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十六策
作者:诸葛亮猜你喜欢的书
桐山老农集
元代诗文别集。4卷。鲁贞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编入别集类。桐山老农为鲁贞的别号。卷首无序文。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杂著,卷4为诗。卷4的诗共36首,按歌行、古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类编。卷末无跋语及附录。鲁贞处于元明易代的社会变革时代,但他看来并不特别关心时事,而是笃志修行,独善其身。他的诗文缺乏时代气息,无论从什么尺度而言,都比较平庸。但是,《四库全书总目》在客观指出他的诗文无足为观之后又说:“然人品既高,胸怀夷旷,一切尘容俗状无由入其笔端,故称臆而谈,自饶清韵,譬诸深山幽谷,老柏苍松,虽不中绳规,而天然有出尘之意。其故正不在语言文字间矣。”换句话说,其诗文虽“殊乖大雅”,但仍有其清新质朴之气。应该说,这是一个标准较低的提法。
法帖谱系
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 (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观大清楼帖,临江戏鱼堂帖,庆历长沙帖,刘丞相私第本,长沙碑匠家本,长沙新刻本,三山木版黔江帖,北方印成本,乌镇本,福清本,澧阳帖,鼎帖,不知处本,长沙别本,蜀本,庐陵肖氏本等,共二十二种。下卷著录的,首先是绛本旧帖,以下为东库本,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又一本,武岗旧本,武岗新本,福清本,乌镇本,彭州本,资州本,木本前十卷,又木本前十卷等,共十四种。在编排上以《淳化阁帖》为主,其次为《绛帖》,其他诸本作为支流。每条下都叙述了摹刻的始末,考订其异同,评述其工拙优劣。《书史会要》上说,曹士冕“博参书法,服习兰亭,宜其鉴别不苟”。古今法帖都是拓本,惟此书载有印本法帖。书成于南宋淳祐五年 (1245),书前有自序一篇。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温疫明辨歌诀
温病学著作。不分卷。清王泰林著。1898年琴川方氏倚云吟馆刻本。
发菩提心戒
发菩提心戒,一卷,石经寺主讲经律沙门志仙记,房山石经 第28册
懈怠耕者经
全一卷。全名佛说懈怠耕者经。南朝刘宋惠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耕人遥见佛来,发心欲见。寻退,欲俟闲时。佛放光集众,说其已过六佛,今又懈怠。彼人闻已,乃趋见佛,悔过闻法,得不退转。
大智度论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弘,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但此论系依经而作,解释毕竟不能完全穷尽义理,故龙树又著《中论》、《十二门论》作为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