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诸葛亮
  • 姓名:诸葛亮
  • 别名:字孔明,号卧龙
  • 性别: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徐州琅玡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 出生日期:181年
  • 逝世日期:234年10月8日
  • 民族族群: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玡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年幼时父母皆丧,跟随叔父诸葛玄至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避难,后叔父去世,遂定居襄阳城南卧龙岗,躬耕田野,博览群书,隐居十余年。自比于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汉建安十二年(207),受好友颍川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求教。隆中问对,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分析了当时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占荆、益二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北伐曹魏,进而统一全国。汉建安十三年(208),辅佐刘备,取得孙刘联盟,败曹操大军于赤壁。后袭取荆、益二州,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因功拜相。蜀汉章武三年(223),刘备在与吴国的战争中被打败,次年便病死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太子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军政大事由他全权处理。诸葛亮辅政后,恢复了同吴国的和好关系,稳定了同邻邦的关系。蜀汉建兴三年(225),南征西南诸族,七擒七纵其首领孟获,平定了南方,解除了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建兴五年(227)至建兴十二年(234),七出祁山(今甘肃西和县西北),进攻中原,最后与魏军统帅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相持数月,毫无进展。诸葛亮身心交瘁,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时年54岁。被谥为忠武侯,葬于定军山。原有集25卷,惜多已散佚,现有《诸葛亮集》、《出师表》闻名于世。


诸葛亮一生,为人勤勉,光明磊落,处事谨严。在政治上,表现出非凡的远见卓识,联吴抗操,实现三国鼎立。其次,注意改革,实行法治,“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又采取任人唯贤原则,任用有才有德之士,罢免无能不法之徒。这使蜀汉政治清明,百姓乐业。在经济上,实施屯田政策,奖励务农垦殖,发展生产,同时也非常重视水利事业的建设。对煮盐、织锦等手工业也很关心。这使蜀国经济迅猛增长,有了与孙、曹抗衡的物质条件。在军事上,注重军队建设,以法治军,严肃军纪,加强训练,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其次,积极进行兵法、武器、运输工具的研究和改进,如连弩、木牛流马等。他本人注重前人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讲究指挥艺术,对阵法有独创,“八卦阵”为后人学习和继承。他的军事才能使蜀国的军事力量能与魏国抗衡。在民族关系上,实行和抚政策,改善同少数民族间的关系。这有利于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发展。在外交方面,善于分析和利用矛盾,确定敌友。对外采取联孙抗曹的方针,促成了三足鼎立局面,并为七人中原奠定了基础。在文学方面,他也有较深的修养,《出师表》、《隆中对》脍炙人口,千古传颂。诸葛亮是位多智善谋的人物,被认为文治武功,无所不能。陈寿在《三国志》中誉其为“识时之良才,管箫之亚匹”。诸葛亮的动人故事和传说,至今家喻户晓。人们为纪念他,特建武侯祠,今天仍有大量的人去瞻仰。

猜你喜欢的书

司马文园集

司马文园集

一名《司马长卿集》。别集名。西汉司马相如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汉文园令司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后代辑本较多,以明人张溥所辑《司马文园集》最为完备。此集收存有《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六篇,以及《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等散文和诗歌二首。近人又辑有《司马长卿集》(二卷本),内容同张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诸本。

敲爻歌直解

敲爻歌直解

刘一明撰,解读吕洞宾《敲爻歌》

海角遗编

海角遗编

清抄本《海角遗编》序书影清抄本《海角遗编》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时事小说。又名《海角遗篇》、《海角遗篇全传》、《七峰遗编》。两卷六十回。不题撰人。作者七峰樵道人,明末清初人,真实姓名无考。成书于清顺治五年(1648)。书叙顺治2年(1645)清兵攻占常熟事。

台湾私法债权编

台湾私法债权编

本书(二册二四九面一四九、四○○字)汇集台湾私法有关债权之事例,凡二章,共十六节。此项事例,为日据时期台湾旧惯调查会所搜集。按当时日人为实施有效统治,尝对台湾旧惯进行调查。是项调查区分二部:第一部为法制之部,第二部为农、工、商经济之部。第一部於清光绪二十七年时开始进行,前後调查三次,历时十载。其每次刊行之报告书全用日文撰述,主为台湾私法一般性之介绍;至其「附录参考书」纯为台湾私法事例之汇集,仍存中文原蹟。宣统二年时,综合三次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复将第三次报告书及其「附录参考书」修正出版。该版报告共分绪论、不动产、人事、动产、商事及债权等编,可谓集其三次调查之大成。本书之内容系以修正出版之「第一部调查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三卷附录参考书上卷」第四编之第四、五两章为主,再加前一年刊行之「第三回报告书台湾私法第三卷附录参考书上卷」第八章合编而成。所集事例,统属债槽部分。第一章债权总论,分债权之物体、债权之担保二节;第二章债权各论,分赠与、买卖、消费借贷、寄托、包、运送、调处、交代、行、会、保险、赌博、不法行为十三节。本书以外,另编有商事、人事、物权等编,分见第九一、一一七、一五○种诸篇。

胡子知言疑义

胡子知言疑义

哲学著作。南宋朱熹著,载《朱文公文集》卷73。《知言》为胡宏所著,提出了许多非正宗理学的思想和命题。朱熹取其中关于心以成性、性无善恶、心无死生、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等有疑义问题,与张栻、吕祖谦反复辩论。最后由朱熹将三人辨析之语编成《胡子知言疑义》。据朱熹自称:“《知言》疑义,大端有八:性无善恶,心为已发,仁以用言,心以用尽,不事涵养,先务知识,气象迫狭,语论过高。”(《朱子语类》卷101)明程敏中重新校刊、编次的《知言》6卷本中,将《知言疑义》附录于后。收入中华书局1987年版《胡宏集》附录2。

圣多罗菩萨经

圣多罗菩萨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香醉山为五髻干闼婆王说多罗菩萨之咒,及颂持者得生于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