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汇诀直解
作者:魏鉴魏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不中用的狗
《不中用的狗》中的11个短篇,是从伯尔遗著中精选出的珍品,均创作于1949年前,从纳粹上台、二次大战、战后饥荒到经济重建,每个时期的社会现实都在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也可以窥视到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 战争结束已经多年。那遥远年代的烟雾,伴随着这些短篇小说,再一次冒出地面。同这股烟雾一同升起的,是战前一个年轻人崇高的期望和理想,他满怀希望,却在徒劳地反抗着当时的世界;同这股烟雾一同升起的,是回忆和解释,恐惧与幻想,这一切恰好构成这些作品仍在蔓延着的活力。从文学方面看,一切都没有完结。
李遐叔文集
四卷。唐李华 (约715—约774)撰。李华,字遐叔,赵郡赞皇 (今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天宝十一年(752)任监察御史,后贬杭州司户参军。又被擢为检校吏部员外郎。上元中召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大历初卒。李华善属文,与萧颖士交游甚密,文章齐名。倡导古文,反对骈文。其名篇《吊古战场文》为历代选家所推重。曾作《鲁山令元德秀墓碑》,颜真卿书,李阳冰为篆额,后人争相模写,传为“四绝碑”。著有 《李遐叔文集》。此集为李华殁后,由后人所辑。共四卷。卷一为赋、序、书、颂、赞,卷二为论、铭、传、碑,卷三为记、墓志铭、墓表、墓碣铭,卷四为文、诔、碑铭、杂著、诗。前有独孤及序。其诗富于辞采,文词绵丽,精采焕发,实可与古人相匹敌。萧颖士见其所著《含元殿赋》,以为在景福之上,灵光之下。《旧唐书》称“李华有文集十卷”。独孤及序则称“自监察御史以前十卷,号为前集。其后二十卷,有一百四十四篇赋、颂、诗、表等,为中集。”又称 “他日继于此而作者当为后集。”盖其时李华尚在,但卷数却不合。但《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则说明南宋时原本已佚。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曾录有 《李遐叔文集》一种,系旧抄本,不分卷。有独狐及序,附深肃送序祭文,顾没祭文。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
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简称《长文大洞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晚唐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内丹经典,经文分十九章。内称:人之形神精血皆为天地气化所生。「神者为阴阳气之用也,形者为神气之宅也,阴阳魂魄为精血之神」。故唯有存神养气,固血炼精,方可长生。炼气养神之法称作真一之法。经文曰:「但于身中炼丹田之气壮,生自然之神全,于十二时中守天真之气入丹田宫中,心无乱想,外无别意,不出不入,无来无往,神定自安,此是真一之法」。又论还丹之道,宣称:「但将本元真气自下返于上,谓之阴返阳也;却将真元一气自上还于下,谓之阳返阴也。六阴六阳会合黄庭,还归丹田,神气皆足,故为还丹也。」其说较为简明。
何澹安医案
医案。清何游撰。一卷。游号澹安,丹徒(今属江苏)人。先世皆以医道名著朝野,家藏医书甚富。幼承家学,通内、外、针灸等科,在当地颇有名望。另撰有《医学折衷论》、《何氏十三方注解》 等书,但未见刊行。此书初稿成于光绪元年 (1875),后经曹炳章整理编次后刊行。依病证分为类中、肝风、眩晕、头痛、咳嗽、吐血、失音、肺痿、虚劳、遗精、淋浊、尿血、小便闭癃等十三类,每类又分若干证治。每案只载脉症方药,不记患者姓氏、年龄、里贯等项,有按语颇简。其法崇尚叶派,辨证精确,用药善权变。有《中国医学大成》 本,一九三七年上海大东书局铅印本。
钦定礼记义疏
《礼记》研究著作。清乾隆皇帝敕修,八十二卷,其中阐释四十九篇《礼记》的正文七十七卷,附载图集五卷。该书的特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编广摭群言,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飨食,以及月令、内则诸名物,皆一一辩订。即诸子轶闻,百家杂说,可以参考古制者,亦详徵博引,曲证旁通。而辩说则颇采宋儒以补郑注所未备。”此书规模庞大,体例也较复杂,大致包括以下七类。一、正义,直接诠释经义的历来无争议的有关内容。二、辩正,主要指后儒驳正旧注的正确意见。三、通论,或引本节本句参证他篇,比类以测义;或引他经与此文相互发明。四、余论,主要阐述一些与经义相关的其他事物。五、存疑,主要并存历来礼学家对疑难经义的不同见解。六、存异,主要保留一些对名物象数的特殊见解,以资考辨。七、总论,在逐节释义的基础上,将数节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总体评述。《礼记义疏》体例详备,内容丰赡,不失为一部研究《礼记》的重要参考书。有《御纂七经》本,《四库全书》本。
西舫汇征
西舫汇征,二卷,清瑞璋辑并序。佛教重要史籍,此书将中国佛教史上的名人逸事汇集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