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医汇讲

作者:唐大烈
吴医汇讲

《吴医汇讲》系我国最早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著作。清·唐大烈编辑,在清乾隆56年至嘉庆6年(1792至1801年),11年中,共出版11卷,后经汇辑成书。由江浙地区40余位医家供稿,故题名为《吴医汇讲》。本书编辑宗旨强调作者撰文须“发前人所未发”,不作“人云亦云”之说。正如陈修园评论它是“以独开生面,不袭老生常谈为高”。对于有创见的医著,则不拘科别、不分门类、不限卷数,并“不以年齿次先后,亦不以先后寓轩轾”,凡是佳作均可辑入。对不同学术见解,只要“能通一理,两说并采”则均可采用,这种编辑思想无疑是进步的。发表的大多为学术理论方面的文章,此外还有专题讨论、验方交流、医学常识、考据、随笔等多种形式,内容相当丰富。《吴医汇讲》反映了当时江南一带的医药情况,并促进了当地医术经验的交流和医家争鸣的风气。如书中所讨论的温热病、烂喉丹痧、天花、麻疹都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传染病。同时它保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献,如叶天士的《温证论治》,成为以后温病学说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不少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及医话等论述。此书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刊本流传甚广,以后在清代又刊行了四、五次,近代亦予以石印。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唐大烈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爱哟,爱

爱哟,爱

本书收录冈本加乃子11篇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小说。在《爱家促进法》《写给一平》《写给巴黎的儿子》等随笔散文中,我们看到冈本加乃子如何回望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生活。而其笔下的小说女主角,则各个性格鲜明且迥异:《东海道五十三次》中,顺着命运安排而结婚、生子,一生虽平凡但顺遂的女子;《她的早晨》里,与丈夫一起深深疼爱远在巴黎的儿子的母亲;《家灵》中忍从宿命,想象着谁会是自己的放荡老公、谁又会是用生命安慰自己的男子的老板娘;在《娼妇莉赛特》里,那位以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养着让自己又爱又恨、不务正业男人的娼妇。每个女主角似乎都映照出一部分的冈本加乃子,作家在虚构的角色中投射了自我的样貌。

康熙石门县志

康熙石门县志

十二卷。清邝世培主修。祝文彦纂,杜森纂修。邝世培曾为石门县知县。《石门县志》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二纪疆,为目十,有县表、沿革、星野、城濠、封域、山川、河梁、赋役、物产、古迹。卷三纪制,为目八,有公署、邮舍、仓廒、坛壝、庙祀、寺观、坊表、坟墓。卷四为纪官,为目八,有官制、县职、师儒、驿官、阴阳僧道官、驻防、名宦崇祀、循良。卷五纪士,为目十,有荐辟、进士、 乡举、岁贡、 胄监、戚畹、貤封、任子、武职、椽吏。卷六纪献,为目九,有乡贤、崇祀、政事、文学、高行、篇谊、才艺、列女、乡饮。卷七至十纪文,为目五,有记、序、杂文诗赋。卷十一纪闻,为目三,有灾祥、风俗、遗事。卷十二纪闻,为目四,有仙、释、方伎、丛谈。石门为越之御儿地,亦称语儿。五代时始为崇德县,历宋元明三朝。至清,康熙元年,始称石门。自宋淳祐始有《语溪志》,明正、隆、万三朝,有《崇德县志》,此篇为石门第一志。现有清康熙十二年(1673)修,十六年(1677)续修刻本。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增刻本。

脉度运行考

脉度运行考

经脉著作。清李盛卿(彰五) 等考定,彭静山校注。此书由李氏及其夫人据 《内经》 经脉理论,对十二经气血流注重予考定,提出每一经的长短和在某时某刻某分与某经相交接的问题,并补充任督脉之气血流注。考证精微细致,不同于前人经脉循行十二经气血流注即子午流注纳子法之传统学说,为研究子午流注提供了新参考。原著刊于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1989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彭氏校注本。

琅嬛记

琅嬛记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旧题元人伊世珍辑集(有作唐段成式或明桑泽撰, 均不足信)。关于书名“琅嬛”二字出典:作者说, 《玄观手钞》 (仙书之类)谓,张华为建安从事,一日遇着仙人, 在石室中, 见到奇书多种。此石室额为“琅嬛福地”。伊世珍希望本书终将成为石室奇书,所以名为“琅嬛”。今本三卷,有清嘉庆《闲居录》附刊本、 《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说郛》本(唯《说郛》本为一卷)。本书辑录宋元笔记一百余种中有关志怪的小说或短则,好似读书时随手抄录的札记一般,故价值不大。

平定三逆方略

平定三逆方略

专题性史书。六十卷。勒德洪,康熙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因在清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有功勋,被分别封藩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占据数省,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康熙十二年 (1673年),三藩先后举兵反清,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至二十年十月清军数路围困云南省城,吴三桂(五年前死)孙世旸走头无路,被迫自杀。三藩叛乱终于被平定。次年,勒德洪等奉圣祖诏令,纂修《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二十五年书成。本书自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兵始,至二十年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荡平,诏赦天下”止,详细而具体地记述了清廷平定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叛乱始末。乾隆时本书收入《四库全书》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精写本。可资康熙朝研究之参考。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本书中,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了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