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天下篇疏记

作者:钱基博
读庄子天下篇疏记

钱基博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 该书是《庄子·天下篇》的专门论疏,是王云五主编的“国学小丛书”中的一种。全书分叙目、本文、附太史公谈论六家要旨考论三部分。疏记本文又把《天下篇》分为四部分来解释,它们分别是:总论、墨翟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周惠施公孙龙。疏文中广征博引,对《天下篇》的文字和义理有详细的训诂和解释。 在《叙目》中,作者提出造此疏文的四个准则:一是“以子解子”,即以《老子》书解释《天下篇》中的老子言,以《公孙龙子》书解释《天下篇》中的公孙龙子言,以此类推。以明了《天下篇》作为周末学术史的地位。二是“稽流史汉”,即以《汉书·艺文志》为考证古代书籍流派演变的根据。三是“古训是式”,即以较早的训诂为根据。四是“多闻阙疑”,即对不十分清楚的文字义理,就存而不论,而不强以为知。

猜你喜欢的书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副题《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恩格斯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用德文写成的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恩格斯通过考察和调查,用大量的事实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尤其产业革命是造成工人道德堕落的根源,满怀义愤地控诉英国资产阶级对工人犯下的种种罪行。指出大工业运用新机器,对工人带来严重的道德伤害,现存社会秩序对工人只有一切害处而得不到些微好处,工人不可能尊重这个社会秩序。一些工人不由自主地犯罪,这是资产阶级的粗暴野蛮、摧残人性的待遇种下的恶果。大工业造成的劳动强制性和人口集中,使工人的道德堕落现象更加扩大,并达到了极点。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社会条件,是造成工人道德堕落的总根源。恩格斯肯定并赞扬了逐渐形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团结互助、勤劳诚实,不贪财、不自私,富于反抗精神和献身精神以及国际主义精神的崇高道德品质,认为这是人类道德的希望。他第一次系统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道德原则、金钱万能的人生观、幸福观,批判了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说教的虚伪本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竞争关系、利用关系、剥削关系和金钱关系,揭露了资产阶级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不把工人当人看的“奴隶主”的野蛮道德。提出了“个人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相一致”的道德理想和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只有工人阶级才能具有。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只有依靠在过去成长起来的、通过斗争成熟起来的工人才可能,这是现实的历史的人。号召工人阶级为自己的最终解放而斗争。这是恩格斯伦理思想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最优秀的杰作之一,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一份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神农本草经

本草类著作。简称《本草经》、《本经》。托名神农氏作,据专家考证,非一时一人所作,约成书于汉代。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共收录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并依据药物的功效,使用目的的不同,将上述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一般多是毒性小或无毒的滋补类药物;中品120种,既有有毒的,又有无毒的,多为补养并兼有攻治疾病等作用;下品125种,多为有毒性并可专用于治疗疾病。此外本书论述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律,如: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并注意到药物的采摘时间、炮制及贮藏方法。介绍药物的性味、别名、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书中所载的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并保存了中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方法。原书亡佚,内容多保存在历代本草著作中。现存多种辑佚本,主要有明卢复辑本,清孙星衍、顾观光、日本森立之的辑本。

金台集

元诗别集。2卷。廼贤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所收为明末藏书家毛晋所刊《元人十种诗》本,此外尚有诵芬室影刊元刊本,两种版本都来源于同一元刊本,内容完全一样。卷首有至正十二年(1342)欧阳玄序,李好文序,至正十年黄溍序,至正十二年贡师泰序。本集署:“南阳廼贤易之学”,“临川危素太朴编”。诗未按体裁类编,某些诗篇之后,附有时人的跋语或赞词。卷末有虞集题诗,至正三年揭傒斯跋,至正九年泰不华识语,至正八年张起岩题诗4首,危素后序,至正十一年程文后序,至正十五年杨彝跋。本集序跋除了肯定廼贤诗作,还纷纷指出:作为葛逻禄族,能如此自如地运用汉语诗歌这一形式,正是元代大一统才能有的特殊现象。集中所收入的,都是廼贤早期诗作,由于以后的《海云清啸集》及作于桑哥实里军中的《铙歌集》都已亡佚不存,他后期所作只存有个别篇章,如今论及廼贤只能依靠《金台集》。危素就住在大都金台坊,廼贤入京后也寓居于金台坊,而这一地名又来源于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处郭隗一典,所以本集题名为《金台集》。

民国三大校长

作者是云五、罗家伦。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三位校长,同是了不起的民国教育界领袖,以造育青年人才与提倡学术为终生事业,他们的成就昭垂后代。三人在办学理念方面特色明显,在人格魅力方面也颇有建树。心怀救国,以教兴国;以人为本,教师先行;学贯古今, 中西合璧,是三人共同的特点。本书汇集王云五、罗家伦、毛子水、叶公超等民国时期掀起过时代风浪的学者记录、回忆三位校长教育理念与为人治学的经典文章以飨读者。

最上乘论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论内容共分果、行二门,藉十四条问答方式,论释有关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师、众生与佛同体、持守本真之心为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及无记心、我所心灭、真心等之意义,及其摄属果、行二门之情形。所引典籍有十地经、维摩经、金刚经、心王经、涅槃经、法华经、观无量寿经等。

长爪梵志请问经

一卷,唐义净译。有一长爪梵志来问佛三十二相之业因,佛一一答之。彼信乐而受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