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 姓名:王肯堂
- 别名:字宇泰,一字损仲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金坛(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公元1549
- 逝世日期:1613年
- 民族族群:
王肯堂(公元1549—1613年),明官吏、医学家。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世业医。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因上书言抗御倭寇事被降调,万历二十年引疾归里。少时尝涉猎医术,罢官后即穷研医学,深造有得。尝博集医书,并结合长期临证心得,历十一年编成《证治准绳》(又作《六科证治准绳》)四十四卷,博涉古今,内容丰富,内有《杂病证治准绳》八卷,详述各种杂病。《杂病证治类方》八卷,分卒中、暴厥、中风、中寒等三十类,分类编辑杂病方剂。《伤寒证治准绳》八卷,所述以仲景方论为主,附以后世医家续法。《疡医证治准绳》六卷,则广集历代外科名医方论。《女科证治准绳》五卷,以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蓝本,兼采各家之论。《幼科证治准绳》九卷,全书采摭丰富,条理分明,以证论治,立论平正,流通较广。又有《医镜》四卷(1641年),分述临床各科病证,指其大要,令一览即晓于辨证用药。《肯堂医论》(又作《新镌医论》)三卷(1602年)多据临床心得以阐发或评论医家内科杂病、妇科治验。另有《郁冈斋医学笔麈》系钱季寅将王氏所著《郁冈斋笔麈》中有关医药论述,选辑而成,其中所记西方历算及与利玛窦交往等史实,说明王氏颇注重泰西传入诸学术。又尝辑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又作《古今医统》,1601年),刊行自《内经》起至明代以前各朝较有代表性的医著四十四种,为现存医学丛书中较有影响者。
猜你喜欢的书
嘉祐集[四库本]
诗文别集。北宋苏洵(1009—1066)撰。十五卷。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应试不第,归而焚所为文,闭户读书,遂通晓六经、百家之说。嘉祐时与二子轼、辙至京师,为欧阳修所称重,荐之于朝廷,授校书郎,与修《太常因草礼》。洵晚学而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并称“三苏”。是集卷一为《几策》,卷二、三为《权书》,卷四、五为《衡论》,卷七为《太玄论》、《太玄论总列》,卷八为论,卷九至十二为书,卷十三为谱,卷十四为记、铭、赞、说、墓志、祭文、状,卷十五为杂诗。其文简劲质朴,善修辞,长于简论,有《心术》、《远虑》各一篇,《权书》、《衡论》各十篇,皆传世名作。另《六国论》、《送石昌言使北引》均论证严谨,简洁有致,颇受称道。有《四部备要》、《四部丛刊》本。另有《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作十六卷,又附录二卷。又《三苏全集》本作二十卷。
庐山记
名胜志。北宋陈舜俞撰。五卷。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庆历进士,历官屯田员外郎,山阴知县。著有《都官集》。熙宁五年(1072),舜俞因不行青苗法谪官山南,与友人刘涣游庐山六十天,穷探极观,无所不究,于熙宁末撰成是书。约二万五千字。卷端有李常、刘涣二序。分总叙山水、山北、山南、山行易览、十八贤传、古人留题、古碑目、古人题名八篇。总叙山水篇引东晋僧慧远《庐山纪略》山北、山南记述作者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南行,沿途经过的寺、观、洞、穴等名胜古迹,历史故实。山行易览详记山中一百五十余风景点之间里程。十八贤传记,慧远、刘程之、雷次宗等十八位隐居庐山的人物传记。古今留题录唐以前三十三人歌咏庐山的诗歌。古碑目录有当时大平观、太一观、东林寺、西林寺、简寂观五座寺庙中唐五代前碑铭志文。古人题为颜真卿、韦宙、严续等十八位唐宋大臣题名刻石。史料丰富,考据精赅,为现存第一部庐山专志。宋本明初国内已无完帙,《四库全书》本为残本三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吴宗慈经友人于日本大谷大学借得足本,与日本收入《大藏经》的大正本及《四库》残本互校后收入《庐山志副刊》出版,是为善本,并附吴氏《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校序》。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金匮类著作。清陈念祖集注,唐宗海补正。九卷。宗海有 《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 已著录。此书为五种之一。唐氏认为,陈修园 《金匮要略浅注》一书,虽能集众之长,但尚有缺误,遂加以补充订正,于光绪十九年(1893) 辑成是书。卷一为脏腑经络先后病、痉湿暍病脉证,卷二为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疾、中风历节病脉证,卷三血痹虚劳证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卷四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脉证及腹满寒疝宿食脉证,卷五为五脏风寒积聚、痰饮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淋,卷六为水气病脉证,卷七为黄疸证治、惊悸吐血胸满瘀血脉证,卷八为呕吐哕下利、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及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脉证,卷九为妇人妊娠、妇人产后、妇人杂病脉证。试图以 《内经》等中医理论结合西医学说诠释《金匮要略》。有光绪二十年上海顺成书店石印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 千顷堂书局石印本,一九五五年锦章书局铅印本。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2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1862年作者予以重订,改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上卷论病情及防治法;下卷引述古代名医及王氏个人有关霍乱的临床医案,并介绍霍乱常用药物的药性和若干治疗方剂的适应症,是一部较有影响的专著。建国后有排印本。另收入拯主编《近代中医珍本集》温病分册中。1987年4月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又名《灵宝升玄济度血湖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众仙演说。内称东北方有酆都,其地分列诸狱,考罚世人罪恶。其中有一狱,在北阴大海底,「积血成湖」,名曰血湖地狱。该狱又分为血池、血盆、血山、血海。一切众生积诸罪业者,不分男女,死后皆入血湖地狱备受苦难,不得出离。尤以「产死血尸女人」为甚。元始天尊怜悯众生,济度罪魂,故说咒语二首。即「三洞大法诸天救拔梵炁隐语」、「三元秘梵天灵宝书」。又命太乙救苦天尊率领诸神清荡血湖,超度罪魂。众生若能奉戒向善,供奉并诵持经文,依法修行,即可得众神卫护,获福无量。
过去现在因果经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中,极具文学价值之佛传。此经另有绘卷形式之绘因果经(迄今流行于日本)。另有两种同本异译本:后汉竺大力与康孟详所译之修行本起经、吴·支谦所译之太子瑞应本起经两卷,此二本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然开元释教录则谓,除上记之外,另有三种异译本,即:后汉支曜所译之小本起经二卷、后汉康孟详所译之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之过去因果经四卷,惟此三本今皆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