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作者:彭耜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一卷。宋彭耜撰。前人研究《老子》者,有的只重注释不重音读。彭耜认为应该仔细研究老氏之学的一句一读,据其于卷首序所述,“安有辞义之未通,而理道之顿悟?惟览者互考焉。”由此可知,其观点明确,即重视句读。该书依《政和御注》解老氏音义异文。他将在《老子》中所校、所注音、所释的字句,都分章录出,集李畋《老子音解》、林东《音释》二家注释,补陆德明释文之未备。自序称“其经之正文,则专据《政和御注》本,而诸家之同异,亦互见于其中”实非妄言。该书对于后世学者了解前人研究《老子》的诸家异文,实为可参; 并可窥知今已亡佚的关于《老子》的 《音解》、《音释》等诸说。现存明《道藏》本、明《道藏举要》本、真意堂本。

猜你喜欢的书

非梦集

非梦集

文集,作者沈从文,《非梦集》本集为新编,共收录散文作品10篇,具体为《昆明冬景》《记蔡威廉女士》《云南看云》《绿魇》《黑魇》《白魇》等。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

云南地方志。明陈文纂修。十卷。文字简安,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云南布政使、文渊阁大学士。于景泰四年(1453)奉诏纂修舆地志书。陈氏广搜文献,加以增删编纂,考证旧志之乖讹,历四月书成。卷一至卷六为地理志,按各府、州、宣慰司、宣抚司、指挥司、长官司,分为沿革、事要两项;事要又分郡名、风俗、学校寺观、古迹、桥梁、名宦、人物、科甲等二十一目。卷七至卷十为艺文志,载元、明人诗文碑记。记述较简略,事要更简。是编虽大抵录自前人志书,然为现存较早且较完备的云南总志。如卷一汤池渠、南坝闸及达达、色目人,卷四蒲蛮、西番,卷五阿昌族等,均有重要史料价值。为研究云南史志重要参考资料。有明景泰六年(1455)刊本,1962年云南历史研究所油印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1984年中华书局)可参考。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北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书就《度人经》六十一卷本中出现的古字、难字加注读音,但不解释字义。便于读者诵读经文。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

一卷。书学论著。元陈绎曾撰。着重实际方法的剖析,不作空疏的议论。此书共分十二章。计执笔法,血法,骨法,筋法,肉法,平法,直法,圆法,方法,分布法,变法,法书。前十一章各法中又分若干条目,如“筋法”中分“藏”、“度”,“平法”中分“偃”、“仰”、“平”、“勒”。各法中皆立种种名目,有本于前人者,有其自创者。十二章列举历代著名碑帖。

元诗选

元诗选

元诗选集。三集。清初顾嗣立编选。最终刊成于嘉庆三年(1798年)。顾嗣立,字侠君。生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博学工诗,著述宏富。曾被召入京分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及《皇舆全览》等书。康熙五十一年会试,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以散馆改授知县,移疾而归。他年轻时即留意元人诗集,并着手编选《元诗选》,可以说《元诗选》是他一生倾全力而未完成之力作。每集按天干分十集,甲至壬集收元代诗人专集、癸集收录零散作品。但三集中癸集均未完成,有目无书。共收元代诗人三百家,每家下载原集中诗篇名目,附作者小传,间有考证。选录甚广,保存了若干作家原集中已佚作品。初集刊行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卷首有宋荦序及顾嗣立自撰《元诗选凡例》,共收入100位诗人(还有16人附见于有关诗人之后)的诗作。二集刊行于康熙四十一年,卷首有顾嗣立序,共收入100位诗人(还有7人附见于有关诗人之后)。三集刊行于康熙五十九年,共收入100位诗人(还有17人附见于有关诗人之后)。上述3集,每集又按天干顺序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等9集(三集当中无丁集)。

毗尼后集问辩

毗尼后集问辩

问。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谓但遮诵时。不遮讲时者。诵时仅宣文句。讲时备解义理。重筌轻鱼。有何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