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译注

作者:李昌龄
太上感应篇译注

宋代李昌龄撰。一卷。全文1200字,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极,如影随形”十六字为纲, 叙述行善积德与长生多福的关系。列举20多条善行和 100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并说人体中有“三尸” 神专司人过,随时记录人的恶行,于每月庚申日上白天曹、 下讼地府,由此定夺人的寿夭祸福。它将道教的方术和戒 律贯穿于道德修养之中,由神来对人作道德上的善恶评 判,要求人从一念处下工夫。全篇主要宣扬天人感应,因 果报应思想,熔儒、释、道三教思想于一炉。此书问世以 后,受到历代统治者欢迎,在社会上广泛流布。

李昌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躯体的智慧

躯体的智慧

美国W·B·坎农教授诸多科研成果中的精华,是他个人学术成就的代表作。本书根据伦敦1932年版译出,由商务印书馆1982年11月出版。全书16万字,共分17章:机体的液体,有效液床的维护,保证供应的手段——渴咸和饥饿,血液中水含量的恒定,血液中盐含量的恒定,血糖的稳态、血液蛋白的稳定,血脂的稳态,血钙的稳态,充足供氧的维持,血液中性的稳态,体温的恒定性,机体的天然防卫,躯体结构与机能的安全界限,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的一般机能,交感——肾上腺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机体稳定作用的一般特征,生物稳态与社会稳态的种种关系。作者致力于生理学研究30多年,他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基础,首先详细论述了稳态的基本条件,然后又深刻地讨论了当正常状态受到干扰时,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各种不同的生理装置。在探讨这些装置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逐渐地熟悉调节和控制许多过程和我们正常流动所需要的物质供应的一般性装置。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神经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部分是对外界环境发生反应,另一部分是对机体内部发生作用,协助保持生命体内部的恒定和稳定状态。《躯体的智慧》一书已经问世60年了,仍是今人研究稳态的必读之书。

六朝事迹编类

六朝事迹编类

城镇志。2卷。张敦颐著。此书前有绍兴三十年(1160)自序。详此书体例,盖为补《金陵图经》而作。敦颐字养正,安徽婺源人。绍兴进士,历官南剑州教授,舒、衡二州知州。著有《柳集音辨》。六朝皆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敦颐因览图经、实录,疑所载六朝事迹尚有脱误,遂取吴志、 《晋书》及齐宋诸史传,与碑记参订,考以六朝史实、金陵遗迹,分门编类,于绍兴三十年(1160)编撰成书。约六万字。分总叙、形势、城阙、楼台、江河、山冈、宅舍、寺院、庙宇、坟陵、碑刻等十四门。引据颇为详赅。名为2卷,而篇页颇富,征引也较详博。其中碑刻一门,尤有资于考据。

种树书

种树书

三卷。唐郭橐驼(生卒年不详)撰。郭橐驼是唐代柳宗元《郭橐驼传》中的人物,此人能否著述尚难断言。《种树书》其它版本也有署名俞宗本的。《明史·艺文志》又作俞贞木,此处依《夷门广牍》本。《种树书》的内容,各刻本不一。据《明史·艺文志》农家类著录,全书三卷,但现存各刻本不分卷。有的分为木、桑、竹、果、豆麦、菜、花七节;有的前面一部分是“月令”的体裁,后面是种树方,分桑、竹、木、花、果、菜七节;而《夷门广牍本》中《种树书》的第一卷是“月令”体裁,以下两卷分为豆麦、桑、竹、木、花、果、菜七节,文字也有出入。书约成于洪武十二年(1379),大部分内容辑录自《齐民要术》、《四时纂要》、《种艺必用》、《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及《农桑衣食撮要》等农书。王毓瑚评曰:“本书由于记载着很多奇特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嫁接方法,一向颇为人所称道,并且受到外国学者的重视。最近发现了著作时代更早的《种艺必用》和《琐碎录》之后,已经判明本书所讲的栽种技术并不都是第一手的性质,而是因袭前人,它的价值不一定超过《臞仙神隐书》、《便民图纂》、《多能鄙事》等书。”有《说郛》本、《丛书集成》本和农业出版社1962年校注本。

道禅集

道禅集

题“金坡王真人集”。金坡王真人即金元间全真道士王志坦,为一代掌教。本集为七言颂74首,述禅机,劝人心境双忘,勘透真空。

续传灯录

续传灯录

凡三十六卷,另有目录三卷。明代圆极居顶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继景德传灯录之后,集录禅宗六祖大鉴慧能以下第十世至第二十世之传法世系。主录机语,少载事迹,共一二○三人,若加无传文者则共有三一一○人。本书在编修过程中,采择五灯会元、佛祖慧命、僧宝传、禅门宗派图、诸祖语录等书。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

四卷,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论无经,文来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