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精微
作者:孙思邈
二卷。唐孙思邈撰。“银海”,道家语,指眼睛。《四库全书》在该书《提要》中考证: “银海”指目,在王安石、苏轼之前未见,且此书唐宋志皆不著录,孙思邈本传亦不言有是书,据此断定此书作于宋以后,非孙思邈所作。此书是我国较早的中医眼科专著,分上下两卷。上卷首列五轮八廓总论,把双目比附为五脏,进而与自然界及五行八卦联系起来,反映了我国中医学的整体辩证理论。上卷次列六十四种眼病,加上下卷所列十五种,共阐述了七十九种目疾证治。书中还有各种目疾图八十幅(加上五轮八廓图二幅计八十二幅),列出验方六十一首。既有内服方药,又有洗、点、针、劆等外治法及金针拨翳障法。此书主张区分情况,根据症状,宜内外兼治,补泻并施。此书是研究中医眼科理论及临床实践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有明嘉靖间刊本,万历十五年(1587)陈氏刊本,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近圣堂刻本,同治九年 (1870) 聚英堂刊本。1956—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醉耕堂刊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的书
勤俭训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瞻山医案
清代任贤斗(号瞻山)著。成书于1814~1823年间,约十一万言。初未付梓,仅藏于门人之中,因而未有广泛影响。民国十三年(1924)正式刊印后,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共四卷,名为医案,实为综合性医学著述。主要记载任贤斗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论源流,多所阐述,次则附录生平精彩验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著作。本书反映了任贤斗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卷首为按时察病总诀,论述认证法则、六气、日分四时、八卦值月等内容,阐述运气学说的临证应用。所载医案以证分类,包括伤寒、伤风、眩晕等六十证,每证首论该证之病因、病机、症候、脉象及论治,后附若干医案。每案详叙证候脉象,析因辨证,立法遣方,用药慎重,多以成方加减。善于汲取前人经验。卷末附方七十六首,以供查阅。本次整理以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1924年浏阳唐文胎室木活字本为底本。
一个劳动者的死
短篇小说。杨华著。写于1924年11月29日,系作家的处女作。初载1935年2月1日的《台湾文艺》第2卷第2号。后收入1979年7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4)》。小说描写铁工厂工人施君,在恶劣环境中,在工头怒骂鞭打下,拼命干活的情景。他终于积劳成疾,又无钱医治,致使病情急剧恶化,最后离别了这痛苦、龌龊的人间。施君的死“劳力过度是唯一的导火线”!作家怀着悲愤难抑的心情,谴责这不平而势利的世界,矛头直指殖民地统治下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厂主像吸血鬼一样地榨取工人的血汗,“把劳工们劳力的结晶统统掠夺了,把他们的心血统统吸干了”。他们当畜牲一般地役使工人。工人住的是贫民窟,吃的粗糟劣食,穿的是百结鹑衣,终日劳累不堪,致使生命早丧。面对这一切,作家愤怒地斥责:“我真不解何以窃人钱袋要受法律的严惩,而窃人的生命与幸福却反逍遥法外”。小说还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揭露资本家“鲜衣美食、华屋大厦、娇妻美妾”的生活,是建筑在工人累累尸骨上的。如此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鞭挞,在当时的作品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环境气氛的描写上,小说也相当出色。阴森恐怖的夜晚,肆虐凶暴的寒风,黯淡微弱的路灯,使人感到窒息。作家着意描写环境的阴森可怕,以此展示施君的惨死悲剧。作品直抒胸臆,急于渲泄感情而议论太多,形象的描写和刻画较弱,显得直露有余,含蓄不足。
国朝宫史
乾隆七年(1742),清高宗见明代编有 《明宫史》 一书,乃诏令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编纂本朝宫史。乾隆二十四年,嫌书简约,又令蒋溥、裘曰修重加编辑。乾隆二十六年,再派于敏中、陈孝泳等帮同校录。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全书告成。共36卷,分为训谕,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6门,记述清代宫室的各种情况。其中训谕门,收顺治、康熙、雍正的“圣训”、乾隆的谕旨,有许多严令内监参与朝政、崇尚节俭的内容。典礼门,辑录有关礼仪、宫规、冠服、仪卫等规制。宫殿门,记载宫殿苑囿的建置、沿革,并录大量御制诗文。经费门,记录内廷的铺陈器皿、衣服饮馔、年例日用的费用。官制门,主要指内官之制,列出宫内各处使役太监的职守、人数,以及对他们的奖励、惩罚等措施。书籍门,有实录、类纂、总集、目录、类书,校刊等16顶,记载清初官修的重要书籍,如《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渊鉴类函》、《康熙字典》等大书的编书缘起、内容等。是书为体现高宗诫谕子孙遵循、效法和警戒之意,所下功力不小,其中许多材料,为以后官修的 《清会典》、《会典事例》和朱筠等奉勅编的《日下旧闻考》等书所征引,是一部研究清代宫廷和历史的重要参考书。是书编成后缮录三册,存藏于乾清宫、尚书房、南书房三处,并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但一直没有刊刻。1925年天津博爱印刷局出版铅印本。1984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根据此铅本重印此书出版。
百法明门论赘言
百法明门论赘言,一卷,唐窥基注解,明明昱赘言,相宗八要解第一。
诸法本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说欲为诸法本,即中阿含诸法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