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
作者:陈少微
道教炼丹著作。唐代衡岳真人陈少微撰,在本书《序》中,陈氏称其遇至真之人授以“灵砂要诀”,又追述该要诀的师承系统为:丁真人→吴天师→许仙君→至真之人。全书共7篇,主要论述丹砂的产地、性状及其反复煅炼的处理过程。书中描述了矿产丹砂的性状后指出,优质的光明砂、白马牙砂和紫灵砂方可服饵,而溪砂、土砂、杂砂则不宜选用。这些看法虽然是基于服丹砂可成仙这一错误理论而提出的,但积累和丰富了对于各种丹砂的认识。在前人化学性质炼丹(即硫化汞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书中进而将不同的汞合金或汞化合物作为中间产物,要求对其作“伏火”处理,这比单纯的硫化汞的合成与分解更为复杂,操作难度更大,反映出盛唐时期化学炼丹实验的进步。在实验的基础上,书中对质量守恒定律作了朴素的叙述:“马白牙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抽汞得十二两,而含石气四两。紫灵砂一斤,抽汞得十两,而含石气六两。石气者,火石之空气也。”这里对石气成分的概括虽不确切,但其已认识到,物质在化学反应的前后总质量不变这一规律。是书收入明《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章节列表
升序↑陈少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文庄集
诗文别集。宋夏竦撰。三十六卷。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以父荫补官。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 与王钦若、丁谓结交,屡得升迁。仁宗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判大名府。后为言者所攻,改枢密使,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改郑国公。其集原一百卷,今已不传。此本为《四库全书》编者据《永乐大典》所载,兼以他书附益之。正文含制、诰、诏、表十二卷,进策、奏议三卷,上书、状、启三卷,书、议二卷,记、序、铭等八卷,诗七卷。集中多朝廷典册之文,其中表奏有代王曾、王旦、寇准诸人所作。竦所记事迹真实,其中如记太宗为京兆尹时召见魏咸信事,澶渊河清见底事等史实,足以订《宋史》之伪,并补其不足。其文章词藻赡逸,风骨高秀。《归田录》、《青箱杂记》、《东轩笔录》、《中山诗话》、《玉海》、《困学纪闻》诸书皆称引之。吕祖谦《文鉴》亦颇采录。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 收有《夏英公杂诗》一卷,载竦诗赋十七首。多为即景抒怀之作。
司空表圣文集
十卷。唐司空图撰。司空图字表圣,号知非子、忍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属山西省)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诗人、诗歌理论家。因世乱退隐,专力写作,不问世事,隐居中条山王官谷。综观一生,尽管徘徊于出处之间,但他的用世和忠君思想是比较明显的。留下的作品不多,诗歌创作的地位也不算十分突出,然而他的诗歌主张却有其独到之处,对后来,特别是清代讲究诗歌风格、意境和含蓄一派,影响相当深刻。著有《司空表圣诗集》、《诗品》。司空图在文学创作上推崇王维、韦应物的山水诗,贬斥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追求蕴藉之美。其诗调多低沉,对偶工整,写景真切。《司空表圣文集》又名《一鸣集》,为唐文别集。其文尚有唐代旧格,无五季猥杂之习。司空图奉敕为人,词多诫饬,足见其刚正之气。又集内解县新城碑为王重荣所作,河中生词碑为其弟重盈所作。宋祁于是认为重荣父子雅重司空图,尝为作碑。今考其文,也是奉敕所为。陈继儒《太平清话》载,忍辱居士墨竹笔名,此集无载。此编前后八卷,皆题为杂著。五卷、六卷独题曰碑。其它各卷,也有碑文,比较烦琐。旧本和今本相吻合。司空图的艺术思想是处于唐王朝极度衰乱中产生的消极悲观思想在美学观上的派生。其主要功绩就在于诗论,主张诗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后人总称为“韵味说”。其《自序》说:“及遭乱窜伏,又顾无有忧天下而访于我者,曷自见平生之志哉?因捃拾诗笔,残缺之几,乃以中条别业一鸣,以目其前集,庶警子孙耳。”说明司空图曾亲自编辑过其集。但原稿早散佚。后世所见是其子司空荷所辑,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三十卷,并记:“集自为序,以《濯缨亭一鸣》总名其集,子荷别为集后记。”《四库全书》据马裕家藏本收录,题谓《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即《唐志》所谓《一鸣集》。明、清各藏家均以旧抄本著录,均出于宋刻本。
赤都心史
现代散文集。瞿秋白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6月初版,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除《序》和《引言》外,收1921年2月至次年3月作者在莫斯科所作的随笔、杂感、游记和诗歌(包括译诗)共46篇。作者在序文中说:“《赤都心史》将记我个人心理上之经过,在此赤色的莫斯科里,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于此时期,我任北京《晨报》通信记者的职务,所以一切赤国的时事自有继续的通信,一切赤国的制度另有系统的论述,不入《赤都心史》内。只有社会实际生活,参观游谈,读书心得,冥想感会,是我心理记录的底稿。”作者着重描写苏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变革和建设,反映苏联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开拓前进道路的精神风貌,并首次向国人呈现了革命领袖列宁的风采,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兵燹与弦歌》、《列宁》、《心灵之感受》、《赤色十月》、《新村》等。此外,作者还着重抒写自己在赤都的感受和思考,解剖自己,思考自己在时代大变动中的责任和位置,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家书》、《“我”》、《中国之“多余人”》及《序》等篇就是范例。在“西欧文化的影响,如潮水一般,冲破中国的‘万里长城’,而侵入中国生活”的时候,作者宣称:“我自是小卒,我却编入世界的文化运动先锋队里。他将开全人类文化的新道路,亦即此是以光复四千余年的文物灿烂的中国文化”(《“我”》),对中国的出路、个人的职责具有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全书所反映的“新的世界”和新的情思,对当时的中国读者起了耳目一新、振聋发聩和促进思考的作用。
读书止观录
吴应箕编撰。吴氏字次尾,号楼山,安徽贵池人。谥忠节。崇祯贡生。曾参与复社,善今古文,是明末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曾与黄宗羲等复社同志一起写下《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又曾冒险探望护视被阮大铖逮捕入狱的周镳,以至被迫逃亡。清兵南下后,举兵反抗,兵败被捕,不屈而死。著有《楼山堂集》27卷、《东林本末》6卷、《续觚不觚录》2卷等。《读书止观录》是在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和屠本畯《演读书十六观》的基础上增益而成的。撰者将不见于前两书的前人关于读书的心得和逸事收集汇录,分编为三卷。该三卷每则前录古人语录或读书掌故,后以“吴生曰”作按语,昌明读书之旨。每则之尾,均以“读书者当观此(是)”作结。不仅纂辑量超出前两书,编纂体例也有所改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乃袭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之余绪,推而衍之,杂引古人论读书作文之语,而稍以己意为论断。”并编《读书十六观》和《演读书十六观》为该书第四、第五卷。总称《读书止观录》,凡5卷。“止观”两字原为佛教术语,大抵“止”为止息妄念,“观”谓昭察万物,朗然常照,性自寂然,所以又译为“定慧”、“寂照”。作者标书名为“止观”,一来借指读书所达到的佳境,二来与陈继儒《读书十六观》书名相照应,另外也有“观而止于是”的意思。陈维崧说该书“足为天下读书者之津梁”,刘世珩认为该书“策励士子,最为有益”,诚非虚语。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刘世珩刻《贵池先哲遗书》本。通行有胡贯中点校,黄山书社1984年重排本。
中国通史(第六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六册是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五章组成。第三章叙述辽朝包括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第四章叙述西夏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第五章叙述金朝的政治史事和经济状况。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在世,究竟是为了什么?胡适先生在本书中给出了解答,人生的意义全由各人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抑或卑劣、清贵抑或污浊、有用抑或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活着,便要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书中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人生有何意义》《青年人的苦闷》《信心与反省》等。在书中,胡适先生提出了对于青年人的诸多建议,探讨了诸如“青年人的苦闷”“我们能做什么”“科学的人生观”等问题,对当代中国青年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