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四百字黄自如批注

作者:黄自如
金丹四百字黄自如批注

一卷,题张平叔撰,黄自如注。张伯端为北宋人,黄自如为南宋人。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黄自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木钟集

木钟集

南宋陈埴著。十一卷。凡论语、孟子、六经总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近思杂问、史等各一卷。其体例皆先设问后答之。书名取“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宋元学案·木钟学案》)之意。在论述心、理和性情的关系时说:“道理只是一个道理。有就吾心性上说者,有就事物上说者。”认为“理”既存在于“心”中,又表现在“千条万目”的“事”上。圣人能“一心而贯万事”达到“统体光明”的“上达境界”(天理)。又说“性者,人心所具之天理”,“心居性、情之间,向里即是性,向外即是情,心居二者之间而统之”。基本墨守程朱之说。有明弘治十四年(1501)温州重刊本。

卧游录

卧游录

笔记。旧题宋吕祖谦著。一卷。此编首则录刘宋画家宗炳“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语,因以“卧游”为名。书前有嘉定九年(1216)王深源序。全书共四十五则,其中二至二十一则全录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十二则以下大抵录苏轼杂著及陶渊明集,亦有不知出于何书者。《四库全书总目》说此书“其言参差不伦,了无取义,祖谦必不如是之陋……殆明人之依托也”;而胡凤丹《金华丛书》本之此书序则说“不以类别,不以世次,而寻绎一过,胸次洒然……优而游之,使自得之,会心人当不远耳。然则此一卷其成公(吕祖谦)之杂录欤?抑明人之依托欤?是固可以不辨。”今有《宝颜堂秘笈》、《续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金华丛书》及《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其中前三种条目相同,唯《金华丛书》本前二十一则与诸本同,二十二则以下则大异,除苏、陶之文外,又多录六朝及唐宋之文。《丛书集成初编》则既据《顾氏》本排印,又并录《金华》本后部分异文。

复古诗集

复古诗集

诗别集。六卷。元杨维桢撰。杨维桢诗集甚多,此集所载皆琴操、宫词、冶春、游仙、香奁等作,并杂有古乐府,为其门人章琬所编,以其体皆时俗弃而不为,故以“复古”为名,中有黄溍评语和章琬简注。章序称“辑前后所制者二百首,连吴复所编又三百首”,四库馆臣认为:“今此一百五十二首,数不相符,或后人已有所删削,非完本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陆氏《仪顾堂续跋·元椠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跋》云:“其实所谓《复古诗集》也即是《古乐府》,章琬将所注者称为《复古诗集》,其不注者仍为《古乐府》,吴复所编四百零九首,章琬所注一百五十二首,共五百六十馀首,分计则篇数不符,合计则有多无少,并未经删削。”可是章序说得明确,系将自己所编二百首连同吴复所编三百首,定为《复古诗集》,总数应为五百首,与一百五十馀首之数相差太远,因此四库馆臣所疑不无道理。集中香奁诸诗为他本所不载,古乐府诸篇与《铁崖乐府》相重复者有数十首,而文字稍有出入,又《乐府》本所载诗题与此本亦有不同者,如《北郭词》之作《屈妇词》等等。吴复编《铁崖古乐府》在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章琬编此集在至正二十四年,相距近二十年,或杨维桢对旧稿有所改定,章琬据而录之。此集有明初刻本、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董氏诵芬室刻本、《四部丛刊》本。

周礼复古编

周礼复古编

一卷。宋俞庭椿撰。除着有《周礼复古编》外,还有《北辕录》已佚。“周官补之”之说,创于南宋初年。俞庭椿认为:《周礼》司空之官,多散于五官之属,《冬官》不亡,特错简置五官之中,因割裂颠倒,以足其数,遂着此书以考六官之讹误。《周礼复古编》认为五官所属皆六十,不得有羡,羡者皆取以补《冬官》,对此,后人多不以为然,责备此说凿空臆断、谬妄无据。又认为《天官》世妇与《春官》世妇,《夏官》环人与《秋官》环人,为一官职重复,应省而并之。对此《四库全书总目》驳之曰:“其说似巧而其谬尢甚”,认为二世妇与二环人职掌各殊,并以序官考之,其驳较为正确。总之,尽管《周礼复古编》观点有所偏颇臆断,但其不固成见,开了《周礼》研究复古学说的先河,创《冬官》不亡的新学派,对后世颇有影响。元代邱葵,吴澄研究《周礼》则沿用俞的学说。直至明末,此学派仍存。清儒对此极为不满,《四库全书总目》说“故特存其书,着窜乱圣经之始,为学者之炯戒”,《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认为“着变乱古经,自是人始也”,未免偏颇。复古学说在《周礼》研究上有一定地位,对促进理学发展有一定影响,《周礼复古编》在学术上有参考价值。此书,《宋志》载三卷,《四库全书》中为一卷,标为陈友仁编,为陈友仁订正《周礼集说》将此书附于其后。版本有:明刊本、淡生堂余苑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补《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禅宗语录。明圆信、郭凝之编集。一卷。沩山灵祐(771—853),唐代禅宗僧人,沩仰宗创始人之一。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原书无序跋,从内容看其资料主要采自《五灯会元》。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所收的《五家灯录》。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经题七字。通别合举。人法双彰。经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修多罗藏。同名经故。佛说四十二章六字是别名。异众经故。就别名中。佛为能说之人。四十二章为所说之法。佛者。梵语具云佛陀。此翻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同凡夫。觉他不同二乘。觉满不同菩萨。即是释迦牟尼如来万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机缘既熟。应病与药也。四十二章者。约数标名。盖从一代时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简明者。集为一册。以逗此土机宜。所以文略义广。该通四教。未可辄判作小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