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语
作者:管淓管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戏曲论著。潘光旦著。194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著者受欧美“优生学”、“人才学”影响而对中国优伶所作出的一种研究。全书分为绪论、前论、本论三章。绪论扼要介绍以伶人作为人才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前论分成两节,一是介绍近代以前中国的伶人,二是介绍西洋伶人研究之一斑。本论部分为全书主体,计分“一般概念和一般假定”、“地理的分布”、“血缘的分布”、“阶级的分布”和“结论”五节。在地理分布一节中,著者梳理和分析了前代伶人零星分布的状况、近代伶人的分布和近代伶人的移植三个问题。“血缘的分布”一节则列举近代伶人十个血缘网络的家系,并对其作出叙述和辨析。在“阶级的分布”一节中,著者认为社会态度对伶人的地位影响甚大。全书对梅兰芳、孟小冬、高盛麟、马富禄、叶盛兰等名演员的族谱、家谱进行研究分析,并对从《史记》迄清代正史、野史中的伶人材料作了综合研究。资料广博,立论新颖,研究方法也新人耳目,对中国戏曲史研究颇有启发意义。书中有附录五则:“《系年小录》中伶人的详细籍贯”、“《京剧二百年史》中伶人的详细籍贯”、“六十二个移植的例子”、“马氏恩氏合系”和“不入血缘网的各家系”。书中有大量的伶人血缘网络图和伶人地理移植图等。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
《上清无英真童合游内变玉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东晋南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言存思「无英真童」之法。无英真童是人体内神君之一,《上清大洞真经》中有存思此神之法。本篇所述道法则更为详明,经文称无英真童在人身中,思之即来,来即同游,混合而变。存思之法,闭目向日月,静候无英前来,见红紫宝色中有百花纹,转如车轮,以鼻引之贯人丹田。令无英内游身中,久之则可见无英形状,成为上清仙真。
巴黎茶花女遗事
法国小仲马原著,林纾、王寿昌译。1899年2月由福州吴玉田付梓问世。同年夏,素隐书屋托昌言报馆代印本。广为流传的有1901年秋玉情瑶怨馆校本、1909年上海广智书局铅印本、1924年商务印书馆印行本,再版达20多次,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该作叙述了贵族青年亚猛(今译阿尔芒)与沦落为巴黎名妓的乡村姑娘马克(今译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歌颂了马克对亚猛忠贞不渝的爱情。其特点正如邱炜萲所言:“以华人之典料,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读者但见马克之花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之文心,冷红生之笔意,一时都活,为之欲叹观止。”(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理论卷》)它改变了国人对西方小说的认识,促进了国人观念的变化,打开了翻译西方文学的时代风气,并对当时中国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是题材和人物塑造上的影响,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演变为“新才子佳人小说”,模仿之作纷纷问世,如钟心青的《新茶花》、何诹的《碎琴楼》、林纾的《柳亭亭》、苏曼殊的《碎簪记》和徐枕亚的《玉梨魂》等。其次是叙事方式上的影响。《巴黎茶花女遗事》保留了原著叙述者轮流交代的叙事结构、第一人称叙述以及书信体小说的叙事方式,形成叙述者话语和人物话语之间全新的关系,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史传叙事和白话章回小说的叙事模式。总之,该译作大力促进了清末民初新言情小说的兴起与繁荣。
犯罪本能
侦探小说,民国徐卓呆著。小说里男主角韦心泉因为一起车祸导致一些幻想的内容“用夸张的形式浮到意识中来”,进而坚持认为自己曾经杀过人。而最终治愈韦心泉的,则是心理医生、“精神分析学大家”陈博士。小说里陈博士因势利导,通过虚构一连串犯罪逃亡故事,在病患头脑中制造出一系列惊险的幻象——闯进烟草公司、绑架经理、换上经理的衣服、逃过众人的追捕,甚至先后驾驶汽车和飞机逃亡,而韦心泉在幻想中抵达虚构案件真相的同时就意味着医生找到了他在现实中的真正病因,进而排解掉了韦心泉内心“宿着的思想”,最终治愈了病患。
茅山下
丘东平著。作于1941年。写新四军一支部队在茅山下的斗争生活。他们不仅要和日寇汉奸作战,还要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同时在革命队伍内部也存在矛盾。郭元龙是工农出身的参谋长,夏伯阳式的指挥员,作战勇猛,处事果断,但傲视知识分子,有严重游击习气,甚至还犯过错误。而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周俊,看不惯郭元龙那独断的作风。他充满革命热情,工作积极,但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动摇性,缺乏斗争经验。另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青年干部林纪勋,虚心好学,作风扎实,克服了自己经验不足的弱点。他们在以陈毅为原型的新四军的司令员关怀下,在实际斗争中克服了彼此矛盾。小说通过这支部队成长的描写,表现了苏南抗日根据地交织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部队内部矛盾,反映了新四军初创时期战斗风貌,歌颂他们高昂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生活气息,注重人物性格刻画。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咒共十四,印共二十五,与大悲咒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