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论
作者:钱基博章节列表
升序↑- 序言[1]
- 作者录
- 一 魏文帝《典论·论文》
- 二 梁昭明太子《文选序》
- 三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 四 宋苏子瞻《答谢民师论文书》
- 五 明苏平仲《瞽说》
- 六 明唐荆川《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
- 七 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 八 清魏善伯《伯子论文》九则
- 九 清魏凝叔《日录论文》七则
- 一〇 清侯朝宗《与任王谷论文书》
- 一一 清方望溪《古文约选》序例
- 一二 清方望溪《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 一三 清方望溪《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
- 一四 清刘海峰《论文偶记》五则
- 一五 清姚惜抱《复鲁絜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
- 一六 清方植之《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1]
- 一七 清恽子居《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 一八 清恽子居《上曹俪笙侍郎书》
- 一九 清李申耆《骈体文钞序》
- 二〇 清阮芸台《文言说》
- 二一 清梁茝林《退庵论文》两则
- 二二 清包慎伯《文谱》
- 二三 清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 二四 清包慎伯《与杨季子论文书》
- 二五 清包慎伯《再与杨季子论文书》
- 二六 清章实斋《文集》
- 二七 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 二八 清曾涤生《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
- 二九 清曾涤生《复陈右铭太守书》
- 三〇 清曾涤生《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
- 三一 清张廉卿《答吴挚父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
- 三二 清张廉卿《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书》
- 三三 清吴挚甫《与姚仲实论文书》
- 三四 清吴挚甫《与严几道论译西书书》
- 三五 清严几道译《天演论》例言
- 三六 清马眉叔《文通序》
- 三七 清马眉叔《文通例言》
- 三八 胡以鲁《论译名》
- 三九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 四〇 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 四一 梁任公《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 四二 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
- 四三 胡适之《谈新诗》
- 四四 胡适之《论短篇小说》
- 四五 胡适之《国语文法概论》
- 四六 胡步曾《中国文学改良论》
- 四七 陆步青《修辞学与语体文》
- 四八 胡寄尘《新派诗说》
- 四九 蔡观明《诗之研究》
- 五〇 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
- 五一 西谛《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
- 五二 钱基博《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猜你喜欢的书
太平花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1年9月1日至1933年3月26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三友书社1933年6月初版。收作者《自序》1篇。作品以北京黎明报旅行记者李守自在江北地区的采访活动为线索,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前半部分主要反映军阀混战、同室操戈的动乱现实,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当头,各路军队尽弃前嫌,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抗战生活。全书穿插着李守白与韩小梅和贞妹两位少女的爱情纠葛。作品中的太平花是江北安乐窝三宝的总称,一是稀世名花,二是江北地区的流行小调,三是美丽的乡姑韩小梅的别名。这里寄寓着中国人民希望和平、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作品通过“如有如无的太平花和那实实在在帝国主义者侵略的利器飞机的互相照映”,“象征着中国的情形”,其主旨是以太平花这一“国家之瑞征”来“反映国家之不太平”(《自序》)。
野老纪闻
笔记。宋王大成著。一卷。作者乃王楙之父,此书亦附录于王楙《野客丛书》之后。全书共三十九条,主要记述当时朝野名士贤达的逸闻轶事,涉及到林逋、司马光、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著名文学家的事迹,于文学、史学的研究均有所补益。
世本四种
《世本》是先秦史官的档案记录的汇编。原书已佚。作者未详。后人据各种古书征引的文字,推断本书原是周王朝分门别类保管的历史档案,由秦汉间人汇编增补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时,称本书有15篇。现知最早为本书作注的有东汉应劭、宋衷,三国宋均等。至北宋,书已完全佚亡,诸家所注亦随而散逸。南宋以来,学者搜集本书佚文,始于高似孙的辑佚。清代复有十余家,如钱大昭、洪饴孙、秦嘉谟、茆泮林、张澍、雷学淇、王谟、孙冯翼、陈其荣等辑佚。
俱舍论颂释疏
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论本。又作俱舍论颂疏论本、俱舍颂疏、俱舍论颂疏、俱舍论颂释。略称颂疏。系解释俱舍论六百行颂之作。唐代圆晖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撰者圆晖受晋州刺史贾曾之请,就俱舍论之颂,去其繁杂,针对要点,加以注释,故行文简易,颇尽其要,为研究俱舍论之重要入门书。自序(大四一·八一三中):‘课以庸虚,聊为颂释,删其枝叶,采以精华。文于广本有繁,略叙关节;义于经律有要,必尽根源。’由此以见其志。此书出于普光、法宝二疏之后,可谓俱舍论释诸家中之后来居上者,当时即盛行于两河、两京、江表、燕、齐、楚、蜀等地。本书原依据俱舍论本颂之形态,不含破我品;后由后人对破我品所引之颂作注释,追补而成第三十卷。
甘露经陀罗尼咒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以此经中有‘取水一掬,咒之七遍,散于空中,其水一渧,变成十斛甘露。一切饿鬼,并得饮之,无有乏少,皆悉饱满。’故谓之施甘露真言,亦曰十甘露咒。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
佛典注疏。唐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三国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注释书。开四门:(1)“初述教之大意”;(2)“次简经文之宗致”;(3)“举人分别”;(4)“就文解释”(缺文)。第三门又分为二:“初约三聚众生分别”、“后就四疑众生分别”。此书不见于国内诸藏,今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