝尔的青年定了婚。然而,当她后来发觉未婚夫是个虚伪、自私和地道的市侩后,断然拒绝与他结婚。她的母亲莱诺雷太太知道女儿不肯结婚,生怕以后他们家的生活没有依靠,痛哭流涕,再三劝女儿改变主意,都遭到女儿的坚决拒绝。杰玛断然拒绝与克吕贝尔结婚,却爱上了俄国青年萨宁。萨宁不仅真诚、果敢地救助了她的弟弟,而且还在一次出游时,勇敢地斥责了几个德国军人对杰玛的调戏,维护了姑娘的尊严。杰玛爱上的俄国贵族青年萨宁,就是屠格涅夫自我形象的再现。萨宁为了与杰玛完婚去借钱,却被玛丽娅——一个百无聊赖、饱食终日并以极端享乐为目的贵妇人拉下水,从而终结了他与杰玛的感情。三十年后的萨宁决定把自己当年和杰玛的定情信物送给杰玛的女儿作为结婚礼物,同时自己也开始新的生活。

牛天赐传

牛天赐传

老舍著。1936年出版。牛天赐一出身就被父母抛弃,把他丢在商人牛老者的店铺门口。牛老者夫妇年迈无子,发现门口丢弃的男孩时,高兴地抱回家去,认为是天赐给的,取名为牛天赐。作品写了牛天赐出生以来二十年的经历。作者说:“这是个小资产阶级的小英雄的传记。”目的是想从家庭教育角度探索市民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牛天赐在家中接受三种教育。养父牛老者是个老实本份的商人,牛天赐从他身上理解了金钱的作用和意义。养母牛太太望子成龙心切,以“天官赐福”为儿子命名,从小给他灌输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教育。男仆四虎为人机灵、善良,深明世事,又有在艰难中挣扎生活的能力。而天赐则是娇娇公子,在牛老者死后,天赐对经商一窍不通,只会跟着四虎上街去卖梨。作者通过四虎与天赐的对比,对牛老者夫妇的市民家庭教育作了否定与批判。作品还写牛老者的破产过程。牛老者所采用的旧式商业经营方法在与新式商人竞争中不断失败,加以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最后终于破产,从中反映了商业竞争中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了旧中国腐败政治,表现了作者对民族商业破产的同情。

宦门子弟错立身

宦门子弟错立身

南戏剧本。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才人新编。该剧讲述的是河南同知完颜永康之子完颜寿马因沉迷戏剧艺术,与山东东平府散乐年轻女演员王金榜发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故事。才情过人的完颜寿马,在和王金榜的相恋中,摆脱了人生迷惘,借助戏剧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他不顾双方家族门第的巨大反差,冲破了父亲的阻挠,一路艰辛,跋山涉水,只身追寻王金榜的家庭戏班,从河南一直赶到山东。当他以叫化子的形象与王金榜再度相遇后,他以领异标新的艺术思想和超乎寻常的艺术造诣,经过王金榜父亲的严格考试和艰苦卓绝的实习过程,终于由一个宦门之后蜕变为出色的表演艺术家。思念儿子的完颜永康在廉政访察的路上与儿子儿媳不期而遇,在观看他们的表演时,不仅被二人出色的艺术创造所打动,而且从中获取了反腐败的灵感和动力,经过一番历练,最终接纳了眼前的事实,阖家团圆。讴歌了一曲女真族皇亲与汉族艺人和亲的民族团结之歌。

清朝前纪

清朝前纪

又称《满洲开国史》。近人孟森编纂。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记载了满族兴起的历史。共13篇。其内容“既为明史所削而不存,又为清史所讳而不著。则此一编,正为明、清两史补其共同之缺也。”是研究清朝前期历史的重要资料。记述满族入关以前至明末天启七年(1627)即努尔哈赤死(死于1626)为止数十年间的史事,包括部族变动、世系形成与发展等情况。考核比较翔实。

曾文正公年谱

曾文正公年谱

清黎庶昌编,李翰章审订。十二卷。附于《曾文正公全集》。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印刊。是谱记嘉庆十六年(1811)至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生平。谱内引用大量奏稿详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办洋务、处理教案等情况。系据曾氏遗稿、日记及所见所闻厘订而成。始于嘉庆十六年 (1811),迄于同治十一年 (1872)。是研究曾氏生平言行的第一手资料。1986年岳麓书社易名为《曾国藩年谱》再次刊行。有光绪二年(1876)刊本。

东溪日谈录

东溪日谈录

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於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谈二卷,儒正谈一卷,文词谈一卷,异端谈一卷,辟异谈一卷。《广西通志》载其著《日谈录》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论薛河东之学。今考儒正,即此书之第十五卷,非别有《儒正篇》也。前有吕景蒙序,谓书刻於嘉靖丁酉。而此本乃系传写。或其版已佚,后人录存之欤?琦为人以端直谨厚,见重乡里,其书亦一本濂、洛之说。不失醇正。盖河东之学虽或失之拘谨,而笃实近理,故数传之后,尚能恪守师说,不至放言无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