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闲谈

作者:朱湘
文学闲谈

文学理论集。朱湘著。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8月初版。收论文13篇,附录文章4篇。主要论述文学的功用,载道文学、异域文学、古典文学、浪漫文学、地方文学、儿童文学的特点,以及诗歌创作过程、诗歌的特征与技巧等问题。不乏独创见解,也有不准确的观点,如认为“最新的现代文学与最旧的古代文学,在本质上并没有变更,所变更的只是方式”。

猜你喜欢的书

耻堂存稿

耻堂存稿

宋代诗文别集。8卷。高斯得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本传载所论奏凡十余事,多当时切要,于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如《君仁臣直论》一文,劝诫君主要倾听意见,善于闻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诗歌创作深得白居易讽喻诗的神髓,多有抒写悯时忧国心情的篇章。如《西湖竞渡》、《三丽人行》等,俱为真人真事,可称一代诗史。《孤愤吟》1首,指名道姓,直指奸佞:“桧侂当权十五年,始终只被一私缠。人心失尽天心怒,燎火炎炎故不然”。虽然语言较为粗率,但愤激之情,足以打动人心。此外,在《题爱梅亭》诗中,以梅花的高洁,喻自身的节概,含意深长:“生世梅花是故知,相逢不负岁寒期。自从一点梢头白,看到青阴弄实时。”

三国志文类

三国志文类

编辑人姓名不详, 60卷, 今流传有宋刊本(《四库全书》)。《柳河东集》卷21《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一文说到《两汉文类》的编例。《三国文类》就是沿其例,采《三国志》之文上涉东汉末,下至西晋初,分类排比而成。全书分为23门:论书、赦令、表奏、书疏、谏诤、戒责、荐称、劝说、对问、议、论、 书、笺、评、檄、盟、序、祝文、祭文、诔、诗赋、杂文、传。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简称《素灵类纂约注》。医经类著作。清汪昂撰。三卷。昂字庵,休宁(今属安徽)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专攻医学。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剂。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汪氏认为《内经》理全渊深,包举弘传,为医家必遵之经典,然全书浩繁,不便观览。故将《内经》原文分为脏象、经络、病机、脉要、诊候、运气、审治、生死、杂论等九篇。详加注释。多采王冰、马玄台、吴鹤皋、张隐庵诸家之言,约占十分之七。汪氏自注约十分之三。所述平正,于医林中颇有影响。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灵枢经脉翼

灵枢经脉翼

针灸著作。明夏英编绘。三卷。英字时彦,古杭人。是书为阐述《灵枢经》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及其腧穴的专著。以为“《灵枢》之文,世古言深,中有错简易置,况无注释,后世不无失其真者”。于是悉取祖遗诸秘籍中有裨于《灵枢》经脉之旨者,更加演绎,自成一家之言,复疏《灵枢》有关原文于下,并以滑寿《十四经发挥》注文列于后,意在羽翼《灵枢》,而有功于医道,故名。书中图文互解,通俗易懂。十二经脉以流注次序为先后,均分别绘图作注,并附歌诀。歌有“总歌”、“穴歌”、“是动所生歌”等。末附音释。成于弘治十年(1497),未见刊行,一九八四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出版,收入《中医珍本丛书》。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

《明太祖实录》,记录中国明朝明太祖、建文帝两朝皇帝事迹的史籍。其年份起元至正辛卯(1351),讫洪武三十一年戊(1398),首尾四十八年。根据《明史·艺文志》的记载:《明太祖实录》共有二五七卷。太祖实录凡三修:一修于建文元年(1399年),总裁为董伦、王景彰等;再修于永乐之初,监修为李景隆、茹瑺,总裁为解缙;三修于永乐九年(1411年),改命姚广孝、夏原吉为监修官,胡广、胡俨、黄准、杨荣为总裁官,至十六年(1418年)五月修成。朱棣两次重修太祖实录,删去了明太祖的过失以及建文朝遗臣对成祖的指斥,又歌颂朱棣“靖难”之功,以图自解于天下后世。但反复删改,使《太祖实录》所记四十八年史事只余二百五十七卷,显得过简。

摄大乘论释

摄大乘论释

梵名Maha^ya^na -sam!grahopanibandhana 。凡十卷。无性造。唐代玄奘译。又称无性摄大乘论释、无性摄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书约与世亲摄大乘论释同时译出,而精细过之,对总标纲要分中之十相殊胜殊胜语之大意、所知依分中之声闻乘不说阿赖耶识之理由、诸师关于阿赖耶之异说、所知相分中之佛二十一种功德及十六业差别、入所知相分中声闻菩萨之现观十一种差别,及果断分中之法身功德等,解释尤为详尽。成唯识论依本书处甚伙,窥基之述记亦多援引本书释义。注疏有无性释论疏四卷(智俨)、无性释论古迹记一卷(日僧太贤)等,皆已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