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作者:佚名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中医儿科学》是高等中医函授教育的必修临床专业课教材,依据 “寓医理于临床” 的教学方针编写,以保持中医特色、注重实用、便于自修为核心宗旨。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系统构建了中医儿科的知识体系。总论共八章,梳理了中医儿科学的源流发展,详解小儿生理病理、病因、诊断及辨证论治四大特点,涵盖小儿保育、疾病预防护理知识,并例释儿科名方应用,每章设有目的要求与复习思考题,助力自学自测。各论共九章,聚焦临床实用,收录 81 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法与治法,以及 8 种常见中毒的急救处理,通过 “辨证要领”“论治要点”“临证权变”“应用例案” 等模块,结合历代文献精华与现代临床经验,突出儿科诊疗特色。教材既规避与其他学科重复内容,又熔铸经典方药与民间验方,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为函授学员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临床应用能力提供了系统支撑。
猜你喜欢的书
别本韩文考异
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宋王伯大编。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福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均不详。嘉定七年 (1214)进士,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王伯大认为朱子的《韩文考异》于本集之外别为卷帙,不便寻览,于是重编此书。书中分析考异之文,散入本集各句之下。又采洪兴祖《年谱辨证》、樊汝霜《年谱注》等。附于各篇之末。盖伯大改朱子之旧第,嗣后坊贾又改伯大之旧第,已全失去原来面目。即卷首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凡例十二条者,勘验其文,亦王伯大重编之凡例,非朱子考异之凡例。流俗相传,执此为朱子之本,实在是一误再误。有明正统刊本、明万历高安、朱吾弼刊本、明新安朱崇沐刊本、宋绍定癸巳大字刊本、小字麻沙本、中字本、元日新堂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等。
论再生缘
《论再生缘》是陈寅恪“红妆”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在书中,陈寅恪不但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女子如孟丽君、陈端生等人的欣赏,也对一些品格低劣的男性文人提出了批评。其实,“红妆”研究是陈寅恪完整的学术世界的一部分;陈寅恪的表扬或者是贬抑的态度,都是以“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为中心。这一准则,贯穿于陈寅恪一生,乃是他为人治学的态度,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阐释。
金丹四百字闵一得批注
《金丹四百字》,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而且明,与《悟真篇》相为表里。《悟真篇》细分药物火侯,《四百字》总撮始终大义,两者一而二,二而一也。但《四百宇》自宋迄今,注释者甚多,或以炉火解,或以搬运解,求其传真写神,发其藏蕴者,卒不可得。
钱仲联讲论清诗
钱仲联是著名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学大师;其在清诗方面的造诣尤其深厚,他晚年所主持编撰的《清诗纪事》已成经典,至今在此领域几乎无有能与其相比肩者。这是一本名家讲解清诗的书稿。书稿为钱仲联当年在苏州大学带博士生时的讲课稿,由其弟子魏中林整理而成。书稿共有八章,因钱对清诗造诣深厚,所有诗句早已烂熟于心,所以,授课时,并无教本,从清初至晚清,一路讲下来;无论溯源流、揭伏藏、发隐微、论析评说,皆娓娓道来,且旁征博引,纵横博论,新思隽想,所述不局限于一诗一人一事,这样的功力非一般学者或史著所能为的。
楞严经观心定解
《楞严经观心定解》,简称《楞严经定解》、《楞严定解》、《观心定解》等。佛典注疏。清康熙二十年(1681)灵耀述。十卷。书前另撰有《科》及《大纲》各一卷,成十二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分为四章:判总别、定境观、释题目、系凡例。释经文分为三分:序、正宗、流通。“正宗”又有二分:(1)正观总无明心以明修证;(2)约别能招报心以明修证。书首杜臻序批判了贤首宗僧人真鉴的《正脉疏》以及戒环的《要解》。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净土简要录
净土简要录,一卷,明道衍编并序,大佑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