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作者:佚名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

太清无极至妙神珠玉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经文言内丹修炼法。内称:神珠者太阳之精,玉颗者月华之英;太阳流珠主人之阳,太阴玄珠主人之阴。阴阳冲和应用,然后白金施,红雪配,精血住,真胎结,男女始孕。人之生成,与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卦之运行变化同理。至于人之修养,亦与天地同途。「欲炼金丹大药,不离阴阳造化,须凭周天应用」。故本书所述内丹功诀,皆与周天符火进退,卦爻变化相配合。其丹法分上、中、下三功。上功三年,行年月日时四用周天。依卦象行功,进退水火。行水即漱津咽液,行火即闭息咽气。中功三年,行四正八用、日月、还元三周天。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功。交媾龙虎,积精全神。下功三年,行妙水、妙火、返还三周天。依干支五行、阴阳六铢之数行功,交合神炁,炼气生神。篇末附赞语及炼丹咒。内称:「欲知修炼,精气神全。真水真火,真汞真铅,或顺或逆,七返九还」。「若修此法,人圣升天」。

猜你喜欢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日记形式记述了一名水手由于船只蒙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独自生活28年的历险故事。笛福所生活的年代正值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扩张是当时主要财源之一。敢于冒险、积极进取是时代的需要,《鲁滨逊漂流记》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精神,成功地塑造了早期资产者和殖民者的形象。与世隔绝的荒岛割断了鲁滨逊与人类文明的一切联系.为了生活,他必须从零做起,经历种种磨难,最终战胜了自然,返回了家乡。作者热烈地歌颂了主人公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灰心气馁、坚毅顽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只要你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你就会获得成功。这正是新兴资产者所需要的创业精神。最后作者肯定了主人公对荒岛的占有权。作品中表现的殖民主义思想反映了作者的时代局限性。这部小说取材于现实,从正面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位资产者的形象,细节真实生动,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雍正四川通志

雍正四川通志

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时值清军入新疆平阿睦尔撤纳及大小和卓之乱,廷桂常先期筹画军需,马驼、粮饷、驿递诸事均合高宗旨意,屡受奖励,封三等忠勤伯。二十四年病死于凉州。《四川通志》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此志条理清晰,体例严谨。其于旧志之阙者补之,略者增之,较旧志为详备。其田赋、边防、土司、兵制诸目记载尤为翔实,可谓信今传后之作。然其仍有因沿旧志之错而错误之处。如唐韦昭度征陈敬暄无功而还,宋岳云为忠州防御使乃遥授之官,俱不应入名宦。卢允文为四川宣抚,乃统制全蜀,应入总部,而不应仅入保宁府。唐之鲜于仲通依附杨国忠丧师南昭,新旧《唐书》均有明确记载,而此志反以其忤国忠而被贬,载入人物,实为荒谬。该志尚有乾隆元年(1736)补版增刻本及乾隆间《四库全书》本。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真贤门经

不署撰者。元始天尊述近劫成道十方天尊应身名号。经中说应身573名号,实有东、西、南、北、上、下六方563名号。劝人归命信礼。

随自意三昧

随自意三昧

为天台宗四种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异称。谓随意之生起即修禅定,而不局限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大品般若经称之为觉意三昧,南岳慧思则称之为随自意三昧。即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

弥勒经游意

弥勒经游意

佛教著述。隋吉藏撰。一卷。是《弥勒经》(包括《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的论释书。分十章:序王、释名、辨经宗体、论因果、出世久远、论成道真因、辨三会人多少、论与释迦同时涅槃、明教大小、杂料简。序王章中总述弥勒“或上兜率为诸天子”,或“下阎浮提乃成神觉”之义;释名中明弥勒的不同译名及译意;辨宗体中说《上生经》以大乘为宗体,《下生经》以小乘为宗体,又提出“正法为体,因果为宗”之说。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

凡十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经、文殊大教王经、千钵经。本经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菩萨之秘密三摩地法。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计分无生、无动、平等、净土、解脱等五门九品(前九卷)。(一)根本清净无生门,系毗卢遮那如来所说,作阿字观,此门包括前二品。(二)圆成实相无动门,为阿■如来所说,作啰字观,包括第三、四品。(三)法界真如平等门,为宝生如来所说,作跛字观,包括第五、六品。(四)妙观理趣净土门,无量寿佛所说,作左字观,包括第七、八品。(五)金刚菩提解脱门,为不空成就如来所说,作曩字观,即第九品之说。第十卷则就六师外道等详述此法,令彼归依。又由经文所述文殊现千臂,每臂持一钵,每钵中现千释迦,其顶上戴五佛如来等记载,知此经系依密教思想及梵网经之卢舍那莲华台藏世界说转化而来。依序文载,本经系金刚智三藏于长安荐福寺译出,由慧超笔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