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易原

作者:程大昌
程氏易原

南宋程大昌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程氏以两汉以来,《易》义之纠纷至甚,因作此书以贯通之,苦思力索,四年而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其书“首论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参之河图、洛书、大衍之异同,以此为《易》之原也。以及卦变、揲法,皆有图论,往往断以己见,出先儒之外。”《四库全书提要》云:程氏“虽排斥先儒,务申己说,不能脱南宋之风气。然其参互折衷,皆能根据《大传》,于《易》义亦有所阐明,与所作《诗议》欲并《国风》之名而废之者,固有别矣。其书久无传本,惟程敏政《新安文献志》载有三篇,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今考《永乐大典》尚存百有余篇,皆首尾完整,可以编次。谨采掇厘订,勒为八卷,备宋人说《易》之一家焉。”

猜你喜欢的书

六经天文编

六经天文编

二卷。宋王应麟撰。是编集录六经中有关天文的文字并加以解说。以 《易》《书》《诗》所载为上卷,《周礼》《礼记》《春秋》所载为下卷。除六经中星象外,凡阴阳五行风雨以及卦义,皆汇集其中。解说文字多引用先儒经说,间或采用史志加以补充。该书最早的版本为南宋乾道刊本,另有《学津讨原》本,四库著录乃元代至元六年(1340) 王厚孙刊本。

古代散文十五讲

古代散文十五讲

《古代散文十五讲》分为上下编。上编按年代顺序,以我国古代散文中广为传诵的名篇为主线,集中讲述历代散文的特点与演变,举例生动活泼,对深奥的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下编则将上编中提到的文章原文收录,详加注译,辅以精彩的评析。本书有助于读者提高对古代散文的鉴赏力,并从中取得阅读与写作的借鉴。

炀帝开河记

炀帝开河记

宋佚名撰。一卷。自炀帝听袁宝儿歌《柳枝诗》、观《广陵图》,与萧后议游广陵,聚群臣议开运河始。炀帝诏天下人夫赴役,麻叔谋总管其事,沿途开凿,首见地下古堂室,劈棺见尸,容貌如生,得一石铭,铭刻其尸为大金仙,得叔谋改葬者;一役夫遇十二郎神遗白璧一双,转献叔谋,叔谋得璧而杀役夫灭口;后又开凿一地下宫殿,见天神收审炀帝替身大鼠;叔谋以食幼童肉治病。奇闻怪事甚多。至来护儿奉诏斩叔谋,结束全书。半属史事,半属传奇故事。文字不甚简练,情节一般。有《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说郛》本。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近代孙中山著。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他又领导了打倒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本书是根据作者从1924年1月到8月所作的16次演讲而整理成书的。书中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关于民族主义,他认为民族解放运动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为首要内容;对国内民族问题,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原则,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则是民族主义的方法和策略。关于民权主义,他一方面阐明了封建暴政灭亡和民主制度胜利的必然性。强调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原则;对自由,他提倡争国家的自由,反对争个人自由;对平等问题,他认为要消除人为的不平等,而求政治上的平等。另一方面,他设想了所要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具体方案,认为实现了这些方案,就可避免欧美的流弊,做到主权在民。关于民生主义,他认为人类求生存的问题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实行;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的主张。

径石滴乳集

径石滴乳集

凡五卷。清代僧山铎真在编,石源机云续编,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系临济宗无准师范之道脉传统之丛传。自无准师范,及其法嗣第一世径山净慈寺之断桥妙伦至第十七世,除去别收于语录之九人外,共计二三八人,记述其本录及语要。真在示寂后,由门人机云续成此集。

放钵经

放钵经

一卷,失译,即普超三昧经奉钵品之别译也。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化作一人持百味饭食使献佛,佛即置钵于地下入地中,至赖毗罗耶佛刹悬空中,使诸弟子索之,不得,最后,文殊师得索之,还献佛所,赖毗罗耶佛因为诸弟子说诸菩萨在娑婆世界行苦道,二百天子闻之,遂发大心。