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公问对
作者:李靖
三卷一万馀字,世传为唐代军事家李靖所著。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古代著名兵书。《宋史·艺文志》载李靖所著兵书有《六军镜》等七种九卷,但无《李卫公问对》。宋神宗时因“唐李靖兵法世无全书”,于熙宁二年(1069)诏令枢密院校正。元丰三年(1080)诏定《武经七书》方见有《问对》。因书名晚见,宋人始有怀疑,何薳、陈师道、邵博等认为是阮逸伪撰,《四库全书总目》承其说。今人考证《问对》在所谓“阮逸拟作”时间前十年已收入《武经七书》,故阮逸伪作不可信。其内容应为唐代旧传,熙宁二年校书时编定问世。该书记录了唐太宗与李靖就兵法的问答。所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其不少论点颇有创见。全书极力强调要把握作战的主动权,“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对如何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则重点从“奇正”关系着手,结合“虚实”、“主客”、“攻守”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分析紧扣对立双方的转化这一关键,“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奇,奇亦正”。而用兵奇正的变化可导致兵力部署上的虚实转化,亦可导致形势上的主客转化。上述观点表明李靖对孙吴之说的继承与发展。他对攻守关系也有极精到的论述,指出“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两者目的一致,“归乎胜而已”。故
李靖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述煮茶泉品
宋代茶文。叶清臣撰,这不能算是一种茶书,只是一篇茶文。叶清臣,北宋名臣,苏州人。不仅是著述颇富的学者,还是甚有建树的经济学家。景祐三年(1036),他上请弛茶禁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促成了嘉祐四年(1059)的茶法通商。其文篇名为《述煮茶泉品》,是关于品水鉴泉的文字。《说郛》收入时,作为一种茶书,这是不合体例的,又误题书名为《述煮茶小品》,应据作者自述:“凡《泉品》二十,列于右幅”而厘正。
全汉诗
清丁绍仪撰,汉代诗歌,西汉至东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
融堂四书管见
十三卷。宋钱时撰。包括《论语》、《孝经》、《大学》、《中庸》,均先列经文,略加音训,再诠释其大旨于后。其中《孝经》用古文,《大学》只分为六章而不分经传,又舍《孟子》而取《孝经》,与宋儒传统不合,这是因为宋儒严格遵从师说,门户之见极深,钱时之学师从杨简,而杨简之学又师出陆九渊,与宋代传统的程朱之学门户迥殊,所以不用程朱之本,内容上也出现分岐。正因为此书在四书的内容上取《孝经》而不取《孟子》,与传统不合,清修四库全书时才将其列入《五经总义类》而不列入《四书类》。
大品经义疏
十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义疏》作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卷八末载有日本人珍海题记,卷十末载有日本人佚名题记。卷一为玄义,以十门分别。一释经题,二序说经意、三明部 多少,四辨开合,五明前后,六辨经宗,七明显密、八辨教,九明传释,十依文解释。所解与大品游意完全不同。卷二佚亡。卷三自释习相应品始,疏文多用傍大论义。卷五释辨才品中,常有三种解释,例如别疏,凡略疏载的,义疏不复及。学佛之人,一向看重般若,谓烧一切见,破一切执,以无得为究竟。以真空为指归,乃三世之佛母。此义疏弥补了罗什所译《大智度论》的开解文意,不备广释犹患其邃隐之不足。使隐意释明,未尽意复出,实为兴教之妙章。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很大影响。
金刚经如是解
金刚经如是解,一卷,清无是道人注解并序,谭贞默序,弘礼序,性琮跋,王铎跋,北海老人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
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勿起恶取空见如芥子许。盖空见拨无因果。能断五乘善根故也。然般若如大火聚。四面皆不可触。触则被烧。苟不取著。则温身熟食除冥。以喻四门皆可入道。又何为独破空哉。须知空句破。则四句皆破。破空句。正所以显空门。空门显。四门皆显。菩萨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般若何止破空相始教而已。且如此经。一则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再则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继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是岂非实相大乘之正印乎。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