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序
医药之理法方药、辨证施治,用诗词、歌诀表现出来,肇始何时,一时难以考证,但至少在南北朝《梁·简文帝集》中已有药名诗记载。唐宋以降,直至明清,医家以诗歌赋解释医理之作更是不胜枚举。多约以韵语,虽言词多寡,体例不一,但总以顺口易诵为原则,读后悠然有得。如明·李濒湖之《濒湖脉学》用歌诀形式描绘脉象之种类、形态、性状、主病,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要领。又如清·汪昂之《汤头歌诀》,集古人之经验方,借诗歌体裁,编为歌诀,数语之中,方名立,药品具,病证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深受初学者欢迎。再如陈修园、朱东樵、程钟龄等亦多以诗歌韵语形式由博返约地叙述医药内容,使初学者便于记咏,得到理解。
许勉斋先生又名勤勋,浙江余姚人,为我省名老中医,1982 年6月因中风逝世,终年82岁。他早年毕业于杭州药业私立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并在该校任教;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浙江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许老先生好学强记,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诚以济人为急。每于暑假、寒假回里,乡里抱病者纷纷求治,大有应接不暇之势;对贫病者,还特制中药相赠,深受当地群众称赞,在余姚一带颇为闻名。每在讲授之余暇,喜于撰述,除1937年已付梓行世之《勉斋医话》外,尚有《病理学》《内科学》著作。
许老晚年虽身患高血压,但仍热心教学与临床工作,平日手不释卷,孜孜不倦,在五六十年的医学生涯中,曾力图汇通中西医学。先生平素喜研古体诗词,每有所悟必吟咏即成,熔医文于一炉,在晚年编写了若干医药歌诀,如《勉斋临证医诀》 《景岳新方八阵歌诀》《金匮方方诀类编》 《脉学与脉诀》及《勉斋诗词集》(四集)等。
董汉良同志将许老先生之《勉斋临证医诀》整理问世,无疑对发扬中医学,整理老中医经验做出贡献。此作反映许老先生数十年之个人心得并收集古今诸家之经验用方,将临床常见病冠以西医学病名,用词的形式将每一病的症状、辨别、治法、用药等填成不同词牌之程式。这种形式在近代医著中殊不多见。虽然从内容来看,由于受到韵律及词之程式的局限,文字较简略,但阅读之后仍能大体了解病证和应用之方药,具有钩玄提要、句简义显的特点,不仅便于记诵,而且能增加情趣,对于初涉临证,以及西医学习中医者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吴仪洛曰:“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理法方药,辨证施治,乃是中医精粹之所在。学医临证之初,常苦于难记难读,理法方药不得要领。今许老先生之《勉斋临证医诀》确为后学开拓了学习和临证的门径。当然,学习中医远远不能仅从文字表面掌握一点知识,更重要的必须全面了解理、法、方、药,从基本理论上通过对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方药等诸方面下苦工夫,才能把中医知识真正学到手。
何任
1982年10月写于浙江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