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制度论

作者:王国维
殷周制度论

近人王国维撰。王氏自述撰是篇旨在考殷亡周兴之原因。认为周之所以兴,自制度始。并具体论证殷周制度之差异:其一为立子立嫡之制。殷制兄终弟及,殷以前无嫡庶之制,自周始舍弟传子,严嫡庶之分,定嫡长继统之制,所以“息争宁国”。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旋下及大夫以下,宗法及丧服之制由此形成。周代政治赖此宗法之制而益得巩固。其二为庙数之制。王氏考殷人祭法无远迩尊卑之分,周人立尊尊之统,以尊尊亲亲之义立庙制,尊卑分明。其三为同姓不婚制。周初多“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乃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实为周人用血缘宗法行施一统之策。以上三制不出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四纲。周代之所以能久兴不衰,就是用此四纲来维系的。此文对学术界影响较大。收入《观堂集林》。

猜你喜欢的书

乙巳占

《乙巳占》又名《乙巳占瑞录》或作《天文乙巳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综合性星占书之一,唐志称 《天文乙巳占》,《遂初堂书目》作 《乙巳占瑞录》。将甘德、石申夫、巫咸、黄帝等数十部南北朝以前各家星占书的各种条目,分门别类地汇编到一起,编成此集。作者李淳风。因卷首收录有1部作者年轻时编撰的以乙巳为历元的历法,而此书又正是作者年轻时所做的工作,故定稿时称作乙巳占。现存 《乙巳占》共分10卷,包括天占,日占,月占,日月食占,五星占,月和五星凌犯占,流、彗、客星、杂、妖占,云占,风占等,共100篇。星占术是伪科学,天人感应、上天示警等的思想都是违反科学实际的。但古人的星占活动,促使人们对天体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从而促进了天文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天文学的发展,并且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例如,在占书中记载了大量太阳黑子、日珥,记载了极光和黄道光、彗星的出现和分类、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和纪录、变星的出没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乙巳占》所载各条星占,没有注明其来历,这是它的一个缺点。这个缺点在以后的 《开元占经》中得到了纠正。

百花诗

五云晴护蓬莱岛,七彩缤纷动瑶草,凭高一览六合开,万象呈明春意好。

太和正音谱

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等二种,只见存目者有十种,又有琴谱《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为代表作。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约十一万字。分为“乐府体式”等八节。“乐府”一节,收三百三十五支曲牌,为现存最古的北“杂剧”曲谱。前七节为戏曲理论及史料。包括戏曲体制、流派、制曲方法等。收元代戏剧家一百八十七人,明代十六人,各有评语,既见作者之艺术见解,亦保存重要作家资料。所收杂剧剧目颇多,计元人五百三十五本,明人三十三本,古今无名氏一百一十本,以及娼夫不入群英四人,共十一本。计七百八十九本,可见剧坛之盛。因作者系剧苑巨子,其作家品评之语,颇有价值,后世戏剧理论家十分重视。此书版本甚多,差异讹误严重。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据明洪武原刻本校以万历本详勘重印,出校记约五百条,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

王文正公遗事

一卷。宋王素(1007—1073)撰。王素字仲仪,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之子。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本书记述其父王旦遗事。王旦谥文正,故名。真宗时,王旦任宰相,对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故能久安其位,甚为时人所议。本书在这件事上暗为之开脱。然所载其他事,虽难免有扬诩之词,却也大抵与史书相近。本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四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一卷,可知南宋中已非完本。今有《历代小史》本;《百川学海》本;《周氏师古堂所编书》 (韩王二公遗事合本) 等。

平滇始末

予吏滇,知逆藩吴三桂倡乱荡灭事颇详。然避伏深山,时日、地名、人名未确者不敢录。及东归十余年,亲友屡叩,谓桂势若可成而终败者,曷故?余曰:方乱起,余与同志刘文季、林牧士逆料必败,所以我三人始终洁身也。

延平二王遗集

延平二王指延平武王国姓爷朱成功(郑成功,字大木)与其子延平文王郑经(字元之)。伪将施琅攻占台湾后,搜罗明政府与二王资料销毁篡改。大清时代满洲人用文字狱恶法压制汉人,使得关于二王的资料不仅无法付梓,甚至私人传抄保存都要承担宗族性命危险。有佚名人氏在其侄即将烧毁的书籍中发现延平二王诗一章,求借不得,连夜抄录。之后冒死保存诗集,并补上别处收集的延平文王墨谕编成延平二王遗集,希望能使二王诗文以后重见天日。辛亥复国后,郑振铎搜集晚明史料编纂《玄览堂丛书》时将此集收录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