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笺
作者:陈法
八卷,清陈法著。以《易》是专言人事之书,彖辞、爻辞所言天地,雷、风等象也不是讲阴阳。《系辞》所说错综指揲蓍而言,谓错综七八六九之数, 以确定各卦之象。来知德以错综诸卦定象,是先错综其象,又以错综言数,是错综其象以定数,故被斥为颠倒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书大旨,以为《易》专言人事,故彖爻之辞未尝言天、地、雷、风诸象,亦并不言阴阳。考《震》彖言‘震惊百里’,即象震雷;诸卦彖言‘利涉大川’,即象坎水。法所云彖词不言象者,未为尽合。然其持论之大旨,则切实不支。至来知德以伏卦为错,反对之卦为综,法则谓:‘《大传》所云错综者,以揲蓍而言,错综其七八九六之数,遂定诸卦之象,今以错综诸卦定象,是先错综其象也。又以错综言数,是错综其象以定数也。先儒虽言卦变,未有易其阴阳刚柔之实,颠倒其上下之位者。今以《乾》为《坤》,以水为火,以上为下,混淆汨没,而《易》象反自此亡矣。”
陈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十夜之梦
《十夜之梦》是夏目漱石的随笔选集,收入其随笔名篇《十夜之梦》、《东洋美术图谱》、等十多篇,可以说代表了夏目漱石随笔创作的精华。夏目漱石的随笔文风平和,但想象力又极为丰富,他的《十夜之梦》既可以读作随笔小品,也可以读作十个有关梦境的小故事。
新平妖传
全名《墨憨斋批点北宋三遂平妖传》。章回小说。明罗贯中编著,冯梦龙增补。四十回。书成于明泰昌元年。系依据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改编而成。除文字改动外,加了二十回,把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白猿被罚往白云洞守护天书。圣姑乃左黜的母亲,带领左黜和女儿媚儿往西京求法,梦中得知媚儿前身为张宗昌,应与武则天转世的王则结为夫妻,二十八年后在贝州发迹。泗州迎晖寺主持于水中得一蛋,蛋中出小儿,为蛋子和尚。蛋僧长大去白云洞偷来天书。圣姑知此天书为“如意册”,按此册共同练法,三年练成。媚儿因混入宫中惑太子,为关圣所斩,其灵入绘像中,开封府富翁胡浩得此画像,夜会画上仙女,其妻见而焚之,遂生女胡永儿。以下叙王则故事,亦略有增饰变动。存天许斋评点本,题“宋东原罗贯中编”,“明陇西张无咎校”,有张无咎序。墨憨斋批点金阊嘉会堂重刻本,题“明东吴龙子犹补”。清旭雪斋批点怀德堂本等。孙楷第认为系冯梦龙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
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1卷,唐一行记。编号零九八一。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佛教著述。隋智述,灌顶记。一卷。原书无序跋和撰时。是一部阐述“觉意三昧”行法的著作。分六篇:一、辨法相;二、释觉意三昧名;三、释觉意三昧方便行;四、释觉意三昧明心相;五、释觉意三昧入正门;六、释觉意三昧证相门。见载于明、清诸藏和日本《大正藏》。
究竟一乘宝性论
梵名Ratnagotra -vibha^go 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 (分别宝性之大乘最胜要义论)。凡四卷。后魏勒那摩提译。又称宝性分别一乘增上论。略称宝性论。本书论述如来藏自性清净之教义。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共分十一品。一九五○年,乔思敦(H.Johnston)与却吐里(T. Chowdhury)共同出版此论之梵语原典。汉译传统上认为作者为坚慧(梵Sa^ramati ),藏文系统则以本论为弥勒(梵Maitreya )所作。又经录中有说本论为菩提流支所译者,或说有二译,菩提流支译本为阙本。自本论所引用之丰富经典中,可知初期之如来藏思想,故为了解印度如来藏说发展之宝贵资料。其成立年代、与佛性论之前后关系及作者等,迄今尚无定论。
较量寿命经
佛说较量寿命经,一卷,宋天息灾译。较量娑婆世界一切寿命之长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