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原
作者:石芾南
医论。清石寿棠撰。二卷。寿棠字芾南,安东 (今江苏涟水)人。家七世业医。曾举孝廉。晚年以候选同知奉檄赴巡抚治所,客死苏州。另辑有《温病全编》。临证注重“轻重之准,刚柔之质,先后之宜”,更重于原,“因病之原,探医之原,并探其原中之原”,故名。约九万字。所论广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营卫行度、证治大要、诊断大法,并伤寒、内、妇、儿各科证治,凡二十篇。行文简捷,论证贴切,“人身一小天地论”,对于天人相应的理论颇有阐发。关于望、闻、问、切四诊各有专论,尤以“望病须察神色论”篇为精,“燥气论”“湿气论”对于燥、湿理论阐发较详,独具特色。潘霨赞曰:“探原立论,济人济世,诚善本也。”有咸丰十一年留耕书屋新镌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八三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石芾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
本书收录了著名诗人纪伯伦最著名的两部诗集:代表真理的小“圣经”《先知》和智慧格言集《沙与沫》,由著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生的箴言书。“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在纪伯伦的笔下,四季流转,云朵变幻,生命的解答蕴藏其中。《沙与沫》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比起泰戈尔对一花一草的关注,纪伯伦则将目光投向更显得深邃而遥远的宇宙。“对于从银河的窗户里下望的人,空间就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空间。”《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巅峰之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九个明天
九个明天(Nine Tomorrows)是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集,选录九篇科幻小说。本书最早的名称是“退件书”(Rejection Slips),1959年首次在美国发行,1963年在英国出版。收录的小说中有阿西莫夫最喜爱的两篇小说《最后的问题》《丑小孩》。
四明文献集
宋代诗文别集。5卷。王应麟著。王应麟原有《深宁集》100卷,久佚。此集系明代鄞县人郑真、陈朝辅辑。按郑、陈所辑《四明文献集》原为总集,意在保存四明乡邦文献,后散佚,仅存王应麟此集,遂以别集而冒总集之名。卷1为记、序、跋;卷2为赦文、诏;卷3为表、露布、檄文;卷4为制、祭文、乐章;卷5为诰、墓志、赞、诗。集中共收文章170多篇,制诰居十之七,史料价值颇高,多可与史书相参证。如诏中保存了给江万里、文天祥、李庭芝、张世杰以至贾似道等人的诏书,皆保存了当时事实原貌;文字亦典雅温丽,“有承平馆阁之遗”(《四库全书总目》)。诗仅有《悼袁进士镛》长诗1首,对袁镛为国捐躯深表悲痛,有“忠烈动天地,游魂为国殇”诸句。今存有《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第一集)本。王应麟是宋末著名学者、作家。其学术著作尚多有传本,唯其诗文散佚殊甚。辑本除此集外,尚有《两宋名贤小集》辑《王尚书遗稿》1卷,仅收诗5首;清代叶熊辑《深宁先生文钞摭馀编》3卷,皆远非《深宁集》之原貌。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选记叙文21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沿袭,影响深远。该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伯祥《史记选》主要选录本纪、列传中的名篇,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释说明。《史记选》一书融入了王伯样先生一生研究《史记》的心血,迄今为止这部《史记选》仍是国内外出版的《史记》选本中学术水平*高的一种。这部书前的《序例》系统地论及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伟大史学文学成就、深远的影响以及版本知识等,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史记》论,也是一篇富于启示性的《史记》研究指南。
维摩诘经白话文
大乘佛教经典。 全称 《维摩诘所说经》,又称 《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诘是佛教菩萨名,原是古印度毗耶离城的大乘居士,非常富有,精通佛法。据说,他有一天生病,释迦牟尼派弟子文殊师利前去问候,他便借此机会与文殊师利等人讨论佛法,义理精奥,妙语横生。《维摩诘所说经》就是通过他和文殊师利等人的谈话,来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观念。其义旨为 “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法的绝对境界,认为达到解脱不一定要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维摩诘所说经》是大乘佛教世俗化运动的重要经典,维摩诘其人也被后世视为在家菩萨的理想典范。《维摩诘所说经》对中国禅宗的形成有过巨大作用,与 《楞伽经》、《圆觉经》并称为 “禅门三经”。鸠摩罗什的译文也非常富有艺术魅力,因此历来为传统士大夫所激赏,唐代诗人王维即以摩诘为字。
龙舒净土文
佛教书。南宋居士王日休撰于绍兴三十年(1160)。12卷。集录有关往生西方净土的经论和传记等,因作者系龙舒(今安徽舒城)人,故以名书。原为10卷,每卷一章,初叙大意,次分为数篇乃至数十篇,收载有关事迹及修行方法。初刻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为十卷。元延祐三年(1316)重刊时增广成十三卷,明成化十七年(1481)由僧卺点校再刊,改为十二卷。前十卷为王日休所撰净土文,共十类一百五十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