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
作者:曾慥章节列表
升序↑- 道枢卷之一
- 道枢卷之二
- 道枢卷之三
- 道枢卷之四
- 道枢卷之五
- 道枢卷之六
- 道枢卷之七
- 道枢卷之八
- 道枢卷之九
- 道枢卷之十
- 道枢卷之十一
- 道枢卷之十二
- 道枢卷之十三
- 道枢卷之十四
- 道枢卷之十五
- 道枢卷之十六
- 道枢卷之十七
- 道枢卷之十八
- 道枢卷之十九
- 道枢卷之二十
- 道枢卷之二十一
- 道枢卷之二十二
- 道枢卷之二十三
- 道枢卷之二十四
- 道枢卷之二十五
- 道枢卷之二十六
- 道枢卷之二十七
- 道枢卷之二十八
- 道枢卷之二十九
- 道枢卷之三十
- 道枢卷之三十一
- 道枢卷之三十二
- 道枢卷之三十三
- 道枢卷之三十四
- 道枢卷之三十五
- 道枢卷之三十六
- 道枢卷之三十七
- 道枢卷之三十八
- 道枢卷之三十九
- 道枢卷之四十
- 道枢卷之四十一
- 道枢卷之四十二
猜你喜欢的书
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赛查·皮罗多出身贫寒, 自幼双亲亡故。少年去巴黎谋生,克勤克俭,由徒工升为店员,最后盘下东家铺子,成了花粉铺老板。波旁王朝复辟,赛查当上巴黎第二区副区长,并获荣誉团勋章。踏入上流社会后大兴土木,营造宅府。大做地产生意,家业日隆。后来一因挥霍,二因公证人携巨款潜逃,赛查破产了。一家三口只有咬紧牙关,几经挣扎,并借助亲友之力,终于还清债务。但赛查·皮罗多精力日衰,无幸享受苦尽甘来之福,在女儿的订婚宴上中风死去。
少林寺志
清叶封、焦钦宠原辑,施奕簪等续辑。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卷首张学林序称:“其目有八,其卷有四。”此本实为四册,不分卷。查《贩书偶记》,亦称: “四卷,图说一卷。”或另有刊本。本书记嵩山少林寺创置沿革、殿宇建筑、碑刻、题咏诗文、古迹传说等。分绘图、形胜、营建、古迹、祥异、艺林、题咏七门。绘图有少林寺总图以下至钟馗像碑图共十二幅,间附图说。艺林所录文翰、碑记、僧传等多见于邑乘。题咏兼收已诗,博而未精。
大唐秦王词话
又名《大说唐全传》、《唐 传演义》。章回小说。明诸圣邻著。八卷六十 四回。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认为:“殆为最早 的鼓词。”按此书目录前所题“重订唐秦王词 话”。各卷前又分别题“按史校正唐秦王本传”、 “按史校正唐传演义”,此书当已非民间说唱本 原貌,已经著者参校史书作了改订,保留了七 字句和十字句的唱词,增加了说散部分,向小 说迈进了一步。全书以隋末动乱为背景,写秦 王李世民扫荡群雄,统一天下,建立大唐帝国 的故事。郑振铎认为“所述和小说《隋史遗文》 等相差不远”,但此书第二十一回以后突出尉 迟敬德的故事,堪为一大特色。绘声绘色,故事 紧扣人心,且表现了其人物性格。此书有原郑 振铎藏明末刻本,题“澹园主人编次”,按“澹园 主人”为明万历间诸圣邻署号。另有清乾隆刻 本,藏英国皇家博物院(见柳存仁《伦敦所见中 国小说书目提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 据郑藏本影印出版。残损部分以傅惜华藏刻本 订补。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据以校点排 印出版。
俗说
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沈氏《俗说》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佚闻杂事,内容相当杂繁琐碎。有的写妒妇美妾的新奇轶事,有的写士人之间的调笑戏谑和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只为博得读者一笑而已,其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相对较小。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梁年间。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 “《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 “梁有《俗说》一卷,亡。”清马国翰据此以为后者为刘著。两书均已散佚。今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题沈约撰。鲁迅《古小说钩沉》本,不分卷,不题撰人,然《中国小说史略》以其佚文属沈约。两辑本均为五十二条,其中只有四条互异。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简称《律钞资持记》、《资持记》。律学著述。宋元照撰。三卷(或十六卷)。系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的注释书。据元照自序称,《四分律》译传东土,“虽九代相承,而六师异辙”,故在随文注释之前,略标五例:“一曰定宗、二谓辨教、三叙引用、四明破立、五示缺疑”,以明本书宗旨。本书注释详尽,以法华开显圆意,为《四分律》学者所共推重。现存宋刻本,并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及《大正藏》。
佛说阿弥陀经
全称《佛说阿弥陀经》。一卷。中国佛教净士宗所宗的净土三部经之一。公元1世纪北印度地区盛行阿弥陀信仰,出现了本经梵文原典。中译本有后秦鸠摩罗什译,1卷。收入《大藏经》。还有刘宋求那跋陀罗的《小无量寿经》、唐玄奘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还先后被译成日、英文字。本经约2000余字。经中描绘了住在无比美妙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汉译“无量寿”或“无量光”)的广大神通,及其所在的充满金、银、玻璃、车渠、赤珠、玛瑙、七宝装饰、天雨宝花、香风、宝水滋养的极乐世界。在这个往生的世界里,阿弥陀佛化为神鸟,发出悦耳的和雅梵音,诸佛、菩萨等上界神祇过着舒适悠闲、烦恼俱无的天堂生活。世俗众生只要一心念颂阿弥陀佛的名号1—7天,心中趣向净土,即可在临死之际“心不颠倒”,往生极乐国土。本经文字生动,内容浅显,故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甚大。中国宋代以后,本经成为佛教寺院每天的“日课”,和净土宗信徒的必读课本。净土思想还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成为当地僧人的重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