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灵兰要览
作者:王肯堂猜你喜欢的书
三字经译注
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编著(一说为宋末区适子著)。今本经章太炎修订。都是三字一句,便于诵读和背诵。内容包罗甚广,其中也涉及伦理道德方面。如“人之初,性本善”,但不教育就会背离善性——“苟不教,性乃迁”,故父母师长要尽教育之责,把三纲五常作为立身的准则,把扬名显身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以古人刻苦求学、追求功名,终于有成的事例,勉励少年勤学上进、跻身仕途、荣宗耀祖等等。其在民间流传甚广。
太上十三经注释
清代李西月撰,十三卷。书中汇集篇幅短小而重要的十三种道教经典,分别详解大旨,每经一卷。计有《道德经注释》、《阴符经类解》、《清静经解》、《玉枢经约解》、《护命经约解》、《日用经约解》、《大通经约解》、《洞古经约解》、《定观经约解》、《五厨经解》、《明镜匣经》、《金谷经》、《文终经》。末附《循途录》、《辨惑论》 两种。为内丹家西派重要文献。载 《道藏精华》 第二集。
长恨歌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造成“长恨”。全诗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1部分。写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和贵妃,着意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2部分写“长恨”本身;着意表现他们的相思。前一部分重在写实,后一部分重在虚构,二者紧密结合。全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流畅,抒情气氛浓厚,具有和谐美,是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名篇。后代戏曲《梧桐雨》和《长生殿》等皆受其影响。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丰子恺写梵高
原书名《谷诃生活》,作于一九二九年,本书系丰子恺书写梵高,表现一位大师眼中的大师。两位大师都有着淡泊、自信的艺术之心。丰子恺先生在日本黑田重太郎先生所著《梵高传》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于梵高艺术的感悟,编写了这部《丰子恺写梵高》,将梵高这个不朽的艺术天才的生平、艺术成就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书中分“准备时代”、“荷兰时代”、“巴黎时代”、“南国时代及最后”等几个章节,展现了梵高对这个世界充满深情但孤独坎坷的一生;又从一位画家的角度,探讨了梵高各个时期艺术理念的形成过程和鲜明特色。所以本书既可以视作梵高的传记,对于希望了解印象派艺术的普通读者而言,又可称得上是一部优秀入门之作。
仪礼小疏
七卷。清沈彤(1688-1752)撰。彤字寇云,一字果堂,江苏吴江人。诸生,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编修三《礼》及《大清一统志》,授九品官,以亲老不受,辞归故里。笃志群经,尤精三《礼》。着有《周官禄田考》、《仪礼小疏》、《春秋左传小疏》、《尚书小疏》、《果堂集》等。是书取《仪礼》中《士冠礼》、《士昏礼》、《公食大夫礼》、《丧服》、《士丧礼》五篇为之疏笺,每篇各有数十条,每篇后又各有监本刊误。卷末又附《左右异尚考》一篇,其考证颇为详核明确,记者谓其三《礼》之学“亚于惠士奇而醇于万斯大”,而是书所论亦亚于其《周官禄田考》而密于其《尚书小疏》。有果堂集本、阮刻经解本八卷。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
明散曲别集。五十一卷。题永乐御制。近人卢前《饮虹簃所刻曲》刊本收小令七百二十二首,套数十四篇。明永乐十五年(1417),明成祖朱棣诏命用南北曲调编诸佛名称歌曲,十八年夏颁降佛曲,勒令各地生员习唱。据明僧幻轮编《释氏稽古略续集》载,该书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序刻本,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赐僧录司《诸佛菩萨名称歌曲》大小三本。十八年三月初七日,颁御制经序十三篇,圣朝佛菩萨名称佛曲作五十卷,佛名作三十卷,俱入西藏流行。又据1987年《文物》第十期“张掖大佛寺永乐佛曲目录”统计,饮虹簃所刻七卷乃是残本,不足全书百分之三十,尚有一千八百多首佛曲未录刻。目录中北曲调名有二百二十二个,南曲调名有一百二十一个,合计三百四十三个。其中有一小部分南北曲调为过去所未见,还有以汉字标音的少数民族曲调名称十五个,这些都是研究古曲流传演变历史的可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