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书屋夜话录

作者:王泰林
西溪书屋夜话录

医话。清王泰林(1798—1862)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成书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原系手稿,大多已散佚。由周镇将少时所录王氏之论,整理刊行。现仅存“肝病证治”一篇。旭高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对肝病证治予以系统、全面的阐述。针对肝气,而有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等八法。针对肝风,而有熄风和阳、熄风潜阳、培土宁风等五法。针对肝火,而有清肝、泻肝、清金制木等六法。另有通治之温肝、补肝、镇肝等十一法。凡三十法。每法均选数药或方剂,以说明用药大法。极细极微,论理精当,后世治肝者每以此为圭臬,供临证研究、治疗肝病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猜你喜欢的书

文明及其缺憾

文明及其缺憾

奥地利S.弗洛伊德著。1929年出版。该书是作者晚年论述人在世界中地位及人与文化关系的著作,认为人生的目的主要由快乐主义原则决定,人类所追求的幸福是暂时的、过渡性的,真正的幸福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达到。人的本能是进攻性的和追求利己主义的自我满足,文明只有在否定个人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文明限制本能的生活要求,扩大文化的阵地。文明发展限制了自由,但对个人自由的限制经常是不公正的。抑制个人本能的结果使本能升华为科学、艺术和思想的创造性活动。提出保存本能与死亡本能的区别,前者是把个人、家庭、种族、民族、国家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但人的进攻本能使个人与全体相对立,表现为死亡本能。现代文明就是保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的斗争产生的,因而文明的进化就是人类生命的发展,即克制个人的破坏倾向,把个人融合到集体中去。个体的发展表现为利己的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也表现为利他的与他人相结合的要求,这两者互相斗争反映个人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斗争。超我的作用在于抑制个人的发展而推动文明的发展。

艳阳下的谋杀案

艳阳下的谋杀案

《艳阳下的谋杀案》,又译作《阳光下的罪恶》,是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作品以一个漂亮而富有的妇女在风景如画、安祥和平的著名海湾旅游地被谋杀的悲剧,揭示了在“阳光下处处有罪恶”的主题。 这一小说继承了以往侦探小说“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案情扑朔迷离,结局出乎意料”的特点,同时在创作方面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康熙随州志

康熙随州志

《[康熙]随州志》四卷,清刘霦修,清何藩等纂。 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卷末附《传经源流》,述安成玉源仙派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清微明元使刘处源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从仙人受此经,获祐护。该经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缩本,盖出自处源之手。

隋唐五代史讲义

隋唐五代史讲义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隋唐是我国历史从分裂到统一以致全面繁荣的重要时期,作者从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解剖隋唐五代兴亡之迹,分析其得失利弊,援证充分,原原本本,以宏观见微观,立论精当,要言不烦,是同类著作中的上乘之作。

长者音悦经

长者音悦经

一卷,吴支谦译。王舍城之音悦长者,得四种之吉祥,佛往赞叹之,使植福。后得四种之不吉祥,尼犍子往赞叹之,乃被痛打。佛因说长者之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