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指南
作者:顾锡
眼科著作。清顾锡撰。四卷。锡字养吾,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眼科治验丰富,因道家称目为“银海”,故名。顾氏在《内经》基础上,取《银海精微》、《原机启微》等书精华,广集华佗、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张子和、汪石山、薛岳斋等各家有关论述,并参以治疗眼疾经验,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撰成此书。卷一论述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六淫七情与眼病的关系。卷二论述脏腑主病及伤寒、中风等病以及眼病症状,舌脉辨析与治疗原则。卷三、四为眼科常用方药与医案。辨证精细,方药切合实用,书末所附医案详明,多给人以启发。有嘉庆十五年(1810)三友草堂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顾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诗人与小鸟
本书精选了谢六逸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写给孩子们的童话和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写给青少年的劝诫、写给生活的随笔和散文等等。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谢六逸先生对童心的呵护、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感悟。语言优美生动,引人遐思。
寓意草
医案医论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撰。书成于明崇祯癸未(1643年)。书名含义是指该书寄寓了喻氏对医学的某些初步的见解。全书共记有喻氏医论、医案64则(一作66则)。除开首两则为医论之外,余62则为医案,共记所治患者70余人次,所治病证多为伤寒危证和内科疑难重症,治多奇中,议论纵横。开篇即倡导“定议病式”和“先议病后用药”,详列病历各项内容,突出了临床辨证要点,先议病后用药这一主张,强调识证辨证的重要性。同时,喻氏在书中的立法处方案例表明,他时时注意据理立法,并顾及用药前后的病机转归。书中对肿胀治法,立下培养(补益元气)、招纳(升纳阳气)、解散(开鬼门、洁净府)三法。治痢7案,治法各异,尤以“逆流挽舟法”治痢尤为后世乐道陈修园称此法“可补《金匮》之未逮”。此外,书中运用麦冬、阿胶、生地、人参、梨汁、竹沥之类的生津养阴药,对后世温病学派用药也有一定的影响。该书现存有明崇祯原刊本,此后的单行本和合刊本尚存有50余种左右。建国后上海卫生出版社曾予铅印(1958年)。清代光绪年间谢甘澍撰《寓意草注释》,对喻氏之说有不少阐释。
三洞赞颂灵章
三洞赞颂灵章,撰人不详。书中提及宋末元初道士冲妙先生(蒋宗暎),当系元代上清道士编集。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此书辑录道门法事所用各种赞颂,凡九十八条。皆为韵语诗偈,四言、五言或七言不等。其中卷上收录二十九条,主要赞颂元始天尊、五方五老、四方玉晨君等神灵。卷中题曰〈应用赞颂〉,有启坛、解坛、请师、送师、请真、送真、明灯、燃香、投简、焚词等赞颂,共五十六条。卷下收入赞颂十三条。有三契颂、大洞经赞、元皇天帝赞、血湖真经颂、拔罪心印妙经偈颂等,以赞颂经文为主。全书赞颂之内容,或颂扬神真,或宣演道要,或劝善戒恶,或劝诵道经。
太上老君中经
太上老君中经,又名《珠宫玉历》。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三洞奉道科代》着录「老子中经一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二卷,收入太清部。《云笈七签》亦全录其文,此经分五十五章,言内视存思之法。以存恩人体内诸神为主,兼涉天地之神。书中列举人体各部神主之名称、形状、服饰,较《黄庭经》更为详明。除思神外,又言及祝祷、辟谷、服气、按摩、去三尸、食日月之精、服药饵丹、用符念咒等方术。并且宣扬忠孝仁义,善恶报应思想。东晋南朝上清派道书受此经影响。称老子《道德经》为上下篇,而以此经为中篇。
隋唐两朝志传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岁(581)受周主禅即帝位起,历四世禅位于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岁(878)唐将高元裕戮王仙芝止,凡二百九十五年。记述了隋唐两朝重大事件和主要战争,两朝重要人物皇帝、名将、忠臣、义士、仁人等。罗本《隋唐两朝志传》,乃隋唐系列小说的祖本,如熊大木的《唐书志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后来的《隋炀帝艳史》、袁于令的《隋史遗文》都由此演变而来。明万历刊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书末云“万历己未岁(1619)季秋既望金阊书林龚绍山绣梓”。卷首有杨慎序,另有林瀚序,谓曰:“访有此作,求而阅之,始知实亦罗氏原本,因于暇日遍阅隋唐(诸)书所载英君名将忠臣义士,凡有关风化者悉编为一十二卷,名曰《隋唐志传通俗演义》。”罗氏原本难见,林本存日本东京尊经阁。
陆锡熊诗集
陆锡熊诗集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