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论
作者:钱基博章节列表
升序↑- 序言[1]
- 作者录
- 一 魏文帝《典论·论文》
- 二 梁昭明太子《文选序》
- 三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 四 宋苏子瞻《答谢民师论文书》
- 五 明苏平仲《瞽说》
- 六 明唐荆川《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
- 七 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 八 清魏善伯《伯子论文》九则
- 九 清魏凝叔《日录论文》七则
- 一〇 清侯朝宗《与任王谷论文书》
- 一一 清方望溪《古文约选》序例
- 一二 清方望溪《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 一三 清方望溪《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
- 一四 清刘海峰《论文偶记》五则
- 一五 清姚惜抱《复鲁絜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
- 一六 清方植之《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1]
- 一七 清恽子居《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 一八 清恽子居《上曹俪笙侍郎书》
- 一九 清李申耆《骈体文钞序》
- 二〇 清阮芸台《文言说》
- 二一 清梁茝林《退庵论文》两则
- 二二 清包慎伯《文谱》
- 二三 清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 二四 清包慎伯《与杨季子论文书》
- 二五 清包慎伯《再与杨季子论文书》
- 二六 清章实斋《文集》
- 二七 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 二八 清曾涤生《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
- 二九 清曾涤生《复陈右铭太守书》
- 三〇 清曾涤生《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
- 三一 清张廉卿《答吴挚父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
- 三二 清张廉卿《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书》
- 三三 清吴挚甫《与姚仲实论文书》
- 三四 清吴挚甫《与严几道论译西书书》
- 三五 清严几道译《天演论》例言
- 三六 清马眉叔《文通序》
- 三七 清马眉叔《文通例言》
- 三八 胡以鲁《论译名》
- 三九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 四〇 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 四一 梁任公《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 四二 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
- 四三 胡适之《谈新诗》
- 四四 胡适之《论短篇小说》
- 四五 胡适之《国语文法概论》
- 四六 胡步曾《中国文学改良论》
- 四七 陆步青《修辞学与语体文》
- 四八 胡寄尘《新派诗说》
- 四九 蔡观明《诗之研究》
- 五〇 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
- 五一 西谛《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
- 五二 钱基博《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猜你喜欢的书
国盗物语
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于20世纪60年代在周刊《星期天每日》(サンデー毎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其内容取材自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前期的真实历史,布局也相应地分为2部分,即斋藤道三篇及织田信长篇,分别以这两人为主人公,其间穿插另一悲剧人物明智光秀。
求雨
赵树理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10期。金斗坪村有一座龙王庙。解放前,每逢遭受旱灾,金斗坪的人便集中在庙里跪祷求雨。地主周伯元总是趁机用粮食低价买地。土地改革后,土地回到农民手里。这年夏天又遇上旱灾。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水动员大家开渠引水。可是在动工的同时,仍然有八个老农民,在龙王庙敲钟鼓求雨。而且,求雨的人愈来愈多。庙里定出轮班跪香制,连参加开渠的人上下工时也去磕个头。两天之后,开渠遇上石崖,进度很慢,这一来,开渠的人更少了。于长水冥思苦索,想出了架槽的好法子,开渠的劲头又鼓了起来。当渠道通了水之后,庙里求雨的人溜得一个也不剩。作品表现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民对封建迷信的斗争和胜利。
元诗选
元诗选集。三集。清初顾嗣立编选。最终刊成于嘉庆三年(1798年)。顾嗣立,字侠君。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博学工诗,著述宏富。曾被召入京分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康熙五十一年会试,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以散馆改授知县,移疾而归。他年轻时即留意元人诗集,并着手编选《元诗选》,可以说《元诗选》是他一生倾全力而未完成之力作。每集按天干分十集,甲至壬集收元代诗人专集、癸集收录零散作品。但三集中癸集均未完成,有目无书。共收元代诗人三百家,每家下载原集中诗篇名目,附作者小传,间有考证。选录甚广,保存了若干作家原集中已佚作品。初集刊行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卷首有宋荦序及顾嗣立自撰《元诗选凡例》,共收入100位诗人(还有16人附见于有关诗人之后)的诗作。二集刊行于康熙四十一年,卷首有顾嗣立序,共收入100位诗人(还有7人附见于有关诗人之后)。三集刊行于康熙五十九年,共收入100位诗人(还有17人附见于有关诗人之后)。上述3集,每集又按天干顺序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等9集(三集当中无丁集)。
慈云忏主净土文讲记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现被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卷,其「决疑」有三门:疑师、疑法、疑自;「行愿」开四门:礼忏、十念、系缘、众福。在「十念」门中,主张每日清晨服饰以後,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名为十念,意在令心不散,专精藉气束心,作此十念已,发愿念回向文,便是我们现在要讲解的〈慈云忏主净土文〉(以下略称〈净土文〉)。其内容相当好,能够坚固我们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测海集节钞
测海集节钞,一卷,清彭绍升著并叙,弟子节钞。
达摩多罗禅经
原名《禅经修行方便》或《修行方便禅 经》,亦作《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佛教经典。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译出。介 绍罽宾高僧达摩多罗和佛大先(佛陀斯那)的禅法,而以佛 大先的禅法为主。佛大先受禅法于婆陀罗,婆陀罗受学于 来罽宾的天竺僧达摩多罗,而达摩多罗所传属上座部禅 法。主要讲五门禅,或称五停心,指不净观、慈悲观、界分 别观、因缘观、数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