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事证方后集

作者:刘信甫
活人事证方后集

宋·刘信甫著。《活人事证方后集》乃因前集辑成药处方未备,再辑常用之方而成之。全书无序跋,惟目录前有无名氏小引一则,略叙原委。本书与前集一致,亦为二十卷,列有总目及分目,条理秩然。计分二十七门,论及中风、心气、虚损、白浊、盗汗、中暑、瘴疟、霍乱、痰饮、呕吐、肿满、疝气、肠风、胎产、淋闭、发背、血疾、中毒、咽喉、头目、口齿、耳鼻、疹痘、汤火等各病证候,分门别类,先原其病候,次引事以证之。病源证候多用巢元方所论,所引各方类证,更达百家之多,而引证之中时有商榷批正,发明已说。全书共集方约一千余首,皆经验已效之方,故称此方可活天下。在每方后详列了主治证,同时还具体说明了有关药物的炮制法和药剂的修制法,因此不但在理论上具有参考意义,且临床上亦便于采用。

刘信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孔北海集

孔北海集

一名《孔少府集》。诗文别集。一卷。汉孔融撰。初刊于明崇祯间。孔融,字文举。生于汉元嘉三年(153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今山东寿光)相,时称“孔北海”。又迁少府,亦称“孔少府”。性刚直,直言敢谏,但政治上较保守,后为曹操所杀。原有集九卷,已佚。《孔北海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孔北海集》一卷,共收诗文三十六篇,其中诗八首,文二十八篇。融曾官北海相,文辞锋利简洁,为时人称道。著诗、颂、碑文、议论、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等多篇。其集至宋已佚,今本系明人所辑,得36篇。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乾坤正气集》本。

许真君玉匣记

许真君玉匣记

许真君玉匣记,原题许旌阳撰,实际应为明朝道士之作。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卷首有宣德八年(1433)吴子谨序,内称许旌阳怜悯祈禳者触犯天地禁忌,致生灾殃,故撰写此书,姑苏道友倪守约得之于异人,刊印传世。书中称祈禳法事须选择吉日良辰,否则大凶。又本篇之后有《法师选择记》、《皇极玉记》、《诸葛先生万年出行图》、《碧玉经记》等篇目,皆为佛道二教选择吉日,占验祸福之日历书。其中列举行斋日、合帐吉日、试新衣日、太子洗头日、文殊裁衣日、男女值年星命、探病日、出行日、得病凶日、黄沙日、鬼哭日、二十八宿吉凶日、六十甲子喜神方等。

张英家训

张英家训

清朝名臣张英(1637-1708)的家训包括《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是明清家训代表作之一。张英出生在书香门第,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张英家训》的主体思想大体可总结为三部分: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养生之道。修身之道重点阐述了学习、交友、待人之道;齐家之道则从与家庭成员相处、管理僮仆佃户、节俭持家、治理田产等方面教导后代如何持家;养生之道着重从节制嗜欲、亲近自然和人生态度三个方面教导后代如何养生。从《张英家训》所体现的思想可以看出,张英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传统士大夫,崇尚“修身、齐家、治国”的君子之道,并将其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张英家训》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家教和家风传承的典范。

元明杂剧

元明杂剧

顾学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版。这是一本有关杂剧的普及性读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全书分为14节,第一至第十节论元杂剧,第十一至第十三节论明杂剧,第十四节为“现存元明杂剧剧目”。第一节论述元杂剧的名称和渊源。第二节论述元杂剧产生的背景,以及元杂剧里所反映的元代社会。认为民族的压迫、阶级的压迫、都市畸形发展等都是元杂剧产生的客观条件,元杂剧深刻反映了元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第三至第七节主要介绍元杂剧的体制,诸如折、楔子、宾白、曲调、题目正名等;元杂剧的脚角、化装,诸如末、旦、净、杂及面部化装、服饰等;元杂剧的排场,诸如舞台、场面、砌末、乐队等;元杂剧的演出和宫调等。第八节论元杂剧作家,主要对元杂剧作家的分期及每一时期的作品进行了论述。在分期上同意王国维的“三期说”,认为第一期为蒙古时代,第二期为一统时代,第三期为至正时代。第九节介绍元杂剧作品的总况、分科及取材特点。第十节重点分析欣赏了《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陈州粜米》等杂剧作品。全书内容较为充实,观点正确,深入浅出,对读者很有帮助。此书是在196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加以修订、补充而成。

慎鸾交

慎鸾交

传奇。清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凡三十六出。剧情为虚构,故事发生于何代亦不详。剧写主人公华秀,字中郎,下相(今属江苏)人,颇有才名,年少登科,以养亲为名,告假省亲。其父华元五奉旨补西川节度使,离家赴任,华秀随送父母,顺便游览各地山川名胜,当地吴中名士侯隽,虽系一介寒士,却性耽花柳,这时正好与诸好事品评诸妓,将聚会于虎阜,选取花魁。闻华秀至,约同游宴,有妓曰王又嫱,广陵名家之女,流落卖歌,又一妓曰郑蕙娟,与隽甚昵,以身许之,而又嫱洁身不嫁,侯隽定花案,知嫱色艺皆在娟上,不以私绌公,定嫱第一,而娟次之,饮于虎阜。又嫱独属意于华秀,华秀许十年后来娶。侯隽则急欲得蕙娟,贫不能遂,华秀解囊买蕙娟赠侯隽。而侯隽妻妒甚,侯隽置娟于庵,身赴闱试,约登第即相迎。未几廷试,华秀得状元,侯隽得一甲第三。时嫱避喧乡居,为土豪所见,盗其赀而以债饵之,欲夺其志,嫱告州守,守为申冤,再迁居与娟遇,同住庵中。嫱方静守华秀十年之约。二人得第后,一内相家有二女,愿于新科中择婿,华秀坚辞之。侯隽遂双取之,其怜新弃旧作书绝娟。华秀则奉朝命平贼。过吴访嫱,并遇娟,娟诉其愤于华秀。华秀还朝,拒侯隽不见,以微讽之,侯隽始悔。吴守知之,乃以别舫载嫱、娟至京,秀守前约,隽亦愧,于是两妓各归其夫。作者以嫱不轻许其交甚固,娟轻许而其交几拆,故曰《慎鸾交》。此剧为李渔后期作品,是作者本人最满意的一种,从艺术性来看确有其独到之处。有精印刊本及各种翻本。

大乘三聚忏悔经

大乘三聚忏悔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及笈多等译,同《菩萨藏经》,而悔过经文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