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镜注

作者:傅金铨
入药镜注

《入药镜注》为清代傅金铨所著,是对道教内丹经典《入药镜》的阐释之作。《入药镜》全文 246 字,以三言韵语形式,托言设喻,简明扼要地论述了采药炼丹过程及火候。傅金铨的《入药镜注》运用其深厚的丹道知识,结合传统易学、中医理论等,对《入药镜》中先天炁、后天炁、火候、药物等内丹修炼的关键概念和方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中隐晦的内丹术语和修炼要诀,揭示内丹修炼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草阁诗集

草阁诗集

诗别集。元末明初李晔(别号草阁)著。六卷,附拾遗一卷、文集一卷。诗集是其友人胡伯宏、徐孟玑等人所辑,拾遗是其门生唐光祖所辑,文集仅录文四篇,似亦为唐光祖辑。卷首有宋濂序,卷末有残跋一则。本集一般还附有李晔子李辕的《筠谷诗集》一卷。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本。

医学摘粹

医学摘粹

丛书。清庆恕撰。五种,八卷。恕字云阁,满族,辽宁抚顺人。少读儒书,后因母病为庸医所误,二十七岁弃儒学医。博览群书,对徐灵胎、陈修园、高士宗、张隐庵、黄元御等诸家著作深入研讨,云阁以四大经典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后世名著,补充其未备,结合临症经验,摘取古医籍经典与辨证施治有关精华部分,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汇成此书。包括《伤寒十六证类方》二卷,《伤寒证辨》一卷,《四诊要诀》一卷,《杂证要法》三卷,《本草类要》一卷。对诊治伤寒、杂病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三年 (1897)重刻本,一九八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天师及其弟子说佩带北斗诸星神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向天师真人述北斗神符,遣六甲将军为人益算,济度众人。

周易参同契考异

周易参同契考异

朱熹著。《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教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万古丹经王”,是现存最早论述道教炼丹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产生的年代稍晚于《太平经》,约为东汉顺帝、桓帝之际,作者为魏伯阳。参,即三;同,相通;契,相合。《参同契》主要论述《周易》、黄老之学、外丹炉火三者互相契合之意,故名。朱熹对该书有独特的深刻领悟,认为其包含深义,作者则故意隐约其词,曾说:“《参同契》为艰深之词,使人难晓,其中有千周万遍之说,欲人之熟读以得之也。大概其说以为欲明言之,恐泄天机;欲不说来,又却可惜。”(《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又曾以“空同道士邹”的笔名著《周易参同契考异》,主要是从义理角度对《参同契》进行疏证。认为,《周易参同契》实际上不是对《周易》的解释,而是依据《周易》的象数理论来建构丹道理论系统,“《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火候。……然其所言纳甲之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因此,“与《周易》理通而义合”(《周易参同契考异》)。反映了道家、道教思想(尤其是丹道思想)对于朱熹思想的影响。

阴符经

阴符经

道教经典。全称《黄帝阴符经》。唐李筌注 曰:“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事机,故曰阴 符”。旧题黄帝撰,实为借黄帝之名而作。关于其著者世 说纷纭,有说为唐李筌撰,有说为魏道士寇谦之作,有 说为吕望作。《四库提要辩正》认为此书为东晋时期的 道士所写。《唐书·艺文志》始见著录,记为《集注阴符 经》一卷,归入道家神仙家类。传说李筌于嵩山虎口岩 石室得《黄帝阴符本》,题云:“魏道士寇谦之传诸名 山。”筌不晓其义,后遇骊山老母,得其传授,为书作注。 该书分为《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 兵战胜演术章》。《百子全书》所收《阴符经》则分为上下 篇。书中重点论述了道家修养之术,亦涉及用兵、纵横、 炼丹术等,间有阴阳五行之语。强调斗争的重要性,主 张对客观世界冷静观察,提出:“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 物生”,“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 可违,因而制之”。还提出:“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天 之至私,用之至公”,“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等观点。黄 震认为此书“蓋异端之士,掇拾异说,而本无所定见” (《黄氏日抄》)。对此书历来注释者颇多,《道藏》收二十 余种。张心澂《伪书通考》对此书有较详细的考证。

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

4幕话剧。1943年2月联友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主人公吴凤鸣为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他在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