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秘牒

作者:程省
测字秘牒

《测字秘牒》是一部专门描述古代测字术的参以阴阳、五行、六神、八卦等古代学说阐述测字方术的专书,非常具有代表性。书中开头言称“然测不立法,不足以示学者之权衡;字不加减,不足以开问者之蒙昧。是必乘除损益每一字到真机,流动变化数字于其间,则所问之事昭然在目,验后岂不愉快?”此书方术中的最大特点,是认为一个汉字处处有太极,所以可以通过十种方法,可以需要进行测算的汉字进行添笔减笔等演化操作,使得一个汉字可以千变万化衍伸出其它汉字及更多的意义,使得测字术不再拘泥于单纯的个体汉字,而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程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续轩渠集

续轩渠集

元代诗文别集。10卷。洪希文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清洪氏揖石山房刻本(附洪焱祖《古庭摘稿》1卷)等版本。卷首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蔡宗兖序,洪希文自序。据洪希文自序,本集原有各体诗及词500余首,始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是时他正馆于游洋方氏家中,由方氏之子结集抄录。据蔡宗兖序,蔡宗兖曾在原本基础上删去135首诗,只刊行了435首,并编为10卷。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5—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六七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卷9为词,卷10为杂著。洪希文之父洪岩虎著有《轩渠集》,所以洪希文把自己的集子题作《续轩渠集》。《轩渠集》早已蠹烂不存,仅在《续轩渠集》卷末附收洪岩虎诗3首,并收有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聱翁《再题轩渠集后》,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阿鲁威《轩渠集序》两文。

缘情手鉴诗格

缘情手鉴诗格

诗格著作。唐李洪宣撰。李洪宣,晚唐人,生平不详。《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录为“樵人李宏宣撰”,又云:“未详何人,当在五代前。”书中所引诗例为方干、杜牧之作。方干卒于咸通末年,该书当成于此后。书中内容简略,无突出见解。“诗有五不得”言作诗避忌,乃袭自皎然《诗式》中之“诗有六迷”。此外,如所谓“束散法”、“审对法”、“自然对格”者,皆论作诗方法。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及《诗学指南》本,又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整理本。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

法藏和尚传,一卷,新罗崔致远结,日本僧濬凤潭序,高丽梁璋镂版题记,宋义和题记,前附阎朝隐撰康藏法师碑,后附日本道忠著碑传正误及崔致远事实。

二隐谧禅师语录

二隐谧禅师语录

明代行谧禅师的语录。凡十卷。明·行谧说,清·超巨、超秀等编。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八册、《禅宗全书》第六十二册。其生前历住各刹时之语录,及行实、杂着等,由嗣法弟子超巨、超秀等编集而成此语录。本书共分十卷。卷一为行谧住法祥禅寺及栖真禅寺时之语录。卷二为再住法祥禅寺及住大明禅寺时之语录。卷三为住法忍禅寺时之语录。卷四为住保安禅寺时之语录。卷五则为小参及示众。卷六包含示众、法语及拈颂。卷七为举古、别古、代古和机缘。卷八拈古。卷九颂古。卷十包括源流杂偈、启、书及杂着。全书卷前收录三篇序文,分别由清代的察尼、曹勋和周正儒所撰写。卷末并附录周正儒所撰《二隐谧禅师塔铭》一篇。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

天竺沙门阇那多迦译,范仲淹序,其内容乃十六国大阿罗汉为摩拏罗多等诵佛说因果识见悟本成佛大法之颂偈颂皆押韵语义俱妙。经首有对“因果识见”的题解:因者因缘;果者果报;识者识自本心;见者见其本性。若因缘有善果报有福则自识其本心见其本性使万法不生当得成佛。

略教诫经

略教诫经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记述佛陀简略地教诫出家比丘,应少欲知足,断除无明,不复起三种不善思惟,当勤修习以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