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古复古与科学精神
作者:梁宗岱猜你喜欢的书
屐痕处处
郁达夫著。上海现代书局1934年6月出版。为作者移居杭州前后写作的一组游记散文,共11篇,并《自序》及附录各1篇。集内文章均为记述游览浙东、浙西、皖东等地名胜所作,重在描摹自然景色,多能见其神采。如《杭江小历纪程》写顺流而下所见义乌、兰溪、小南海等地风光,举凡山溪涧瀑、奇石怪洞,均各略事点染,一揽其胜。《西游日录》纪游西天目山,则以工笔写奇峰丰姿,有如诗如画之妙。更高明之处,是着意于观照景物神韵与游者兴致的谐调,写出有我之境,别具一番古朴清隽的诗趣(如《半日的游程》、《屯溪夜泊记》等)。而《钓台的春昼》、《临丰登山记》等,则于寄情山水之间,时露愤激讥世之音。同时,这些游记散文在写景抒情时往往插入一些旧诗,以渲染情思,构成意境,使文章显得跌宕多姿,更富于感情色彩。至于兼涉山川典籍、文化风习、名士轶闻等,亦使文章增光添色,作者笔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在自如,显示了深湛的文学素养与艺术功力。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原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奉敕编修」。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金箓斋」是供帝王修奉的斋法,用来消除天灾、救度帝王。「三洞」是道教经籍的分类法,指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也可泛指道教的经典及学说。「赞咏」是指道士举行斋醮仪式时诵唱赞颂词。《道藏》所收斋醮科仪中的大量赞颂词章,既有道士作品,也有文人帝王作品。此书卷上为宋太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白鹤赞》十首、《太清乐》二十首。卷中为宋真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玉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白鹤赞》十首、《散花词》二十首。卷下为宋徽宗御制《玉清乐》十首、《上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步虚词》十首、《散花词》十首、《白鹤词》十首。以上各类唱赞歌词共一百六十首,皆行金箓斋时所用,表达思慕神仙之意。其词藻雅丽,可歌可诵。唐宋以来的赞咏词是一种配乐的歌词,从形式上看,赞咏词虽然保存了步虚词的入乐法式,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按《通志•艺文略》着录《太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真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徽宗御制金箓斋道场词》一卷,当即本书。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元李道纯注。劝人以照心灭妄心。
庄子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战国时期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经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篇数究竟有多少,今已不可考。司马迁《史记》只言其“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则说《庄子》有五十二篇。现在传世的是晋人郭象注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中哪些篇章是庄子自作,哪些篇章是其后学所著,已经很难确论。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虽不具形,但是可以感觉体会。各种各样的纷繁之物便是道的体现;他憎恶当时控制在昏相乱君之手的现实社会,幻想成为一个与造物者同游的真人、至人,追求心灵世界的绝对自由;主张人应该善于回避矛盾而自处,要全性保真,不以物累;齐万物,泯是非,一死生。卓然有别于先秦其他诸子之论。《庄子》文章,语言放纵不羁,挥洒自如,自然天成,既富有哲理意味又富于抒情情调。想象的奇特,辞采的瑰丽,行文的潇洒,笔墨的恣肆,句法结构的多变跳荡,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文学意义上,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认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过也,郭沫若认为只有屈原的诗歌和司马迁的传记散文能与之媲美。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清人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的台湾学者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涅槃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涅槃经游意》约成书于隋开皇仁寿年间(581-604)多取天台圆顿义释经。全篇共分六段,即:一大意,二宗旨,三释名,四辨体,五明用,六料简。大意之中,开为四段:一凡圣,二常无常,三隐显,四半满。宗旨之中,谓宗即是体,以不可思议无所得为经宗。释名中,以灭为正翻,又释绝名义。以法界,法性,法身,般若佛性况涅槃。辨体中,以一二三四法为明体。谓之妙有,二谛,色心无作三聚,善恶无记三性,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常乐我净四德。明用谓照境用,发智用。料简中略述双卷六卷之兴,疑文未竟。此游记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