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论丛

作者:钱穆
中国文学论丛

钱穆著。本书作者为文史大家,其谈文学,多从文化思想入手,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本书三十余篇,上起古诗三百首,下及近新文学、有考订、有批评。各篇陈义、详略皆不同,均随意书写,非一气贯注。惟会通读之,则见出中国一部文学演进史;而中国文学之特性,及各时代各体各家之高下得失之描述,也见出作者之会心及评判标准。

猜你喜欢的书

颜乐堂记

颜乐堂记

庐陵胡则颜名其所居堂曰颜乐,其志固望希于大贤君子之地乎!间求记于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颜之乐,极其学之所至,心与道一,而于出处动静从容安适,无往而不得,斯其所为乐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颜之乐,虽乐其在己者,其心盖未尝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称禹、稷、颜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后可以言其乐也。

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古代数学经典著作。唐王孝通著。一卷。成书7世纪初。全书仅有20个问题,可分为天文(共1题)、土木工程(共6题)、地窖和仓库容积(共7题)和勾股(共6题)四类。每题均有答案和解题步骤,并写有自注。现传本后四题有残缺。所有问题均为前人没有研究或没有解决的,因此难度较大,许多题是一题多问,有的题目答案达25个之多,成就超越古人,书中最重要内容是关于修筑两端宽狭不等高低不同的堤坝之类的计算问题,给出了具有梯形底及两斜侧面的楔形体的体积公式,至今仍有价值。解题方法有二,一为将复杂几何体分成若干个简单的立体图形,然后再求出它们体积的总和,体现了“出入相补原理”,具有创造性的价值和贡献。二是将几何问题化为高次方程的代数解法。全书共有28个三次方程,给出了“实”、“方”、“廉”(三次方程中的常数项,一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的数学概念,为后人所沿用,解法称为“从开立方除之”,即“带从开立方”法,为古代数学著作中首先记载该法的著作。由于《缀术》失传,其三次方程为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三次方程,比数学较为发达的阿拉伯人早三个世纪。然而由于作者规定三次方程的三次项系数必须为“1”,其他各项系数均为正,且仅求正根,局限了方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显庆元年(656),国子监立算科,该书列入“十部算经”,为钦定教材,且规定学习期限为3年。由于原书词旨深奥,细草评注甚多,著名的是清李璜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为其撰写的《缉古算经考注》二卷。现传本中最古者为明藏书家汲古阁毛氏影印的南宋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他还有清孔继涵刻的《微波榭本》(1774),鲍廷博的《知不足斋丛书》本(1780)。

死水

死水

中国现代诗集。闻一多著,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内收诗歌28首。是继《红烛》之后的第2本诗集。本诗集中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爱国情思、独创的艺术风格、鲜明的民族特色,使作者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赢得了声誉。《死水》是诗集中最具代表性的诗篇。诗人把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比作一潭死水,丑恶在这里滋生,到处弥漫着腐败。因此他激愤地主张“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而在《发现》中,诗人则“迸着血泪”般地呐喊道,“这不是我的中华”,作者望着这“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死水,苦闷而又愤懑。与作者的第一本诗集《红烛》不同,《死水》中似乎投下了更浓重的阴影。被朱湘誉为“神品”的《你指着太阳起誓》显得灰白而且惨淡;《末日》刻画死神的来临,又如“一股阴风偷来摸着我的口”;《大鼓师》以一种约束和沉静的调子写爱情的悲哀,与《红豆篇》大相径庭;《忘掉她》写失掉爱女的情怀,就好像诗人真的想忘掉死去的爱女,使人深深地感受到悲痛的力度。《死水》在艺术上较明显地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的影响。诗中,作者把丑的东西加以美化,如油腻可以织成“罗绮”,泡沫也美得象“珍珠”,正是受到波德莱尔的启示。《死水》和《女神》一样,都滚动着炽热的感情,一个是奔突在地壳之下的岩浆,一个是喷突而出的火山。同样的爱国情怀、对旧世界的愤怒,无不在诗中流露,这也正是《死水》影响至今的现实意义。

战国策校注[标点本]

战国策校注[标点本]

又称《战国策鲍注补正》。训诂著作。元吴师道著。10卷。吴氏认为鲍彪虽然纠正了一些高诱的伪漏,但并不尽善。便用姚宏续注与彪注参校,又杂引各书加以考正;其篇第注文,仍按鲍氏原貌,只在各条下面用“补曰”、“正曰”加以增补、订正;书前列出刘向、曾巩所校33篇486章的次序,以存古本原貌。吴氏在《自序》中举出鲍注的大纰缪共19条,评论都很精到;书中随文驳正的,也很有条理。这是《战国策》的最佳注本。有《四库备要》本。

四巧工传

四巧工传

《四巧工传》,民国黄质撰,记新安四位工匠技巧事。史家立传,上者往往着眼于名臣硕彦,下者往往留意于青楼画舫,此篇则专门为工匠立传,可以补他史之不足。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

秀野林禅师语录

秀野林禅师语录

3卷,清明林说,最正等编。收上堂、小参、示众、普说、法语、拈颂、牧牛颂、机缘、书复、像赞、联芳、法语、偈、杂著、佛事、寿塔、行实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