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

陈法
  • 姓名:陈法
  • 别名:字定斋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平(今属贵州)人
  • 出生日期:1692
  • 逝世日期:1766
  • 民族族群:

陈法(1692-1766),清学者。字定斋。安平(今属贵州)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直隶顺德知府、山东登州知府、运河道、淮扬道、直隶大名道。后革职,发军台效力,归主贵山书院。居官为政,以教养为先。兴利除弊,力挽颓风。生平潜心性理,尤服膺朱子之学。不信其伯父在深山求道,以静坐达到心光明洞澈,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后以忧归里,于山寺中遍观《楞严》、《圆觉》、《法华》诸经,乃知陆王之学,实类禅宗、因著《明辨录》,以辟其非。认为“象山心学,即释氏直指人心,以顿悟为道妙本。”又指出“象山独学无师,而于孟子所谓本心,所谓求放心者,有契合焉。然其言求放心则遗学问,言先立乎其大,则废思俱未暇深求其义。”又指出陆九渊的“此心本灵,比理本明”,“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此心尽全乎仁义礼智,发之无不当”与孟子扩充“四端”相矛盾。认为圣贤所谓“复其本心”即“复其皆备之心”。陆王之“本心”是指“虚灵知觉之心”与孟子以“敬爱”而名的“良知”不同。王阳明云“良知即理”,又云“良知所知之天理”。又自相矛盾。指出心学家不主张“致”知,认为“不假推致之力,纯任自然,无往非道”。从而导致“任心废学之弊”(均引自《清史列传·儒林传上二)。主张“格致”,认为“夫子孙之精神即祖考之精神,当其未格,不能无幽明之异。格则精神泝合而无间矣。物之理即吾心之理,当其未格,不能无彼此之间。格则理皆浑合而无间矣”(同上)。


陈法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易笺》、《明辩录》、《醒心集》、《犹存集》、《敬和堂文集》、《内心斋诗稿》、《河干问答》等。渠还善书画,其书法造诣尤高,有画作《玩易图》等。现贵州省博物馆存有手迹《监圣教序》和《塞外纪程稿》。

陈法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哲学片断

哲学片断

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先驱者克尔凯郭尔(SФ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关于人生哲学的最重要的著作,1844年在哥本哈根出版。在这部著作中,克尔凯郭尔对建立在历史知识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体系提出了质疑。书中展现了这位使用间接方法、不设哲学体系的思想家的思想。克尔凯郭尔在书中强调对上帝的绝对信仰,他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有任何证明的,人必须对此进行信仰。信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是荒谬,同时也是真理。此书标志着存在主义学说的开端。这种学说要求把哲学家从纯粹思维的思辨中召唤回来,使他们去注意与自身有关的问题,去研究一个孤独的人如何生活,如何按其所了解的方式去生活,这种生活的可能性及种种问题。本书对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人有重要影响,它对存在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倪石陵书

倪石陵书

一卷。宋倪朴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 (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 (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陈亮皆极称之。后为乡里人陷害,徒置筠州。因赦得还。吴师道、宋濂皆为其作传。师道称其 “究悉用兵攻守险要,尤精地理。”曾著 《与地会元志》四十卷,今不传。所传者仅《倪石陵书》一卷,前载吴师道、宋濂二人所作传,次拟上高宗书,又书札八篇、书唐史诸传七篇、辨一篇。大体皆古健有法。之所以称 “书”而不称 “集”,是因为卷中以上高宗书为主之故。《倪石陵书》一卷有 《四库全书》、《豫恕堂丛书》 和 《宋人集丙编》 丛书本。

中国,母亲的土地呵!

中国,母亲的土地呵!

现代新诗集。王亚平著。上海新丰出版公司1947年11月出版。为“新丰文丛”之十。收新诗21首。前有自序1篇。扉页和版权页都标有“长诗”字样,实际上各诗之间仅有内在的思想联系,完全是独立的。共分为“人民与土地”、“人的歌唱”、“诗人的复仇”三部分。是从作者40年代上半期的创作中精选出来的。诗人认为:“今日的新诗,应该是人民的心声,激昂,惨烈,斗争的心声;应该是土地上的花朵,血与泪,愤恨与希望结成的花朵。”作者饱蘸墨水,把赞歌唱给土地,献给人民,而对敌人则只留仇恨。“象木匠握着斧头,/象农夫牵着耕犁,/我的笔常浸润着墨水,/墨水化成血,血化成种子,/深深地播植在大众的心里。”(《我的白板木门小屋》)

围棋闯局

围棋闯局

又名《补西厢弈棋》。全称《莺莺红娘着围棋》。杂剧剧本。元末明初詹时雨作。一折。系增补《西厢记》第一本之作。叙莺莺听琴后,与红娘下围棋,张生逾墙相见,惊散棋局。此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今存本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刻本《西厢记》卷首附载,谓“接头卷第三折越调后”,未署作者;明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亦附载,题“晚进王生”;暖红室刊本《西厢记》亦附录“对弈”一折。

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

速疾立验魔醯首罗天说阿尾奢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那罗延天,请摩醯首罗天,说迦楼罗使者成办世间事法。

四不可得经

四不可得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略称四不得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四位梵志兄弟为避免无常之逼迫,遂于预知命终之期后,一人踊身空中,一人隐入市中闹处,一人遁入大海,一人走避山中,然皆无法免除无常之来袭,终究不免命终。佛于祇树给孤独园,以天眼目睹此一事缘,乃对诸比丘宣说此欲求经常年少、长年健康无病、长生不老、永生不死等四不可得之理。又本经之异译本有东汉安世高(148~170)所译之同名经,然今已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