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论
作者:钱基博章节列表
升序↑- 序言[1]
- 作者录
- 一 魏文帝《典论·论文》
- 二 梁昭明太子《文选序》
- 三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 四 宋苏子瞻《答谢民师论文书》
- 五 明苏平仲《瞽说》
- 六 明唐荆川《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
- 七 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 八 清魏善伯《伯子论文》九则
- 九 清魏凝叔《日录论文》七则
- 一〇 清侯朝宗《与任王谷论文书》
- 一一 清方望溪《古文约选》序例
- 一二 清方望溪《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 一三 清方望溪《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
- 一四 清刘海峰《论文偶记》五则
- 一五 清姚惜抱《复鲁絜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
- 一六 清方植之《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1]
- 一七 清恽子居《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 一八 清恽子居《上曹俪笙侍郎书》
- 一九 清李申耆《骈体文钞序》
- 二〇 清阮芸台《文言说》
- 二一 清梁茝林《退庵论文》两则
- 二二 清包慎伯《文谱》
- 二三 清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 二四 清包慎伯《与杨季子论文书》
- 二五 清包慎伯《再与杨季子论文书》
- 二六 清章实斋《文集》
- 二七 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 二八 清曾涤生《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
- 二九 清曾涤生《复陈右铭太守书》
- 三〇 清曾涤生《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
- 三一 清张廉卿《答吴挚父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
- 三二 清张廉卿《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书》
- 三三 清吴挚甫《与姚仲实论文书》
- 三四 清吴挚甫《与严几道论译西书书》
- 三五 清严几道译《天演论》例言
- 三六 清马眉叔《文通序》
- 三七 清马眉叔《文通例言》
- 三八 胡以鲁《论译名》
- 三九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 四〇 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 四一 梁任公《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 四二 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
- 四三 胡适之《谈新诗》
- 四四 胡适之《论短篇小说》
- 四五 胡适之《国语文法概论》
- 四六 胡步曾《中国文学改良论》
- 四七 陆步青《修辞学与语体文》
- 四八 胡寄尘《新派诗说》
- 四九 蔡观明《诗之研究》
- 五〇 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
- 五一 西谛《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
- 五二 钱基博《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猜你喜欢的书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共100卷,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仅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弟子全祖望、杨开沅、顾諟等人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年(1747年—1755年)补述,全祖望于逝世前一年完成,未刊刻而卒,后来底稿归鄞县卢氏抱经堂的门人卢镐(月船)保管,残本归宿愿蒋氏。宗羲六世孙黄征、七世孙黄直垕又补充为86卷,道光年间流入浙江学政陈少宗手。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梓材、冯云濠受督学何凌汉委托,整认讹钟,始成《宋元学案补遗》100卷,共补遗约有七、八百条。王梓材《宋元学案补遗》序云:“余与五桥广辑《宋元学案》之遗,凡得四十有二卷……五桥笃信好学,家有醉经阁,经史子集四部各归其伍,宋元儒文集不下百数十家,藉是以详校《学案》,无待旁借,即《补遗》之辑,亦是阁有以成也。”稿成之后存于屠用锡家中。《宋元学案》共分87个学案和2个学略(《荆公新学略》、《苏氏蜀学略》),以及2个党案(《元祐党案》﹑《庆元党案》),全书以安定、泰山两学案开篇,至卷九五以萧同诸学案为殿,共记宋元学者超过2000人,其中以司马光为首的《涑水学案》、邵雍的《百源学案》、周敦颐的《濂溪学案》、程颢的《明道学案》、程颐的《伊川学案》、张载的《横渠学案》、朱熹的《晦翁学案》、叶适的《水心学案》等都用2卷的篇幅详述。道光十八年(1838年)刊于浙江,却毁于鸦片战争。光绪五年(1879年)张汝霖再次主导,翻刻于长沙,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学案》,从草创到成书、刊印、通行,前后历经200余年。胡适撰写“《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本跋”。此书为初步了解宋、元二代理学家、哲学家的生平,思想大要,全书首冠《考略》,历叙成书始末,次《序录》,次学案正文。并节录了宋、元二代诸儒思想的文章。
读书杂志
清人王念孙撰。嘉庆十七年后陆续刊行,道光十一年甫毕。八十二卷。收入史、子、集部十种书的研究成果(经部收入《经义述闻》),即:《逸周书》四卷,《战国策》三卷,《史记》六卷,《汉书》十六卷,《管子》十二卷,《晏子春秋》二卷,《墨子》六卷,《荀子》八卷另补遗一卷,《淮南内篇》二十二卷另补遗一卷,《汉隶拾遗》一卷。王氏殁后,其子王引之检其手订遗稿二百六十馀条,于道光十二年刻成馀编二卷,收入有关《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子》、《法言》、《楚辞》、《文选》等八种古籍的杂志。全书校勘比重较大,其次为释解词句、句读。充分运用古音、文字、训诂、语法、修辞等知识,使用本证、旁证、推理等方法,校读原文,纠弹旧注,使许多千年疑滞得以解决,识见卓绝,凌越前人。如《战国策杂志》“触讋、揖之”条,考证“讋”系龍言二字误合,当为“龍”,“揖”乃“胥”字隶讹又加偏旁之误,当为“胥”,均被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所证实。于《淮南子》用力最勤,在《读淮南子杂志书后》中将错讹归为“传写讹脱”、“冯(憑)意妄改”两类,条分缕析致误原因、表现、后果。有王氏家刻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家刻本影印,新附条目索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卷,旧题金河间刘完素撰,实为金张元素撰。此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得其本刊行,误题刘完素撰;明初宁王朱权重刻,又伪撰完素序文置于卷首,李时珍作《本草纲目》始正其谬误,辨明出于元素之手。其书上卷九篇,论述养生、诊法、伤寒、本草等及风、暑、燥、湿、寒之类病邪、病机、运气;中、下卷则考详内科杂症及妇科儿科诸常见病之病原、证候与施治方略,共二十三篇,于医理精蕴可谓阐发备至,极富参考价值。有刘河间《伤寒三书》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素娥篇
明万历刊本《素娥篇》序书影明万历刊本《素娥篇》正文书影明代文言短篇艳情小说。一卷不分回。不题撰人。据序知邺华生著,其人无考。约成书于明万历末年。现仅存明万历刊本,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金赛研究所。1997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外编”《东方艳情小说珍本》影印明万历刊本。据唐传奇《甘泽谣》之《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式,每式有图有题,文字不多。如“掌上轻盈”、“花开蝶恋”、“野渡横舟”、“驻马扳鞍”等。继而写名臣狄仁杰要会素娥,因狄为人耿直,素娥自称为花月之妖,不敢相见。狄坚持要见,素娥无奈只好与狄相会。事后,辞别武三思,归隐终南山。不久,三思也退隐该山,二人白日飞升。此书故事荒诞,作为小说,堪称特殊。大部分为版画,或半页一图,或整页一图,每图附以诗词。
袁子正书
晋代袁准撰。《袁子正书》二十五卷。与《旧唐书·经籍志上》丙部子录儒家类、《群书治要》、《太平御览》(将其作为引用书目)、《全晋文》、《玉函山房辑佚书》及其《续编》、《丛书集成初编·袁氏艺文金石录》、《中国丛书综录》、《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汉晋学术编年》中均有记载。 今存不足两万言。分为礼政,经国,设宦,政略,论兵等十七篇。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
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中出无量义南方满愿补陀落海会五部诸尊等弘誓力方位及威仪形色执持三摩耶幖帜曼荼罗仪轨,一卷,“但咒赞及作法宜视大仪轨内”,唐不空译,略云补陀落会仪轨,尾题补陀落海会诸尊住略出威仪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