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文学史

作者:胡适
国语文学史

本书原系胡适在教育部主办的第3届国语讲习所主讲“国语文学史”课程时所用讲义的石印本。本书从汉魏六朝编到南宋为止,没有头尾,只是文学史的中段,可分为三编,分别为汉魏六朝的平民文学,唐代文学的白话化,两宋的白话文学。与本书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互为补充参考,形成胡适笔下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

猜你喜欢的书

战争史

战争史

又名《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当代史》。阐述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侵略扩张的历史专著。普洛可比著。全书共8卷,用希腊文撰写,1607年由豪斯彻留斯按希腊文出版。1663年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后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普洛可比,拜占廷历史学家。出生于巴勒斯坦的凯撒利亚。担任拜占廷军统帅贝利撒留的随军书记共15年。熟悉古典史学著作,继承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史学传统,用希腊文撰写成本书。著作还有《论建筑》、《秘史》等。本书记述查士丁尼皇帝对外扩张的经过,包括与萨珊波斯帝国交兵,攻灭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消灭东哥特王国,攻占意大利等。所记事件大部分为他亲身所经历。大约写于543至554年,内容也记到554年止。第1、2卷为《波斯战记》,主要记述拜占廷帝国东征波斯的历史。贝利撒留奉查士丁尼之命率兵与波斯王科斯罗埃斯战于美索不达米亚,530年在达拉斯大败波斯军,翌年被波斯战败。后来查士丁尼认识到与波斯交战国无宁日,遂以重金与波斯媾和。第3、4卷为《汪达尔战记》。534年,贝利撒留率5000精兵渡海出征,在北非登陆,由于汪达尔王国军队主力出征,国内空虚,所以贝利撒留连战皆胜,几个月内就消灭了汪达尔王国,俘其王盖利麦。第5、6卷为《哥特战记》。535年,贝利撒留侵占西西里岛,旋袭取那不勒斯,536年占领罗马,540年攻陷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温那,东哥特不久投降。第7、8卷是全书的概括、总结和一些补充。政治视野宽阔,内容丰富,严格按照编年顺序阐述历史事件,完整清晰。具体内容以写查士丁尼的政治活动和上述战事为主,同时对所到各地的物质生产、精神文明、风土民情、科学及军事技术等,亦有涉及。所记史实基本可靠,但有时失于轻信,有闻必录,缺乏考证。宣扬所有的人都应服从查士丁尼的统治权力和法律,轻视人民运动,渲染广大人民粗野愚昧,表现出了错误立场。但从全书来看,仍属优秀的史学著作。

同姓名录

同姓名录

十二卷。录补一卷。明余寅(1519—1595)撰。余寅字君房,晚年改字僧杲。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 《农丈人文集》二十卷,《乙未私志》、《吴越游稿》。周应宾录补一卷,另著有《九经考异》。自梁元帝著 《古今同姓名录》一卷之后,唐陆善经,元叶森,相继不断的增益。但其后渐渐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存。余寅上据经史,又采集了其他书籍。自古至元代,先编成了四卷。与明顾起元撰《说略》合印。全书从正史和其他史籍中辑列出相同姓名1608个,共有人物2750人,收录较为丰富,但未能将正史所载同姓名者全部收入。本书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本。

寿世保元

寿世保元

综合性医书。10卷。明·龚廷贤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初期。龚氏在编撰《寿世保元》之前,曾有他所著述的《万病回春》刊行于世。随着他学术经验的积累和增长,总感到过去的著述“意有未尽”(见《郑堂读书记》),遂编写了此书,书中重点论述各科临床治疗经验。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卷2~6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中风、伤寒、四时感冒、瘟疫、痰饮、咳嗽、诸气、五疸、发热、眩晕、头痛等多种病证,兼述面、耳、鼻、口舌、牙齿、眼目等病证;卷7为妇人科,首列总论,次述经带、妊娠、产育、产后诸病;卷8为小儿科,介绍惊、疳、热症、脾胃、伤食、吐泻等病证;卷9为外科,包括痈、疔、疥、癣、瘰疬、下疳、打伤、汤火等病证;卷10为医学杂论,介绍单品杂治、杂方、中毒、邪祟、救荒、辟谷、灸法等内容。龚氏论述各病证比较强调辨证论治,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书中搜集了较多的治疗方药和治法,包括古今用方、单方、急救、外治、灸疗等,并附医案。全书内容比较丰富,方论契合,选方精审,切于实用,流传较广。自刊行后,刊本有数十种之多,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儿科醒

儿科醒

儿科著作。清芝屿樵客撰。撰年未详。共12论,前列总论及诊治法,后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论证。次撰“辨惊风之误论”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所谓惊风,乃“大惊猝恐”等10病。最后3论为小儿“不可饿论”、“治痘论”及“治疹论”,各证之下均列附方

蝴蝶媒

蝴蝶媒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题“南岳道人编”, “清溪醉客评”,二者疑为一人,姓氏与生平无考。所见四友堂刊本扉页又题“步月主人订”。齐如山据“玄”字不缺笔推断为最迟是康熙初年书,常为人订书的步月主人亦活跃于清初,可为佐证。除四友堂本外,尚有啸花轩、积经堂、经文堂、经翼山房等刊本和石印本。光绪乙未石印本改题《巧姻缘》,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蝴蝶缘》,卷首增浪迹生叙,又有石印本改题《鸳鸯梦》,卷第前或作《鸳鸯蝴蝶梦》,卷首序署“五江草屋主人天佣子”。作品叙述了隋代元寿年间江南秀士蒋青岩及其友张澄江、顾跃仙3人,靠蝴蝶为媒,寻得佳偶,得谐美好姻缘的故事。

人谱

人谱

明末刘宗周的重要伦理学著述之一。分为正篇和续篇。论述了关于人的本性和道德修养方法的理论。受阳明心学影响,他认为心即性,具有至善的道德价值。“无善而至善,心之体也。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谱正篇·人极图》)。 指出一旦达到了至善的境界。则无所为善而所为无不善,这种至善的本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之所以为人的所在。“积善积不善,人禽之路也。知其不善以致于善,始于有善,终于无不善。提出心是一种独体,是一切道德情感意念尚未萌发时的精神状态,故心即性作为无善而至善的道德本体,具有至善的道德价值,亦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